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氐族和羌族是我国古代历史悠久的民族,之所以将他们两个民族放在一起讲,是因为他们两个民族的关系十分密切。羌族人在现代还存在,但是氏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经和汉族人融为一体了。汉族文化对氏族和羌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氏族人的社会生活

最早的氐族主要居住在今甘肃东南、陕西西南、四川西北地区,也就是秦汉时期的天水、陇西、广汉一带。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关于氏族的记载:自冉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上面的第一句话就指的是西汉时期白龙江、涪水上游一带,而这些地区也有氏族存在的痕迹。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1)

武都

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武都、故道、河池、平乐道等地区都是古代氐族居住的地方。《汉书·地理志》中提到的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甘肃、陕西一带。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这些地区也就是《史记》中提到的"冉以东北",这两个记载可以证明,这些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氐族居住的地方。氐人主要分布在秦陇、巴蜀一带,这个地区山陵险阻,峻阪相接。

许慎的《说文》中提到:秦谓陵阪曰阺。可见汉人与秦人如此称呼氏族,和他们所居住地区的地形有很大的关联。

氐族居住的地方位于汉、羌两族的中间地区,他们与汉、羌两族很早就有了比较密切的联系。氏族也受到了两族的影响,但氐族仍然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具有既不同于两族的特点。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2)

氏族板屋

根据《魏略·西戎传》中关于氏族的记载,我们还可以得知,氐族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语言,氏族语言与中原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因为与汉的联系交往比较密切,所以大部分氏族人也会说汉语。

氐族与汉族一样,也十分重视农业,他们主要定居在一个地方过着农耕生活。但是也会饲养牲畜,主要以养猪业为主,这也是他们定居的一个重要标志。

《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有关于氏族经济记载,史书指出,氏族的农业和纺织都比较发达。汉朝时期,汉军曾在武都收购了氏族制作的麻织品,这也说明了氐人的麻织品很早就受到汉人的重视。

氐人修建的房屋,也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居住的房子主要是板屋。在《诗·小戎》和《毛传》中都有相关的记载,《毛传》中指出:西戎板屋。这里的西戎,主要就是指的氐族。

氐人的服装多是青绛二色,并且他们偏向于穿麻布衣。氐人都比较喜青赤二色色,氏族的妇女都喜欢编发。氐人早期的葬俗与羌族一样是火葬。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3)

仇池

氐族内部有很多的支系,并且每个支系都有各自的称号。各部都有各自的首领。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白马氐,白马氏居住于仇池(今甘肃成县仇池山)。汉朝时,曾向西和西南开拓领地,部分氏族人选择了移居深山。后来,氏族被汉族收服,逐渐与汉族融合在了一起。

二、羌族人的生活习俗

羌族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附近,羌族人基本上都是沿着青海东部的"河曲"地区分布的。根据《西羌传》的记载,我们还可以推测出黄河上游就是指的九曲之地,这个地方是羌族最早居住的地区。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4)

爰剑

羌族最早已畜牧、射猎为生,但是在战国后期,羌族人的农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按照《后汉书·西羌传》的记载,羌族人的农耕技术是从秦国传过去的。

当时的羌族首领是爰剑,他被秦人掳去成为了一个奴隶。爰剑学会了秦国的农耕技术,他设法从秦国逃回了羌族领地。回到羌族后,他将自己学到的农耕技术技术传授给族人,从此羌族人也逐渐以农业为生了。

虽说羌族的农耕技术是从秦国传过去的,但是羌族人也自发地将农耕技术发展了下去。河湟地区,便是羌族人最早开辟农田的地区。在《汉书·赵充国传》中有关于这一段历史的相关记载:计度临羌东至浩门,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5)

马援

除了河湟地区,羌族人也很早就将湟水流域给开辟成了农田。根据《后汉书·马援传》的记载,马援发现羌族人引水灌溉,使得湟水流域成为了肥沃的水田。除此之外,大、小榆谷地区也被羌族人开辟成了水田。

除此之外,羌族的畜牧业也比较地发达,早在汉朝,他们就已经开始实行定居或半定居式的畜牧业。

在《汉书·赵充国传》中有关于羌族人畜牧业的一些记载:是时(指汉宣帝初年),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使行诸羌,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处畜牧,安国以闻。这正说明了羌族人作为游牧部落定期游牧的一种表现。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6)

湟水

羌族人主要擅长养马、骡、驴、牛、羊等动物。这些家畜,不仅是他们的生产工具、运输工具,同时也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在汉代,有这样一句话"以畜产为命",这就是指的羌族人。

三、羌族人的社会文化

根据《后汉书·西羌传》的记载,在东汉时期,西羌正处于从无阶级的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7)

西羌人

羌族的内部也和氏族一样,有很多个分支。根据《后汉书·西羌传》的记载,羌族人的分支有以祖先的名字命名的,也有以居住地命名的。

东汉时期,羌族的社会阶级就已经形成了。并且这个时期,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氏族内部十分混战,还出现了掠夺的情况。社会阶级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了。社会阶级分化主要表现为强大的部落带领族人去侵占弱小的部落。分化现象的另一个表现为豪富羌酋多娶妻妾。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8)

羌族人

在阶级分化过程中,羌族内部也形成了许多的部落集团。根据《后汉书·西羌传》的记载,在东汉时期,羌族就已经分化成了一百五十个部落集团。羌族人内部的部落集团也是由许多部落共同组成的。

东汉末年,就已经有五十二个部落集团已经灭亡了。并且在羌族中还产生了统治部落和被统治部落,阶级的分化表现得更加地明显。同时,不同的部落集团间,经常发生战争。

二世纪初,出现了一个村庄时间虽短,但是对羌族意义重大的部落集团。这个部落集团主要由钟羌、当煎、勒姐、参狼等多个部落集团联合在一起而形成,他们在北地郡建立了一个强盛的部落集团。这个部落联盟只存在了十二年,史书中是如此记载的:滇零等自称"天子"。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9)

羌族服饰

之所以说这个部落集团对羌族意义深远,是因为这是羌族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的标志,这个部落集团是解决社会中羌族人建立的第一个过渡性的政权机构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部落集团是在汉代统治阶级压迫下形成的。部落集团内部并没有形成比较稳固的经济基础,同时与河湟地区的广大羌民没有联系,所以这一政权机构没存在多久,就被东汉统治阶级攻夺,最终又陷入了分裂状态。

居住在山区的羌族人很早就熟练地使用铁兵器了。在《汉书·西域传》中有相关的一些记载:山有铁,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剑、甲。这些史料都证了羌人在西汉时就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铁矛、弓箭等铁武器了。

有一部分羌族人居住在塞内,被称为守塞羌,他们主要以农为业。他们主要居住在土屋中;居住在塞外的羌族,主要居住在庐帐中。

羌族形成的新民族(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及社会风俗)(10)

班彪

东汉初的班彪有关于羌族服饰的一些记载:羌胡被发左衽。羌族人死后,主要使用火葬。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有关于汶山郡羌民的习俗的记载:贵妇人,党母族。死则烧其尸。

结语:氏族和羌族都是属于古西南夷的部落,在秦汉时期,我们与他们就进行过密切的接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绚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参考书籍:

白寿彝《中国通史》

钱穆《秦汉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