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日前,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宏丰炉料有限公司,碳效工程师朱宏达给公司负责人周永送来了一份依据“碳效码”生成的“能效账单”账单显示:宏丰公司今年一季度“碳效码”为3级,综合分析企业的能效情况,需要在精准定容和精准补偿两个系统上优化方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碳效能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碳效能码(这个首创的碳效码)

碳效能码

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宏丰炉料有限公司,碳效工程师朱宏达给公司负责人周永送来了一份依据“碳效码”生成的“能效账单”。账单显示:宏丰公司今年一季度“碳效码”为3级,综合分析企业的能效情况,需要在精准定容和精准补偿两个系统上优化方案。

“按照优化方案,公司缩减了10%的变压器装机容量,预计每年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近10万元,减少碳排放25吨。”宏丰公司负责人周永说,“碳效码”引领企业精准降碳,成了降本增效的“密码”。

湖州工业规模在浙江省虽然不大,但因纺织、化纤、非金属矿物等产业占比较高,全市工业能耗水平一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任务繁重。

然而,关于碳排放效率,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企业和产业低碳转型也缺乏科学标准。企业用能形式多样、数据统计分散、排碳底数不清。

去年2月份,为精准服务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引领企业精准降碳,湖州市以数字化为引领,在全国首创“碳效码”,在国网新能源云数字经济平台的基础上,打通经信、电力、统计、发改、金融机构等数据,贯通碳—能—电数据链条,通过对水、电、煤、气等不同部门、层级的39类数据进行共享与融合,对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统计与核算,精准定位企业能源消费“碳足迹”。

据了解,“碳效码”实行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评价。将企业某一周期内单位产值碳排放量与该企业所处行业同期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平均值进行比较,有效评价该企业单位产值碳排放水平,进行精准统计并赋码,企业能效水平由此一“码”了然。

“企业可通过手机端扫码查看‘碳效码’,并得到与行业平均值相比的具体数值,如显示为1级,则表示企业某一周期内单位产值碳排放量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显示为3级,则表示接近行业平均水平。”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碳效工程师钱心晖告诉记者,针对“碳效码”显示为4级、5级的企业,供电公司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开展“供电 能效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专业技术改造,助力企业节能降耗。

“其实,建立‘碳效码’的根本目的不是监测,而是引导企业转型,促进企业能源消费从‘降价’向‘降量’转变,推动绿色制造升级。”湖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碳效码”依托电力、统计等部门信息,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用电、用气、用煤、用油等数据,设计合理的碳效评价体系,为湖州全市37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精准画像”。“码”的背后,更有一个“碳平台”,直接监测381个细分行业和区域整体碳效情况,加载绿电交易、绿色金融、绿色技改、绿色工厂评价等功能,打通了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湖州数字经信等,实现数据互通共享,解决了企业能耗底数不清的问题,也避免了数字化应用重复开发,助推高质量绿色发展。

不仅如此,“碳效码”也正在赋能湖州的一系列改革。以“亩均论英雄”为例,原先100分的总分中,能耗指标仅占4分,而现在制定的新评价体系中,碳效指标占到15分。标准和分值的变化,引发337家企业评价结果发生变化,其中,173家企业评级下降,164家评级提升。若评级从C类降到D类,还将引发差别化用电、用地等“多米诺骨牌”效应。

据悉,通过政企联动,湖州已经把“碳效码”纳入《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目前,“碳效码”已正式升格为浙江省级数字化应用,全省4万多家企业信息数据同步接入。

经测算,“碳效码”在全省推广后,预计在浙江每年可降碳500万吨以上,相当于20万亩森林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基于碳效评价,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累计助力企业发放绿色金融贷款101.7亿元,完成绿电交易超过13亿千瓦时。 (经济日报记者 黄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