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蓝天野去世,享年95岁。

他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曾先后荣获“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蓝天野获颁“七一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蓝天野出演或导演《蜕变》《茶馆》《家》等数十部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

2017年,90岁高龄的蓝天野还在出演话剧《冬之旅》。晚上十点,演出结束,他如约接受了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的专访。本文是当时的采访实录,谨以此篇,送别蓝天野。

对话 蓝天野

以下为采访摘要

“我的位置还是在舞台”

蓝天野最后一次采访(送别蓝天野我的位置还是应该在舞台上)(1)

△蓝天野

对话 蓝天野

和蓝天野的对话,在2017年。当天晚上十点,蓝天野结束了话剧《冬之旅》的演出,如约出现在后台,准备接受我们的采访。不认识他的人,怎么也看不出这个刚在台上演了100多分钟,下台还要继续工作的老人,已九十岁高龄。2017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作为中国话剧的见证者,蓝天野接受了不少邀约。比如出席各类纪念活动;导演话剧《大讼师》、《北京人》;主演话剧《冬之旅》。无数邀约中,还包括我们的这次采访。采访老爷子前,我们除了对他的工作节奏有点惊讶,对他的直脾气也有所耳闻。果然,现场聊起来,他快人快语,耿直不改。

蓝天野:我们现在有很多称呼,比如小鲜肉、老戏骨,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尊敬的称呼。演员就是演员,他不是卖肉的。对不起,我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过。比方说我,你最好不要说我是什么大师、国宝、泰斗,原来做节目的时候我就说,我将来要是不再演戏了,就养两只狗,一个叫“大师”、一个叫“泰斗”,当然这都是开玩笑。以前说谁是一个演员,都觉得是一个很尊重的称呼。

对话 蓝天野

蓝天野是人艺建院后第一批演员,也是人艺早期培养的导演。演员和导演这两个角色,贯穿着他的大半生。在人艺,大家管蓝天野叫 “神秘大佛”。因为导戏的时候他总很神秘,话很少,但只要他张嘴,一定是直击要害。虽说大半辈子都在做话剧,可蓝天野从退休之日起,就再没导过、没演过,甚至没看过话剧。到底为什么?他不说,人们也不再追问。直到2011年,人艺排演大戏——《家》,我们再度看到蓝天野。算算他离开舞台的日子,已过去整整二十年。

蓝天野最后一次采访(送别蓝天野我的位置还是应该在舞台上)(2)

△话剧《家》(蓝天野 前排右一)

蓝天野:离开舞台后,是话剧《家》、《甲子园》又把我找回来了。许戈辉:我记得《甲子园》那次演出结束,您拿个圆领衫让大家签名,说我要告别舞台了,让大家都给您写告别的话。后来您说,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复出。蓝天野:当时朱旭看我在那儿签字,他说你这不对啊,你又告别,那你再演不又食言了嘛。我就蹦出一句,我说告别就是为了复出。流浪了20多年又回到舞台上,我现在感觉,我的位置还是应该在舞台上。许戈辉:回到舞台上就像回家了似的,找到了自己的主心骨。蓝天野:对。

对话 蓝天野

对于重回舞台的邀约,蓝天野虽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一答应,就停不下来。《家》《甲子园》《吴王金戈越王剑》《冬之旅》,一部接着一部,或演或导。

许戈辉:您从出道到现在多少年了?蓝天野:1944年到2017年,70多年了。我从17岁开始演戏,原来我是学画画的,那个时候演戏是业余的,过了两年就把演戏当成专业了。以前想不明白怎么就把演戏当成专业了呢,一开始觉得是阴差阳错,实际不是,后来写书的时候我弄明白了,是因为当时接触了地下党。

对话 蓝天野

1944年,蓝天野17岁,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他痴迷绘画,一心想当画家。但正值抗战,生活的一切都被革命打乱,画家梦也就成了白日梦。因为蓝天野的三姐是地下党员,所以他家自然成了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在革命气息的感召下,蓝天野放下绘画,加入了革命宣传队伍。

蓝天野:那会儿学生运动开展得很蓬勃,很多大学、中学都有学生剧团。在学生剧团里的人肯定接触新文化也比较多,那他们就是学生运动中的骨干,所以上级就让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戏剧战线上。当时也没想到自己从此就把戏剧当成专业了,就这么延续下来了。

蓝天野最后一次采访(送别蓝天野我的位置还是应该在舞台上)(3)

△蓝天野

对话 蓝天野

《冬之旅》每晚演出前,蓝天野和李立群都要花一下午的时间把所有词对一遍。这样的工作方式,从2015年首演至今,一直保持着。蓝天野年轻的时候,身体是人艺演员里最差的,因为睡眠不好,一度瘦到化不了妆。采访当天我们跟着老爷子对了一下午戏,又看他晚上演了100多分钟,实在有点担心采访时间定得太晚,他体力会撑不住。但蓝天野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完全不必担心,蓝爷爷演完会很兴奋,正好坐下来,说说话,调整一下。

许戈辉:您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在台上演戏经常会出现体力不支,甚至还晕倒过,结果90岁的时候反倒返老还童,中气十足了。蓝天野:没错,我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到我这个年龄还能在舞台上演出,而且是从头到尾100多分钟不下台的,大概只有我了。我现在比年轻时身体好,精力也好。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曾经跟画家黄永玉谈,我说你身体为什么这么好,他说我干活啊,他又说你也干活啊,就是我们都是要做事情的人。比方我现在演不动戏了,那我也不会在家颐养天年,我还得做事情。另外相较年轻的时候,很多事情我能放下了。许戈辉:心态更平和了。蓝天野:对,很多事情能放下了。大家都知道我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好,遇到事容易激动,现在很多事都能看得比较淡了。

蓝天野最后一次采访(送别蓝天野我的位置还是应该在舞台上)(4)

△话剧《冬之旅》

阔别话剧20年后,他重返戏剧舞台

对话 蓝天野

蓝天野是出了名的直脾气。他说“放下”两个字听着简单,但做起来真的难。《冬之旅》讲的恰恰是关于 “放下”的故事。剧中蓝天野和李立群饰演的两个老人,在文革中结下梁子,晚年两人再次相遇,一段原谅与救赎的故事就此开始。现实生活中,蓝天野也是从那个特殊年代走过来的老人。剧中的种种情节,他都感同身受。

蓝天野:《冬之旅》这个戏有点不一样,除了家破人亡不至于,其他的事儿我都体会过。许戈辉:我听说是您和万方提议,让她写一个跟您经历相似的戏?蓝天野:对,当时我想演一个戏,正好碰上万方了,我就跟她说你能不能写一个像我这样经历的,两个老人的,我能演的戏。没想到她很有兴趣,写完以后拿给我,我一口气就看完了。我就放不下了,真的有感受。许戈辉:感觉写的就是您的人生,或是以您为代表,有很多人的影子在里边。蓝天野:对,当时文革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我是北京人艺第一个受冲击的人,因为我什么也不是,没当过官,没当过当权派,文革开始我才39岁,资产阶级反动权威我且够不上,所以我当时真的不理解为什么是我。现在讲真的是被出卖了,被非常好的朋友出卖了,给我打小报告。所以我太能体会戏里人的故事了。但是戏里表现的谅解,我到现在还做不到。虽然这些经历我现在可以当成笑话讲,但如果当时事情再扩大,真的是一条命的问题。

蓝天野最后一次采访(送别蓝天野我的位置还是应该在舞台上)(5)

△话剧《冬之旅》

许戈辉:那您觉得像戏里的老金和老陈那样最后达到和解真实吗?蓝天野:真实。许戈辉:这个真实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还是它真实存在?蓝天野:这个戏它写的是一个境界,老陈曾经做错了事情,他老想把事情跟老金说出来,想道歉,但没有机会。等到最后两个人想要互相谅解的时候,一个得了老年痴呆,什么都记不住了,一个生病到了晚期。许戈辉:人生充满很多无奈。蓝天野:所以真的很难。

对话 蓝天野

十年文化运动走进尾声,蓝天野恢复创作。1983年他导演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反响热烈,却被批评是拿历史题材影射现实。这之后蓝天野再没碰上合意的剧本。加上老演员逐渐隐退,年轻演员开始演影视剧,排练凑不齐人的情况已是家常便饭。一盆盆冷水浇头,1987年,蓝天野退休。可能是对剧院的担忧,也可能是对艺术语言的执拗,总之,他断绝了和话剧的一切往来。有十多年的时间,一趟人艺他都没回过。

许戈辉:您早年从事戏剧是为了革命,后来是戏剧为政治服务,经历了不同的时代,您怎么看待戏剧、艺术和政治的关系?蓝天野:我感觉我现在是一个,至少从北京人艺来讲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很多比我年长,比我造诣更丰富的人都不在了。我的优势就是我还活着,而且我还能上台演出。今年是中国话剧100周年,中国话剧有一个特点,它始终跟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始终不脱离现实,这是中国话剧的好处。但它也有一个问题,特别是建国后的这几十年,提到戏剧、文艺要为政治服务,有时候掌握不好,就是拿政治代替了艺术创造,所以很多作品就是命题的创作。曹禺先生有句非常有代表性的话,“我喜欢人,因为我爱人,当然我也恨有些人,没有一个人敢说我把人真正了解清楚了。”他强调戏剧的艺术性,所以他的戏剧能够一直保留到今天。许戈辉:因为人性如此丰富多彩,是一个永远的命题。蓝天野:对,有的戏就是配合一时一事创作的,这种就保留不下来。

对话 蓝天野

再次回到舞台,蓝天野84岁,他和剧院里的人开玩笑说自己是八零后。今年蓝天野90岁,正式成为九零后。

许戈辉:问您最后一个问题,这部戏完了还要演吗?蓝天野:不敢再说了。其实我现在还约了一些作家给我写剧本。2011年又把我找回舞台后,我就不停在想下边再做一个什么戏。有时见到有些演员我就想说,什么时候咱们再在舞台上演个戏啊。但我现在不太敢说这话了,毕竟90岁了,还能演到哪一天呐。许戈辉:但我看您的精力还旺盛着呢,好多观众让我一定要问问您的养生之道。蓝天野:我的主张是人不要养生,当然我这不科学,科学一点有必要,但别把养生太当成个事儿。注重科学,但别成为自己的负担,顺其自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蓝天野最后一次采访(送别蓝天野我的位置还是应该在舞台上)(6)

编导:伊帆、王劼

编辑: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