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来西亚潘朵拉生物科技公司与深圳市双科医学研究院举行生物医疗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签约,暨"雷达 GPS"型KK-Umh-NK01V技术转化研究与应用仪式,这次合作的签约也预示着这两家公司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合作更进一步,并且着力与研究患者在感染了新冠肺炎之后出现后遗症的情况,旨在减轻患者出现后遗症的可能性。从合作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并发挥两家公司的优势之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生物防治与化学协调(生物科技防疫进程加快)(1)

据统计,截止2022年4月12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99748065例,累计死亡病例6181560例。这一数据也体现了新冠肺炎的传播性。虽然目前的防控措施已十分严格,并且也持续对病株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是新冠病毒还是不断地变异。也让人们提高了对自身免疫力的重视。也渐渐明白,防控的首要条件就是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但由于病毒变异的速度较快,新的变异病毒在进入人体之后,自主免疫系统并不能够快速识别和发出杀死病毒的信号,就导致了人体感染该病毒,因此釆用注射疫苗是刺激机体免疫形成识别与杀伤抑制新发类病毒的措施之一,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发现,通过“现货型NK细胞注射液”回输肌体,实现抗病毒与杀伤新发的新冠病毒也不失为有效措施。目前FDA分别批准现货型的CYNK-001、K-NK-001技术用于新冠肺炎治疗、高风险人群的预防与暴露后的抢先治疗,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业界认可。

生物防治与化学协调(生物科技防疫进程加快)(2)

图片来源:相关文献(参考)申明,本报道所述技术逻辑图为保密信息暂不公布。

据了解,马来西亚潘朵拉生物科技公司与深圳市双科医学研究院致力于基础研究的同时,还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着力在前沿、源头研究领域研发,强化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探索实现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深圳市双科医学研究院既往研究成果基础上,以非常高效的速度完成了一种“现货型”且可在96小时内常温下运输、携带“雷达 GPS”型Umh-NK01V技术应用,该项技术能够达到应急识别与杀伤新冠等流行性传感染病毒,并可在定向识别病毒后即刻启动裂解、杀伤病毒与清除被病毒粒子入侵的宿主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溶酶体和IFN-r形成强有力的ADCC杀伤效应,实现有效裂解与清除入侵病毒,以及缓解甚或治愈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及因病毒引发的新冠后遗症。针对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其表面SpiKe蛋白通过识别人类宿主的ACE2蛋白从而进入细胞核,致使宿主细胞演变成血栓物质,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倍增状态,在施行该项技术后有望达至能主动识别并裂解带有Spike蛋白的宿主细胞,以及减少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在研发团队发起的研究中均获得良好预期效果的同时,研究还发现此技术可以有效激活机体识别病毒性能,提高免疫能力,降低再感染风险,为机体增强及塑造防御病毒侵入的免疫屏障。

生物防治与化学协调(生物科技防疫进程加快)(3)

说明:现货型 KK-Umh-NK-001 制剂制备存储与应用流程(参考示意图)

为实现“雷达 GPS”型Umh-NK-01V技术项目的转化研究与应用,马来西亚潘朵拉生物科技公司瞄准全球前沿技术,注重整合、投资新医疗项目。近一年来,在与深圳市双科医学研究院的新冠感染后遗症诊疗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上展开密切合作,于今年2月中旬于马来西亚新成立一所生物工程技术转化研究院,旨在提高生物工程类技术的专业人才、基础研究、生物医学的合作与交流。据悉,该院各项工作已按规划有序展开,正着手优先开展系列以缓解新冠感染后遗症,个性化靶向裂解癌细胞、激活人体抗癌能力等免疫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实施。

生物防治与化学协调(生物科技防疫进程加快)(4)

深圳

生物防治与化学协调(生物科技防疫进程加快)(5)

吉隆坡

据悉,目前马来西亚一位知名的丹斯里DR. Yuhao已经开始部署旗下在美国OTC版块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通过运用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资源,并且与自身的技术优势相整合在抗击新冠和癌症等领域,共同研发相关的技术,并且根据临床研究的项目进行商业会谈,一旦在商业会谈当中并购成功,将会成为亚洲第一家在美上市的,拥有个性化和现货型的免疫细胞治疗新技术,并可形成产业化的生物科技公司,这一成果的实现无疑将为亚洲人带来自主研发的免疫细胞技术应用的佳音,一改往日只是仰赖欧美独据的局面。同时,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和发展,生物技术的研发也会迎来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