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故事孝道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为全面弘扬孝道文化,营造“孝德品行”、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网信西青陆续推出由西青区新闻中心制作的《二十四孝的故事》,让大家重温孝道,品鉴经典今天带来第四期《百里负米》,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二十四孝十大经典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十四孝十大经典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
孝道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为全面弘扬孝道文化,营造“孝德品行”、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网信西青陆续推出由西青区新闻中心制作的《二十四孝的故事》,让大家重温孝道,品鉴经典。今天带来第四期《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
公元前520年,正是春秋时期。这一年,鲁国发生大旱。整整半年,一滴雨也没下,田地里的裂缝都能塞进一只脚了。大路上,田野里,满是逃荒和挖野菜的人群。在人群中有位青年,他头戴青巾,身穿黑色粗布衣服,左手揽着筐子,右手拿镰刀,正专心致志地挖着。这个人叫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家里也没了粮食,他和妻子以及父母只能靠挖野菜充饥。
每天只吃野菜,年轻人还可以支撑一阵子,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就不行了。子路的父母都上了年纪,特别是他的老父亲,平时走路都一摇三晃的,吃了一个多月的野菜,就病倒了。子路看着病床上越来越瘦的父亲吃力地咽着那苦涩的野菜,心疼地恨不能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给父亲吃。
“孩子,你看能不能想办法给你父亲买点粮食吃啊?”母亲小声地请求着。“买粮食吃,拿什么去买呢?钱早就用光了,现在家里可是一分钱都没有了啊!”子路的妻子在一旁说道。“哎,那就先把家里暂时用不着的东西,想办法卖掉,再去换粮食吧!”子路只好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
就这样,子路把家里能够变卖的东西都带到集市上,过了很久才卖掉。天灾下,谁还有多余的钱买别人的东西呢!子路用这好不容易换来的几个钱,买回了一袋子粮食中卖得最便宜的高粱米。
高粱米买回来后,妻子把它磨成面,做成饼子。“爹,这是刚刚做熟的饼子,您尝尝吧。”子路把一个饼子递给父亲。子路的父亲惊喜地睁开了双眼,用手支撑着身体,吃力地坐了起来,他颤巍巍地伸出手,接过饼子,刚咬了一口,便一下子吐到地上,瞪着子路嚷道:“这是什么饼啊?这么难吃!为什么不给我买大米啊?”
“孩儿再给父亲买些大米去。”可钱在买高粱米时都花光了,子路一边答应着,又犯了愁,“对了,还可以卖衣服啊。”除去身上现穿的,子路把家里所有衣服都拿到集市上卖掉了。钱是有了,可他从东市到西市,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卖大米的。最后,一位赶集的老乡告诉他,要想买大米,只能到百里之外没闹灾荒的沂水去买。
百里之外的地方,现在坐汽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可古时的交通工具不发达,达官贵人可以坐车马,平民百姓就只能靠自己的双腿步行了。尤其是让半饥半饱的人步行百里,那就更不容易了。为了能让父亲早点儿吃到大米,子路日夜兼程,只用了半天多就到了沂水。 到沂水后,子路又饿又累,他听到自己的肚子咕咕直叫,感到两腿发软,两眼直冒金星。这时天还没完全黑,子路不顾劳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粮店,买到了十升大米。
买到大米后,子路吃了点儿随身带的菜团子,喝了点儿水就往回赶。这十升大米,相当于现在的三十斤,虽然并不是太重,可是正如有句话所说,“路远无轻载”,再轻的东西背的时间长了也会觉得沉。子路背着大米只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受不了了。他的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步一停地往前慢慢挪着步子。
而此时已是深夜了,又正逢深秋,子路还穿着单衣。一阵山风吹来,直冻得他浑身发抖,牙齿打颤。路两边的树丛里漆黑一片,远处还不时传来狼的叫声,子路不禁害怕起来。可想起父亲那病弱的身体,想到他那渴望吃到米饭的眼神,子路浑身又充满了力量,他加快了脚步,希望能在早晨赶回家。
天刚刚亮的时候,子路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门,看到了站在门口等待自己的母亲。母亲看到儿子那劳累的样子,心疼得直掉眼泪。白米饭很快就做好了,摆上了父亲的饭桌,看着父亲香甜地吃着大米饭,子路,感到无比欣慰,觉得自己吃再多苦也值了。
为了能让父亲长期吃到大米饭,子路又变卖了妻子的衣服,换了些钱,买来了更多的大米。经过子路夫妻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子路父亲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一家人也最终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子路的父母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相继去世,这在古时已属长寿了。
父母去世后,子路来到了楚国,受到楚王的赏识,做上了大官。一时间,子路,官运顺利,春风得意,出门有百乘豪华马车接送,宴飨是海味山珍,家里更是米粮万钟。有一次,他看着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不禁想起了自己已去世的父母,子路悲伤地说:“父母已亡,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背米,又哪里还再有机会呢?”
孔子听到子路说的话,了解自己学生的心思,称赞他说:“你侍奉父母拳拳孝心,可谓生时尽力,死后寄思啊!”
来源:西青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