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致癌程度的不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致癌因素分为5类4级: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可能不致癌。可怕的是,我们平常所食用的加工肉制品已被列入“确定致癌”这一范围。
一、加工肉制品的危害
加工肉制品到底有哪些?早餐煎饼果子里的培根,中午三明治里的熏肉,夜晚便利店香喷喷的烤肠......没错,这些都是!
而这些通过烟熏、腌制、盐渍、风干或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保存的肉类都属于“加工肉制品”的范畴,如肉罐头、火腿、香肠、热狗和腌猪排等。
加工肉当中的危险因素有几点:
1、防腐剂
加工肉制品在烟熏、腌制等加工过程中会添加防腐剂。尽管这些防腐剂是安全的,但如果过量食用,还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
2、添加剂
加工肉制品中含有亚硝酸钠等添加剂,亚硝酸钠本身并不致癌。但当它与蛋白质分解出来的胺类物质相结合,就会转换为亚硝基化合物这类致癌物。
3、过多的盐分
研究表明,盐分的摄入量与胃癌风险之间有正相关性。加工肉制品含盐量过高,食用过量会损伤胃黏膜,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
有充分证据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每天食用 50 克的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 18%。
吃过量的红肉和过量的加工红肉都可能导致癌症。每年得癌症的群体中,有3.5万人是因为食用加工肉制品,而5万人是因为食用红肉。
二、需要严格控制肉类的人群
长期过量食用红肉,属于高脂膳食,会使胆汁增多,而胆汁酸代谢物在某些肠道厌氧菌作用下会转变为致癌物。同时高脂膳食还会影响小肠菌群,促进致癌物的吸收。
因此有4类人群一定要比别人更加严格地控制肉的摄入量,否则容易患结直肠癌。
1、有结肠息肉和腺瘤的人
息肉和腺瘤是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表现,这些患者得癌症的几率比其他人要高。
所以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一定要严格控肉,因为家族性息肉病本已是癌前病变,如果再过量摄入肉类,将比别人更容易患结直肠癌。
2、经常腹泻的人
经常腹泻,是结直肠癌的一个早期临床表现。普通的腹泻一般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吃的不卫生或者肠炎。而肠癌的腹泻表现为慢性,一会儿大便稀了,一会儿大便干了,这样不断地交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3、升降功能失调有肠炎的人
肠炎也是结直肠癌的一个癌前病变,若有血便、脓血便、消瘦、营养不良等情况,将来可能转变为结直肠癌。
肠炎有慢性肠炎与急性肠炎之分:
● 慢性肠炎: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 急性肠炎:是夏秋季常见的多发病,一般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
4、肠梗阻的人
肠梗阻即肠道被堵塞,常见症状为便秘。严重的梗阻一般表现为呕吐,水电解质的紊乱,最后会导致肠穿孔,危及生命。
有一类肠梗阻是由于肿瘤堵住肠道而导致的,这说明体内已经有肿瘤存在,此时必须严格控肉。
【如何判别肠梗阻便秘】
肠梗阻引起的便秘是越来越严重,肚子越来越胀的。普通便秘吃点泻药能排干净,如果吃泻药排不干净,可能就是有机械性的梗阻了。
三、如何科学食用肉制品?
【关于肉的误区】
现在有许多老年人因为害怕三高就完全不吃肉,造成了老年性营养不良,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新鲜肉类中的营养物质,如蛋白、B族维生素、铁、锌都是对人体有益的东西,推荐大家均衡膳食。
【专家建议】每天食用肉的量:加工肉不超过20克,红肉不超过50克。
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引发癌症风险与摄入量、吃肉频率、烹饪方法及配菜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那么除了注重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肉类,还有哪些科学的方法呢?
1、合理选择肉的种类
除了控制肉的摄入量之外,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摄入肉的种类。
● 白肉:指鸡肉、鱼肉、鸭肉、虾肉。
● 红肉:肉中含血红素铁、肌红蛋白,一般指猪肉、羊肉、牛肉、马肉。
●加工红肉:是经过一些制作的,如用盐腌制、熏、火烤、发酵,包括火腿肠、培根。
【专家建议】注意不要频繁、过量地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并且尽量吃不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肉类。
2、注重烹饪方式
在中国几大烹饪方式中,煮和炖对肉质的改变最小,最为安全;尽量避免使用油炸这种做法,因为食物在接触到瞬间的高温时,便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
3、搭配蔬菜食用
在合理食用肉类的同时佐以蔬菜,借助蔬菜中的有益成分促进食物种类均衡。
4、适当地替换肉类
尝试在晚餐时吃鱼而不是腌制的香肠,是更健康的选择。同时减少肉类整体摄入量并增加鸡肉、鱼肉等白肉在肉食消费中的比例,不仅有益于自身健康,还有助减少家畜养殖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赞、转发、收藏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大医生会及时为你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