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中,因为朱允炆登基后实行削藩政策,四叔燕王朱棣起兵,最终打赢了朝廷大军,夺得了帝位。而在《大明风华》所讲的历史时期,在朱瞻基登基后,二叔汉王朱高煦同样仿效父亲举兵,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连累满门。

那么,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失败呢?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

对手心志。

朱高煦与朱棣最后对话(山河月明vs大明风华: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败北)(1)

朱高煦与朱棣最后对话(山河月明vs大明风华: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败北)(2)

朱允炆和朱瞻基终究是不同的。朱允炆前面有朱标和朱雄英才是朱元璋和朝野原本认定与培养的接班人,因此,朱允炆一开始接受的教育就是不同的,作为一开始的庶出次子,皇位与他无关,他学习的是如何做好一位亲王。

无论是抚养还是待遇,朱允炆一开始接触到的都不是开阔的,一些性格已经潜移默化的养成了。后来朱雄英、朱标两任继承人去世、常氏去世吕氏扶正,朱允炆才被朱元璋拉过去亲自培训如何处理朝堂政务。

但是,成果明显是不行的,帝王权谋和心术以及能力弱了些,本来好好的当皇帝,非要削藩废黜、囚禁、甚至逼死亲王,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五位亲王涉事,朝野震荡。当他把矛头指向朱棣的时候,朱棣反了。年轻的朱允炆不是老辣的朱棣的对手,一次次操作不当,以至于朝廷百万大军输给了一位藩王起兵,皇位易主。

朱高煦与朱棣最后对话(山河月明vs大明风华: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败北)(3)

朱高煦与朱棣最后对话(山河月明vs大明风华: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败北)(4)

可是朱瞻基不同。朱瞻基是朱棣名正言顺的嫡长孙,下生一个月就被徐氏抱去抚养教育,长大一些更是朱棣亲自带着教导。无论是微服民间,还是征战沙场,亦或是监国理政,朱棣都培养过朱瞻基。

朱棣教育出来的朱瞻基,不仅通文墨,更精骑射,和他一样,既能在朝堂斡旋,通权谋制衡,更能征战沙场,带兵亲征。

永乐十一年端午宴,朱瞻基击球射柳,力压群雄,在场的王公里风头无双,朱棣出对联“万方玉锦风云会”,朱瞻基即对“一统山河日月明”。能文能武。

朱高炽驾崩后,朱瞻基从南京回北京继位,朱高煦安排人手在途中暗杀,但是根本没有本事伤到朱瞻基;后来又起兵,也被朱瞻基轻松搞定,说明朱瞻基是深得他爷爷朱棣的真传的,权谋和英武全都具备,朱高煦的心志根本算计不了他。

朱高煦与朱棣最后对话(山河月明vs大明风华: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败北)(5)

朱高煦与朱棣最后对话(山河月明vs大明风华: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败北)(6)

相传,在朱元璋在世那会,曾经和朱允炆及朱棣一起观看赛马,出了一个对子:“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下联“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对下联“日照龙鳞万点金”。

很明显,朱棣、朱允炆两种性格,朱棣更具备王者气概,同样,看对联可以看出来,后来的朱瞻基,被朱棣教育的和他一样的气魄和心志,这才是一往无前的王者气概。

因此,朱棣和朱高煦,本来遇到的对手就是不同的,相比朱高煦,朱瞻基更像朱棣。

朱高煦与朱棣最后对话(山河月明vs大明风华: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败北)(7)

朱高煦与朱棣最后对话(山河月明vs大明风华: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败北)(8)

其实还是上位者能力最重要,不然其他的条件再好也会被一个平庸的人玩废,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可以以小博大的。当然,朱棣是以小博大,朱瞻基没必要,但是他可以兵不血刃的平叛汉王叛乱,这也是能力的体现。你怎么看待呢?欢迎品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