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利刃出鞘》不失为十二月初的惊喜,这部影片的对决出现在“007”丹尼尔·克雷格和“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之间。克雷格化身为侦探,埃文斯则扮演纨绔子弟,前者睿智冷静,后者自命不凡。而两人在过招期间,侦探的机智在观众看来,是呈走低趋势。由埃文斯饰演的兰森,起初也难以令人料到结局的腹黑。想来这正是主打悬疑调性的影片,该有的变化。不只是剧情改变,人物也同样发生改变。


一部至今无法超越的巅峰悬疑片(终于等到这部悬疑片)(1)


01、两个人影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两个人:希区柯克和克里斯蒂。克里斯蒂笔下的经典侦探波罗,和克雷格饰演的侦探布兰科,有几分相似。如果你看过《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或者是更为有名的《罗杰疑案》,定会觉得布兰科的办案手法似曾相识。

比如波罗在追查犯人的方式上,不会采取亲自去现场搜查指纹、头发、烟灰等线索的办法,在他看来这类搜索应该是警察做的。除此之外,波罗喜欢坐在椅子上,一边听取警方和嫌疑人的对答来搜集证据,一边对警方忽略掉的细节进行补充。他擅于通过心理分析,在看似聊天的过程中,查到蛛丝马迹。

类似的查案方法,布兰科表现的很明显。他坐在沙发上,用一副旁观者的姿态来观察每个嫌疑人,并从中准确做出判断。影片先是用闪回法,交代每个嫌疑人真实的情况,然后镜头转向布兰科时,他的结论和几位当事人基本符合。

在克里斯蒂之外,影片中对希区柯克的模仿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整个剧情的发展流程,不是逐渐揭露真相,而是很快就将案件真相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玛尔塔会不会被揭穿,而不再去关注哈兰之死的事件上,是否存有隐情。这就使得兰森动的手脚被布兰科揭穿时,观众的兴趣点一时间又被触动,原来哈兰之死的幕后黑手,还有这位看似要帮玛尔塔脱险的兰森,或者说他的罪过最大。这个情节设置,颇有股希区柯克的味道。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两位悬疑片大咖的作品,所以爱屋及乌,对《利刃出鞘》的满意度也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它影片。但是我更希望看到不同之处,能够出现一种新的悬疑风格,它让观众既看得津津有味,又找不到和以往大咖们的联系。这种悬疑片想必会更过瘾,当然也更费脑细胞。


一部至今无法超越的巅峰悬疑片(终于等到这部悬疑片)(2)


02、偶尔的笑声


悬疑片里加入几分幽默的成份,特别提神。《利刃出鞘》里有几处情节,令我忍俊不禁。

首先整部影片的演员阵容很强大,除了熟悉的“007”和“美国队长”的身影之外,还有出演美剧《尖叫皇后》里的“尖叫皇后”和《银翼杀手2049》里的AI女友。本片的导演莱恩·约翰逊此前也凭借《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以及《绝命毒师》吸粉无数。这次观众选择捧场《利刃出鞘》,离不开导演和演员的金牌口碑。

正所谓“棋逢对手”,当这几位金字塔尖上的演员聚在一起时,相互碰撞出的精湛演技,让观众大呼过瘾。尤其是审问环节,一个接一个出场的人物,用看似逼真的讲述混淆视听,如果没有闪回的交替出现,观众只怕要信以为真了。在审问玛尔塔时,她有个本身就很具幽默特质的习惯,只要说谎就会吐。

于是每次布兰科猜到真相,并向她追问结果时,她一而再再而三忍不住呕吐,直到涉及到哈兰之死时,玛尔塔最终忍住了。呕吐的情节很耐人询问,玛尔塔企图用忍住呕吐的办法来瞒过布兰科,但终究没能瞒住,可见侦探的断案能力之强。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玛尔塔和侦探在路上开车时的相互较量。玛尔塔驾车拼命地逃,侦探在后面驾车拼命地追,好几次观众以为玛尔塔要被捕了,结果她总能顺利从窄道穿过,而置侦探车于困境。其中的一个岔路口上,玛尔塔突然急刹车,而后转弯,把警车耍的团团转。看到这里,观众忍不出笑出了声。一个弱女子和几个硬汉飙车的场面,本就很有看头。何况这个弱女子还能够将男人玩弄于车道上,玛尔塔“A”起来可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

第三个我觉得喜感加身的是老夫人,她那张看透一切的扑克脸,在看到玛尔塔从楼上下来以后,观众们想必和我一样,恐怕老夫人动动口,直接戳穿玛尔塔。老夫人的造型,令我想起《名侦探柯南》里那个住在古堡的老太太,甚至就连古堡的外观和复杂的内部构造就很相似。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提到过“扁形人物”,这类人物又被称为“体液性人物”,或者也可以说是用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人物。将这个概念用于电影里也一样,老夫人是很明显的“扁形人物”。

此刻回忆起来,这三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悬疑片里加入黑色幽默或者纯粹滑稽搞笑的内容,就像用生鸡蛋吃涮火锅,别有一番滋味。


一部至今无法超越的巅峰悬疑片(终于等到这部悬疑片)(3)


03、利刃出鞘,刺破虚伪


一部电影的深度,有时候从片名便可见出。影片海报上的无数把利刃,以及利刃前面坐着的玛尔塔,这一情景就像在讽刺片中那些势利小人。在得知哈兰死后,将财产留给玛尔塔,原本看似和气一团的一家人,开始想方设法从玛尔塔处夺回遗产。他们软硬兼施,为能得到钱,用尽了手段。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因为玛尔塔是移民,同时是护工,她的身份不及他们,也就不配得到尊重。他们想让玛尔塔知道,没有平白无故的一家人,只有利益面前的是非输赢。随着哈兰拔出利刃,这场争夺遗产的案件也就拉开了序幕。影片既是在讽刺美国对待移民问题时的态度,也是在刺穿利益和金钱之间的真相。

“谁都有可能犯错,每个人都可能说谎。”这把出鞘的利刃正是在证明这句话。布兰科在片中讲到了“甜甜圈中的甜甜圈”,意思是有时候往往越靠近事件中心,越发觉案件的模糊和复杂。看上去哈兰之死和每个人都无关,但是听完他们各自的讲述,又觉得和每个人都有关。当然最后案件还是被智慧的布兰科搞定,他坐在沙发上的神态,想来会成为克雷格的又一个经典。


一部至今无法超越的巅峰悬疑片(终于等到这部悬疑片)(4)


尽管有诸多大牌影星参与,但他们各自的风头并没有被对方掩盖,无论你是为谁去的影院,都不会失望而归;尽管影片的故事情节不算新颖,甚至可以说是十分陈旧,但它没有陷入枯燥,而是靠反转来带动观众的情绪;尽管涉及到美国移民问题,但它并非纠缠在政治说教里,而是用人物和情节的丰富性,掩盖令人厌烦的政治性。正因如此,它才能在同期电影里拔得头筹,才能在一众经典悬疑电影里,仍有看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