鸡年到了,有哪些带“鸡”的成语或俗语呢?

鸡什么目的四字成语(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1)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鸡什么目的四字成语(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2)

杀鸡儆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办小事情,何必花费大力气,也就是不要小题大做。

“杀鸡焉用牛刀”原作“割鸡焉用牛刀”。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阳货》,又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春秋末期,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鲁国武城县做县官。有一次,孔丘来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他微笑了一下,对子游说:“治理武城这个小地方,根本用不着礼乐。比如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大刀(原文是“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引用孔丘以前讲过的话来反驳他:“以前我听老师讲过,君子学了礼乐就能相亲相爱,小人学了礼乐就易于驱使。我照你的话去做,为什么又取笑我?”孔丘听了子游的辩驳,连忙改口说:“子游这话讲得对,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后来,人们引用“杀鸡焉用牛刀”或“割鸡焉用牛刀”这个成语,来比喻办小事情,何必花费大力气,也就是不要小题大做。

鸡什么目的四字成语(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古礼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性格如何,都要温顺。恪守妇道。

出 处: 宋·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宋·赵汝鐩《古别离》诗:“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

争议:

类似的俗语很多,如“嫁疾随疾,嫁叟(老头)随叟”,“嫁稀(小孩)随稀,嫁叟随叟”,“嫁乞(乞丐)随乞,嫁叟随叟”,等等。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语源到底是什么呢,人怎么和鸡狗联系到一起呢?其实,这句俗语是从“嫁稚随稚,嫁叟随叟”讹化而来。民间很早就有“嫁稚随稚,嫁叟随叟”的说法。“稚”表示年少,如现代汉语的“稚气”“幼稚”“稚嫩”等,都指幼小,中古汉语中“稚”与“雉”同音,雉俗称野鸡;而“叟”为老者,与“狗”韵相同,音相近,日久天长,因为读音的关系,在民间讹变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直流传到现代。

鸡什么目的四字成语(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4)

鸡鸣狗盗: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本指卑微的技能。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被秦王扣留,幸亏他的一个门客装成狗潜入秦宫,偷出已经献给秦王的白狐裘,再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以获释;又靠一个会学公鸡叫的门客骗开城门,才逃回齐国。

鸡什么目的四字成语(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5)

还有一些类似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种因为谐音被误解的成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鸡什么目的四字成语(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6)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鸡什么目的四字成语(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7)

王八蛋

这是民间一句骂人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竟被以讹传讹变成“王八蛋”了。

鸡什么目的四字成语(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8)

你还知道哪些因为谐音导致误解的成语呢?

“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马上鸡年就到了,那就提前祝大家鸡年大吉咯!

鸡什么目的四字成语(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9)

关注简单小哥,带给你更多有意思的简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