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姽婳谭,怎解红楼梦?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宝钗情节(一章回目两点书名)(1)

《红楼梦》的第五章【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历来被看做最重要的一章,因为在这一章中,作者在回目中点出了【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两个书名,如此【点题】的一章,自然是非常之重要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这一章里作者用【谶语】的形式给后人留下了全书最显眼的明谜——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

章节的内容则是描写了主人公少年贾宝玉的人生第一场春梦:

这个贾府的少爷躺在自己侄儿媳妇香喷喷的房间里绣床上,怀着对美丽侄儿媳妇懵懵懂懂的向往,悠悠然做了一场梦。

梦中贾宝玉去了一个叫【太虚幻境】的地方,看了三本册子,品了仙茶仙酒,伴着仙香,听了一轮仙曲歌舞,最后还和一个神仙小姐姐(这个小姐姐的名字好巧不巧和美丽侄儿媳妇同名)不可描述了一番,然后又缠绵不知多少日子,一直到最后,这场绮丽的美梦形式骤然急转——贾宝玉被恐怖的夜叉海鬼拖下迷津深渊,他也就由此惊醒,回到现实。

而这一章也就是在这里戛然而止。

作者这里使用了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学当中常用的手法:贾宝玉入梦前侄儿媳妇正在门外说话,贾宝玉醒来时侄儿媳妇的那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然而贾宝玉在梦中,已然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大起大落~仿佛度过了一生。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宝钗情节(一章回目两点书名)(2)

这个梦最后结尾的寓意,原本可以说再简单直接不过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对《红楼梦》全书做出了无数奇怪的解读,成功的带偏了对原著不熟悉的普通读者,从而也让整个第五章变得千奇百怪。

今天我从这一篇开始,再次对第五章进行一个全面的解读。

——不过还是要提醒:进入阅读之前,请暂时先忘记之前所有你看过的其它解读,因为其实我是一个钻牛角尖的读法:如有不适,请出门左右转,闭上你想骂人的嘴。

首先我们来看章节题目: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首先我们能看到的是:【游幻境】对应【饮仙醪】,【指迷十二钗】对应【曲演红楼梦】。

前一对看不到有什么大玄机,而【指迷十二钗】和【曲演红楼梦】则有点意思,这不就是这本小说曾经的两部书名【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吗?这应该就是这一章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关注的原因了吧。

我们仔细去翻看书中关于【金陵十二钗】的描写,这一章里贾宝玉先后翻阅了《金陵十二钗》的又副册、副册和正册,一共有十四首谶语诗和十四幅画,对应着十五个女子。

那么【指迷十二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先说【指迷】的本意,应该是【解惑】——即指点某人,使之不迷惑。

那么问题来了,按书中描写,警幻仙姑的确就是受贾府的祖宗们邀请去【指迷】主人公贾宝玉的。

但贾宝玉看完册子觉得迷迷糊糊,于是警幻仙姑又拉他去品茶品酒品歌舞,最后还让【可卿】带他领略儿女之事。

贾宝玉呢?白白享受了一番仙境风光,醒来后不但没有如警幻仙姑所希望的那样【领悟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从而【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反而立刻拉着贴身大丫鬟,在人间又偷试了一回。

而以后的日子里,也依旧是每天混在姐妹堆里,虚度时光,不学无术。

所以说这个【指迷】在书中的故事线上,是根本就没有成功,作者还要这么写,岂不是打自己的脸嘛?

那么,以上解读不对。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宝钗情节(一章回目两点书名)(3)

那会不会是指作者在给读者【指迷】?

其实作者的确一直在为读者【指迷】,这在我的文章【红楼密码学:脂老师在线疯狂弹幕教学,能举一反三的才是好学生】有提示,请自行搜索阅读。

沿着这条线索往下思考,仔细阅读之后,我发现这些谶语诗写得并不是特别含糊晦涩的,如果人不是特别木讷,然后读书稍微用心思一点,即使不看脂砚斋的批语,也是大概都能猜出每一首诗对应着书中的哪一个人物。

所以好像有点【指迷】的意思。

不过问题又来了:既然人物能对上,那么对她们的解谜,当然就应该是是指明她们的命运以及她们对全书的意义了吧?!

然而红楼梦的故事直到最后结束,并没有真正写出十二钗每个人的结局,甚至其中有些人的结局还有很大出入,完全不能和谶语对得上。

所以这个【指迷】看来又成了空话。

有人会说,对不上那是因为后四十回是别人续写的。

我想说:你咋那么天真呢?

很明显,如果是续写,既然能高水平的续写后四十回(虽然看起来和前八十回有较大差距)那就不可能在人物命运上写出完全对不上的明显纰漏——因为他大可以把谶语诗也改一改,以符合自己写的结局啊。

要知道《红楼梦》最初就是程伟元高颚主持刊印出版,以一百二十回的面目亮相的,可不是什么先有前八十回流传,然后高颚续写再出版的事情。

(总之所谓【续书】其实是作者提前带的节奏作的局,是炒作,而程高都是NPC——不知道我说完这句车轱辘话,能有几个人和我有同感)。

总之,这个【指迷】好像也不成立?因为不但没解惑,反而更惑了。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宝钗情节(一章回目两点书名)(4)

不过,另一条路也就出来了——如果这个【指迷】的意思只是【指出这里(十二钗)有迷】呢?

好了,这下子说得通了!这个【迷】原来就是:

作者为什么要让十二钗最后的结局大都和谶语对不上?

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

那是因为【十二钗】的真正含意,还需要读者自己去破解啊!并不简单的只是书里表面所写的十四个人!

待我展开来说一下:

我们看标题:【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和【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互文】,说的是完完全全一回事,所以分解一下得到: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这可不是说她们都是这本书的书名了,而是在说,【十二钗】就是【红楼一梦】的内容。

现在,我们静下心来思索一下:我们会怎样来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一场梦呢?

如果你说【我梦见了某某人】,那你肯定在含糊其词、语焉不详,因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梦见了我和某某一起干了什么事】

所以说:十二钗不等于十二个人!还等于贾宝玉和十二钗一起干的事!

尽管在书中文字层面,正副十二钗看起来是十四个人,但是你要仔细研读一下红楼梦全篇,然后再思考下叙事的逻辑性,你就会发现如果正副十二钗是十四个人的话,那这本小说真的是有些胡言乱语:

小说里出现的人物,必须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他们的命运线索应该或多或少都会和全书主人公有紧密的联系!

但我们很容易看出:十二正钗中的贾巧,她的命运基本上和贾宝玉没有半毛钱关系。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宝钗情节(一章回目两点书名)(5)

甚至其它几钗的人生路线,也没有几个人是能和贾宝玉的人生是互相影响的,从判词上看,正十二钗与宝玉相关的命运应该是下面的剧情:

【堪怜】说明林黛玉的早夭是因为自己心眼小,以及贾府的无情,和宝玉无关;

贾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的悲剧是因为皇宫里面的斗争,和贾宝玉八竿子打不着;

贾探春【千里东风一梦遥】被远嫁,贾宝玉只是哥哥,肯定管不了这个啊;

史湘云曾获得短暂幸福,但随即【湘涸云散】那是自己命不好,和贾宝玉无关;

妙玉【无瑕白玉遭泥陷】被劫色,是因为贾府败落了,可是宝玉还没到扛起贾家的年纪,这能怪他?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一年就被折磨死,那是贾赦这个爹干的好事,贾宝玉即使想背锅也轮不到他;

贾惜春【独卧青灯古佛旁】是自己心冷意坚,你总不能说是因为贾宝玉没教育好自己妹妹吧。?

凤姐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自己害了自己,和宝玉无关。

李纨也是【枉与他人作笑谈】属于自作自受,和宝玉无关。

贾巧能【留余庆】是因为凤姐积德,但作为十二钗之一,她甚至全书几乎都没有和宝玉说过话......

秦可卿【造衅开端实在宁】是因为宁国府造孽,所以早早挂了,宝玉才十来岁出头,他能干嘛?

看来看去,只有薛宝钗【金簪雪里埋】守寡的悲剧,是因为贾宝玉的无情。

总而言之,年纪不过十几岁的贾宝玉,对于一个大家族的倾覆,可以说只是受害者,不是责任人,这与作者在贾宝玉头次亮相时就拉出的批判词,可以说完全前后矛盾: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宝钗情节(一章回目两点书名)(6)

所以说这完全说不通,是吧?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这样写小说吗?但《红楼梦》还真就这样写了,所以作者边写边叹——

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

好在后人也发现了这一点,这才有了【索隐派】。

所谓【索隐派】,其实就是看懂了作者的感叹,发现这部小说的阴阳两面互生共存的特性,从而决意要把这面【风月宝鉴】翻过来的一群人。

既然一切都要【翻过来】,所以十二钗的真相,就成了这样:

林黛玉的【林中挂】不是宝玉挂念她,而是她挂念早夭的宝玉;

贾元春的悲剧就是发生在贾家,就是因为贾宝玉不争气;

贾探春的远嫁,没有表面那么悲伤,而且和贾宝玉有关;

史湘云不是守寡而是自己死了,她的【才貌仙郎】和贾宝玉有关;

凤姐李纨作为嫂子,她们的命运就是被贾宝玉拖累了;

秦可卿没有死,她是十二钗当中活得最长的,并一直陪伴着贾宝玉;

贾巧其实是十二钗中和宝玉关系最密切的人。

薛宝钗没有嫁给宝玉守活寡,反而是另结良缘幸福终老。

只有这样翻过来,你才会发现,一切都能和《西江月》完美对上,对不上的,只是贾宝玉的年龄。

而后你想起什么了吗?在《红楼梦》当中,人物的年龄都是忽大忽小、迷糊错乱的——也就是说,贾宝玉的年龄,不对。

十二钗判词中李纨有一句【人生莫受老来贫】,点明了李纨命运终点到了【老】年,那么,也就是比他小十岁左右的贾宝玉,对她的影响延续到了晚年。

所以贾宝玉,并不只是我们在书中看到的那个十六七岁的多情少年公子哥,风月宝鉴红粉翻面是骷髅,那么翩翩少年翻面又会是什么?

贾宝玉在贾家,至少经历了成年、而立、壮年、甚至中年——只有这样,贾府衰落或倾覆的责任,才有可能落到他的头上。

相关文章请搜索我的老文:【红楼梦的九连环:贾宝玉的所有分身和他的妻女】

我们再看十二正钗的年龄,从贾巧到李纨,她们在书中主要年龄段是从襁褓到老年,社会身份则是襁褓婴儿到黄泉路近的老寡妇,可以说囊括了人生的所有阶段!

——这才是【十二金钗】的真相!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宝钗情节(一章回目两点书名)(7)

【她们】是时间线,是人生阶段,而不是具体的人。

或者更具体的说,她们是和贾宝玉关系最密切而被他拖累的几个主角的不同人生阶段投影!贾宝玉的一生都和她们纠缠在一起,她们共同经历的事,组成了【红楼梦】。

最后说一句,书中警幻仙姑最初去荣国府,想要邀请的人并非贾宝玉,而是绛珠仙子,那么我们可以畅想一下,警幻仙为贾宝玉所安排展示的一切:册子、茶、酒、熏香、歌舞,难道不是为绛珠仙准备的吗?

所以说,【红楼梦】到底是谁的梦?可不只是贾宝玉的,其实更是绛珠仙的。

那什么是【绛珠仙子的红楼梦】?请搜索我的老文:「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林黛玉潇湘馆对联,别有深意

或者:张廷玉:红楼来去一场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