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当时,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吴起镇一带建有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群众对红军怀有深厚感情。距离吴起镇40多公里的张湾子村,1935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在这里宿营,至今当地人还津津乐道于一个一碗羊肉臊子剁荞面的故事。

零脂冷荞麦面做法(再出发寒夜一碗剁荞面)(1)

△头道川,陕西吴起的一条崎岖河谷,1935年10月18号,一队疲惫不堪的人马出现在这个寂静的地方。

吴起县张湾子村村民 张海:我们街办(村道)上黑压压站一群人,有几个背枪的在门口站岗的,我奶奶说看穿得烂里呼喇的,花里胡哨的,可怜得很。

中央红军初次进入张湾子村时,当地群众不知道是什么部队,纷纷躲进山里。战士们首先把街道打扫干净,贴上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等标语,并告诉一些没来及躲避的老人:我们是红军

零脂冷荞麦面做法(再出发寒夜一碗剁荞面)(2)

△马广千

吴起县原旅游局局长 马广千:我们是红军,我们是打土豪,打土匪的,我们是为老百姓的。

当时,西北红军的红色政权建立已久,很快,当地男女老少回到家中,因为他们知道,来的是“自己人”的部队。

零脂冷荞麦面做法(再出发寒夜一碗剁荞面)(3)

△张海

吴起县张湾子村村民 张海:家里住了九个(红军),压的荞面饸饹,既然饭熟了,那都叫吃,我奶奶说没了咱再想办法。

张湾子村只有几户人家,红军将士们大都住在路边,少数人向村民借宿,大家挑水、劈柴,帮忙干活,说话也和气。26岁的村民张廷杰将自家的三口窑洞借给红军住。当晚他听说,借宿的一位红军首长生病了。

零脂冷荞麦面做法(再出发寒夜一碗剁荞面)(4)

△张瑞生

吴起县张湾子村村民 张瑞生:首长感冒了,生病了,要吃饭,我妈说那给做啥吃,我爸说咱们有啥,咱们陕北就是荞面黄米,麦面又少,就是荞面。八月十五咱杀那个碎(小)羊,攒下的肉臊子,炒点汤汤。

今年73岁的张瑞生老人,以前经常听父亲张廷杰讲起当年红军的故事。他回忆说,就在这个案板上,母亲侯孝俊用这两个陶罐和了面,为红军做了陕北特产—羊肉臊子剁荞面。虽然现在这是当地最常见的家常饭,但在物资匮乏、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算得上十分珍贵了。

零脂冷荞麦面做法(再出发寒夜一碗剁荞面)(5)

寒冷的季节里,热气腾腾的面条,祛除了身上的寒意,也赶走了疲惫与病痛。两碗面下肚,红军首长意犹未尽。

吴起县张湾子村村民 张瑞生:警卫员说我爸,你这个老乡是忠厚老乡,好老乡,我们首长想见你,你给端进去,我就不端了。

记者:第三碗的时候是你爸爸自己端进去的。

吴起县张湾子村村民 张瑞生:端进去首长说,哎呀老乡你这饭做得好得很,我吃你这饭合口得很,我走这么多的路,没吃过这么好的饭。饭吃上,我出点水(汗),有的好感(感觉好些了)。

零脂冷荞麦面做法(再出发寒夜一碗剁荞面)(6)

红军首长和张廷杰聊天拉话,问家里生活怎样,生活好不好,有没有土匪和恶霸,又问吴起镇的路怎么好走,张廷杰也说了很多。

吴起县张湾子村村民 张瑞生:我爸出去院子,就听见这个窑开会呢,很多人说话,还有电报啥响呢,他也不知道开啥会呢。

零脂冷荞麦面做法(再出发寒夜一碗剁荞面)(7)

那个晚上,他们家里几个窑洞的灯一直亮着,不时有人进出。张廷杰并不知道,就在他家的窑洞里,昏暗的煤油灯下,正在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吴起县原旅游局局长 马广千:这次会议主要形成了三个决议。第一个就是要把我们部队再重新整编,提高战斗力。第二,决定和陕北游击队会师,让当地的游击队帮助我们打好这次战役。第三个就是后勤准备物资、衣服,我们自己解决,不要麻烦人家红二十五军或红二十六军这些部队。

稍作休息,第二天一早,匆匆而来的这支部队便向吴起镇进发。之后几天,红军打退了国民党的追击部队,消灭了附近盘踞在千佛山上的土匪武装。听说这些事儿后,张廷杰把二儿子张瑞智送到红军队伍里。

零脂冷荞麦面做法(再出发寒夜一碗剁荞面)(8)

直到将近30年之后,当年借宿的警卫员陈昌凤再次来到吴起,张廷杰才知道,吃了三碗面的红军首长,就是毛主席。

吴起县张湾子村村民 张瑞生:警卫员说是主席说的,你这地方一起身就转折,就一步一步壮大起来了,就(怀念)这个地方,回忆这个地方,让他(警卫员)来看看这家人。

记者:那你爸爸知道是给毛主席做饭之后他是什么反应?

吴起县张湾子村村民 张瑞生:高兴得很,哎呀,我还能给主席做吃了一顿饭,兴奋得很,高兴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