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东床快婿、入木三分、放浪形骸、崇山峻岭、意在笔先----你能数得出跟“书圣”有关的所有成语词句吗?广东著名的文状元又是谁人?第一个问题中的书圣估计10个中国人之中,会有8个人应该都知道;但是第二个问题“广东著名的状元”者,可能会有人误会是张九龄或莫宣卿其实如果论在民间的名气,实非伦文叙莫属。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我们幼儿园时期的课文之中,烂熟于心的就是这一首诗。而关于这首诗,印象中是跟两个人有关系:看到鹅,悟出“之”字的各种写法、走势的书圣王羲之,另一个是广东人最熟悉的明朝状元伦文叙:据说这是伦文叙所写的诗。

聪明人的驭夫术(凭什么放浪形骸的人)(1)

伦文叙就是因为流传在民间有大量的俗语和诗词典故,因而为人所熟知。但书圣王羲之为人所熟知的,估计就是《兰亭序》了。

但是说要说到王羲之的人生和《兰亭序》之间的关系,又非书法界的专业人士更了解详情。又或者要请唐太宗李世民出来,才能说得清楚。有一部老电影,名字忘记了,剧情是根据成语故事”东床快婿”,描写的青年王羲之的人生故事。

电影中有部分是关于王羲之爱鹅成痴的情节----每天在洗砚池旁边的湖上观察几只鹅的动态,再转化成为自己写的“之”字绝不重样的能力。真不知道是这几只鹅成就了王羲之、还是这几只鹅因为搭上王羲之名,而与众“鹅”不同。

聪明人的驭夫术(凭什么放浪形骸的人)(2)

(二)

青年王羲之有多狂、多傲娇?中国的成语故事中,关于青年王羲之,有两个专用成语词组:东床快婿、放浪形骸。从这两个成语,单纯从字义上,已经可以看到青年王羲之的狂傲-据记载,当年东晋有王、谢、郗几个影响力很大、声名显赫的官宦家族,其中王家的代表人物是丞相王导。王导是东晋朝的元、明、成三朝元老,位高权重。

时任太尉的郗鉴与王导交好,郗鉴的女儿已到适婚年龄,想在王导家族胡子弟之中择一人为女婿。王导很兴高,跟郗鉴说:“我家里子侄众多,请你派人到我府中日挑选。凡是你的人选中的,不管是谁,我都会同意。”

聪明人的驭夫术(凭什么放浪形骸的人)(3)

于是这一天郗鉴府上的管家就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里。王府的未婚子弟也知道了郗家来人选女婿,也早已经闻听郗太尉家的郗小姐芳名在外,美貌可人。因此王家的子弟都用心打扮一番再纷纷出来见客,都想自己可以雀屏中选。

郗府这位管家看着眼前这一群各领风骚的王家子弟,觉得个个都很不错。一下子反而花多眼乱了,犹豫不定之中,郗府管家信步走到了东跨院的书房。只见靠墙的床上,有一个袒腹仰卧的男子,神态自若,并不因为有重要客人来到就特别的对待。

郗府管家回家后,向郗鉴汇报说:“王府的年轻公子有二十多人,听说我们选女婿就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唯有东床上有一位公子,袒腹仰卧,神态自若地睡觉。”郗鉴说:“既然这位公子如此特别,那就选他为我的女婿吧!”这就是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聪明人的驭夫术(凭什么放浪形骸的人)(4)

王羲之成名前后,很多时候不修篇幅,放浪形骸。成名后醉心于书法,并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仕途上,一直都说自己“素无廊庙志”,但他作为郗鉴最喜欢的女婿之一,得以一直身处清贵之列,尽管因为他在书法上的成就掩盖了他的政绩----

(三)

在岳父郗鉴举荐之下,开始人生出仕的第一个职位,是中书省下面的秘书郎:基层职位,但职责很重要,要负责呈递尚书奏事、编撰国史等事务。后来在征西将军府中任参军、长史等职。又任临川太守、宁远将军、江州剌史、护军将军、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

在会稽内史职位上,王羲之尽了最大努力,在会稽开展工作。他在会稽恢复漕运,施行禁酒令以节约粮食,都是为了给朝廷北伐的计划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都说打仗其实是打经济实力和储备,这个古今同理。

聪明人的驭夫术(凭什么放浪形骸的人)(5)

就在繁重的职务工作之余,王羲之依然不忘记自己爱自由、爱浪漫的脾气:著名的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就发生在王羲之主政会稽的第三年,即永和9年(353年)。尽管王羲之生前已经声名在外,但当时《兰亭序》还没有被抬上“神坛”接受后世人的膜拜。

聪明人的驭夫术(凭什么放浪形骸的人)(6)

在王羲之死后两百多年后,让王羲之的《兰亭序》一鸣惊人、流芳百世的“恩人”是唐太宗李世民----因为爱所以爱得不知所起,只能把它珍之藏之、再供之、玩之、拜祭之。更引发了《兰亭序》密码的疑案,最终在距离唐太宗去世后1423年之后,一个叫唐隐的奇女子,带领一众解密高手和滥竽充数的我,一头栽进这一单疑案之中,不能自拔。

#春日茶话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