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茹金

章节:第三章 高手都善用时间分类 第四章 用分类法提升自我,向上社交

页数:P99-P190

怎么做到化繁为简难得糊涂(分类方法提升自我的实操记录)(1)

摘抄:

历时分类法:一张表管理好复杂的项目。

想问题周全而细致当然没错,但有效的分类就是为了化繁为简,求质不求量。在很多场景里,我们要学会抓重点,辩证地来说,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主要分类维度。

善于做减法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他们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大胆减掉次要因素,从而把握住问题的真正的症结。

怎么做到化繁为简难得糊涂(分类方法提升自我的实操记录)(2)

几种图表的用法区分——

饼图:常用来表示整体被切分的情况,考察整体和部分以及部分和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尤其是比例关系。如,用来分析市场占有率。

MECE原则是麦肯锡总结出来的一种重要分类原则,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或者用更简洁的话表达是“不重不漏”。

怎么做到化繁为简难得糊涂(分类方法提升自我的实操记录)(3)

柱状图:只关心数据之间数量的对比,而不关心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尤其是不关心各个部分是不是能综合成一个整体的时候。如,统计某个部门员工的年龄。

怎么做到化繁为简难得糊涂(分类方法提升自我的实操记录)(4)

条形图:柱状图的变体。当分类维度相对复杂一些的时候,采用横向的条形图会更加直观。如,中国人口结构图。

怎么做到化繁为简难得糊涂(分类方法提升自我的实操记录)(5)

雷达图:当分类的维度比较多,我们想就这些维度分别展开比较的时候。适用场景:不同维度的分类,可以量化的方式一致。如,比较学生的成绩。

想法与思考:

怎么做到化繁为简难得糊涂(分类方法提升自我的实操记录)(6)

今天阅读了两章半,见识了思维改变历史的牛人,也对系统应用分类的一些应用例子,还有细分,提升等。就突然想到自身的一些状况,重点对高手的分类有了关注。

其实我是一个很喜欢分类的人,从生活到工作中,都有分类的习惯,所以在公司里,我的效率可以说是公司里排在前位的。但是自己也有很多困惑,就是到分类用到一定阶段时,会有些“失灵”,这就是“过多”的状态。

分类方法的本质是通过区分找到重点事情,然后把精力集中在这上面去操作;其次是通过分类,舍弃费时费力又没用的事情。

怎么做到化繁为简难得糊涂(分类方法提升自我的实操记录)(7)

这里的“没用”并不是指世俗上别人的定义,可是在你的心里眼里,你个人认为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意义的事情。

拿我个人来说,我有大半年的时间来统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件,一个人的精力那么有限,怎么会做到如此多呢?就是想要的太多,而一个人的精力是不能达到这样的满足,所以需要调整。

后来通过自己的记录,我发现自己时间花费最多的事情主要有四件:电视剧、读书、写文章和运动。每天坚持的事情是:读经典和八段锦。

心里最重要的事情是陪伴家人,还有工作上的情绪梳理和工作上需要的学习。

找到这些“重点”后,我想到的就是要怎么样的平衡,时间上如何分配。因为重要的事情花费时间都不少。

怎么做到化繁为简难得糊涂(分类方法提升自我的实操记录)(8)

比如跑步的话,至少是30分钟,要是加上准备的时间的话,还要更多;长得话, 需要一小时以上;读书进入状态,再写想法等,也至少要一两小时以上。

我曾经统一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按日常的消耗,每天最多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只有三小时,所以必须有取舍。

要写文章的话,必须要有输入,所以必须每天都看书,而且每周至少五篇文章的任务,也必须坚持。所以尽量减少看电视剧的时间,减少自我磨蹭的时间。

对家人就是每天抽出半小时交流,抱抱或是表达爱(这是家庭润滑剂);其他日常都是见缝插针,比如尽量固定在早上起床后就打八段锦和读经典。

这和分类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运用的就是分类的思维,化掉生活中不必要的繁,简化后的生活成为一种自然行为,幸福感和成就感也会有提高。

#阅读随笔#以上分享~

图/拍摄于《化繁为简》一书

记于2022.9.11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