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朝阳小山

《论语•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论语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学习论语君子周而不比)(1)

解析:本章谈君子公正与小人偏私。人都是有私心的,多为自己考虑,但人也具有社会性,必须为也他人考虑。儒家的方法论就是中庸,即,人要合理地考虑自身并顾及他人。当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样处理呢?君子会做到“无我”。“无我”并不是放弃个人合理的利益,而是不偏袒自己,以同等的标准看待自己和他人。而小人呢,则首先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或很少考虑他人利益。所以,在君子与小人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小人获得利益。

论语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学习论语君子周而不比)(2)

人结合成了各种社会团体,君子和小人都有各自的团体,但诸多团体都是既有君子又有小人。君子在与人交往,处理事物的过程中,对所有人都采取一致的原则,不会偏私同一个小团体的人,也不会打压不属于自己小团体的人。而小人则相反,这种例子从古至今比比皆是。

君子何以团结在一起呢?首先是因为都具有仁德之心,正如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其次是因为共同的志向情趣,这志向是符合道义的,这情趣是高雅的。

论语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学习论语君子周而不比)(3)

小人何以勾结在一起呢?首先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自私的心,其次是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利益。他们为了争夺和维护个人的利益,与同党结成同盟,来对付不属于他们团伙的人,此时他们牢牢勾结在一起。但是,一旦他们内部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就会立刻撕破脸皮,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利益。

论语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学习论语君子周而不比)(4)

有一种貌似君子式做法,也不可取。那就是完全不考虑自己,只考虑他人。其实,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事情考虑好,做好,这个世界将减少很多麻烦,所以说,人不应该完全地“无私”。还有人把“无私”延及到家人身上。我听说有这样一位领导同志,他的女儿是农村代课教师,完全符合各种转正标准,也早该转正,而这位领导坚持不给女儿转正。他之所以不给女儿转正,是怕坏了自己公正的名声。

实际上,真正的君子应该是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人,包括亲人和其他所有人。

论语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学习论语君子周而不比)(5)

(插图均选自免费图库)

编辑:秋根子

#经典每天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