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聚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刊载文章《筑一条名为“西农”的富民路——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专家群体》。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这所高校的科研转化)(1)

文章讲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批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大西北,醉心农业科技攻关,发展富民产业,把科技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农业科技专家。

他们被农民亲切地称作“农民教授”,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大西北乃至全国人民的桌上餐,一次次擦亮杨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招牌,力促农业增收农民致富,让国人吃得放心、吃得营养。

创办我国第一个葡萄酒专业、亚洲第一个葡萄酒学院的李华教授;解决核桃嫁接难题的刘朝斌副教授;樱桃育种专家蔡宇良;攻克小麦条锈病防治难题的李振岐院士和康振生院士等等。

李华教授

李华带领团队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葡萄酒专业、亚洲第一个葡萄酒学院,力促并参与制定了第一个葡萄酒国家标准。李华团队构建的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带动农民年增收32.5亿元。

李振岐和康振生师生两院士接力攻克小麦条锈病防治难题,每年挽回经济损失50亿。

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多年来先后主持培育出“西农979”等小麦国审品种3个、“西农84G6”等省审品种8个,推广面积达1.53亿亩,增收小麦40多亿公斤,新增产值90多亿元。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这所高校的科研转化)(2)

蔡宇良教授(右三)在进行樱桃田间培训

樱桃育种专家蔡宇良,深入研究樱桃根癌病,育成适宜我国的抗根癌砧木新品种,使樱桃树的寿命由过去的10年左右提高到50年左右,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樱桃好吃树难栽”的难题。

奶山羊专家曹斌云教授团队五年多时间,帮扶、带动4811户贫困户和1.63万户周边农民养殖奶山羊近50万只,帮助农民增收1.23亿元。

......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这所高校的科研转化)(3)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样的“农民教授”还很多,他们默默科研在田间地头,一生专注地在各自领域内深耕,历尽艰辛,他们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走向基层,真切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西北农大先后培育、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50余项,累计推广示范面积超过3亿亩,新增经济效益500多亿元,培训全国各地农技骨干和职业农民50万人次。西北农大的农业科技专家群体,真正成为区域脱贫攻坚、富民强国的重要力量。

欢迎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头条号,获取更多西农及研招精彩资讯!

(注:素材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