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读《明朝那些事》时,受作者影响,认为“存天理,去人欲”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和目标,就要牺牲人的所有欲望,包括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人凭什么活着是什么意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凭什么活着是什么意思(存天理去人欲是什么意思)

人凭什么活着是什么意思

前几年读《明朝那些事》时,受作者影响,认为“存天理,去人欲”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和目标,就要牺牲人的所有欲望,包括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

其实,这是个误会,天大的误会!

程朱理学固然强调存天理,去人欲,但这并不意味着理学完全否定人欲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朱熹本人更强调人欲是一种本然存在,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遏制。孔子他老人家也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谓“饮食”,指的就是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男女”指的是人的性需求。这都属于人的合理欲望,不但不应禁止,反而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满足。

既然从孔子到朱熹,都没有完全否定人的欲望,那么理学所谓的“去人欲”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里的“人欲”,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人的欲望”,而是指人的“超出合理范围、违背正当原则的欲望”。虽然这种“合理”与“正当”很难在学理上进行界定,却不难在生活中观察到。比如每个人活着,都必须通过工作换取服装、食物、房子等生活必需品,这样的行为都是合理正当的,不属于理学要去的人欲范畴。可你一顿饭吃掉三万元钱,那就是人欲;你省吃俭用买个LV ,这也算正当,可你要是左手LV ,右手爱马仕,还微博炫富说你“住大别墅开兰博基尼”,那就是人欲。你喜欢钱,这很正当,可你要是用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去赚钱,那就是人欲。

简单地说,理学要灭的只是溢出道德堤坝、在社会肆意横流的物欲,而不是在法律和道德规范内活动的人的正常欲望。不好的欲望,就是水流得过头而导致了泛滥。所谓滥,就是超出了合理范围、也违背了正当原则的意思。至于人的一般生理和心里需求,那当然是正当的,同时也是合乎道德的。总而言之,宋明理学被当今国人视为迂腐、不近情理,实在是很冤。假如国人都能懂得一点“存天理,去人欲”的道理,今日社会又岂会是如此物欲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