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书店里在儿童文学的分类中,总少不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在很多人眼中它当仁不让就是一本文学名著。只可惜这样的“名著”,大人们几乎从来不读,因为根本看不进去,拿它“糊弄”孩子就够了。

赏析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装帧(爱丽丝漫游奇境名著译本)(1)

当然,也有个别读者冒着被骂没文化的风险喊道:这书压根不知所云啊!

我可以告诉您,您说的一点都不错,这就是一部通篇不知所云的作品,或者干脆点说是通篇胡话。所以,我建议不要给孩子看这本书,它的故事说好听点是奇幻,说难听点是完全前言不搭后语,不但没有逻辑可言,也看不到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些“正能量”,比如教给孩子们的一些常识、美德啥的。让中国小孩看这书基本上属于瞎耽误功夫,甚至影响孩子健康的心智,看多了孩子脑子都乱了。

说到这儿,估计小编也快被人骂了。那可真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名著呀!那可是学校指定的阅读书目呀!那可是全世界都在读的伟大作品啊……你也真敢说!

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赏析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装帧(爱丽丝漫游奇境名著译本)(2)

首先,这样的类似于诗或者说梦一般的作品,必须要看原文,翻译成中文的作品不看也罢。

这本书即便荒诞,但对于英语读者特别是英文语境下的外国儿童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其中有孩子们身边的地名、事物和典故,比如柴郡猫(Cheshire cat),至少让孩子学习到了柴郡这个单词(County of Chester)。又比如黑皇后红皇后,可以让孩子了解国际象棋和扑克牌中的一些单词。

赏析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装帧(爱丽丝漫游奇境名著译本)(3)

另外,小说中有一些诗歌和韵文,对于自身语境中的孩子感受本土语言特别有帮助。

可惜当这本书翻译成其它文字之后,这些本来就很荒诞的语言,越发变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所以说,对于中国小孩子而言,看这书实在没有太大意义,尽管它号称名著,可名著很多,完全可以把阅读的精力和时间留给其它书。除非孩子看原文,至少还可以学习英语。

其次,这本书语义隐晦,已经超越了儿童读物的界限。

赏析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装帧(爱丽丝漫游奇境名著译本)(4)

《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通常简写为Alice in Wonderland)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1865年出版,续作为1871年出版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书中含有作者对政治、宗教、社会现象等的隐喻比如书中的人物“疯帽子”为人癫狂,行为古怪。有人认为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当时英国社会中帽匠的真实生活情况,因为当时帽匠保存制帽用的毛毡布需要用到水银,因此常发生水银中毒现象,受害者会出现被称为“帽匠颤抖”(hatter's shakes)的抽搐现象,病重时会出现幻觉和其他精神病的症状。还有人认为,疯帽子的原型是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

赏析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装帧(爱丽丝漫游奇境名著译本)(5)

又比如性格乖戾暴虐的红皇后,有人认为她象征的是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或是历史上的玛戈王后。

显然,这些象征隐喻对于中国的小孩子来说几乎完全没有意义。

赏析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装帧(爱丽丝漫游奇境名著译本)(6)

更重要的一点,书中有大量数学方面的隐喻作者刘易斯·卡罗尔本是一位深居简出的数学教师,有人已经注意到在他创作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隐藏了大量数学和文字谜题。

赏析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装帧(爱丽丝漫游奇境名著译本)(7)

对此书的数学内涵做出全面注释分析的当属美国知名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他专门写了一本《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数学注释版。由此亦可见刘易斯·卡罗尔小说原文文辞的深奥隐晦。

总之,不管怎么说,让中国的小孩子读这样一本书,只能是云里雾里晕头涨脑,既不能感受原文的精髓,也不会增添多少想象力,更有可能会让孩子陷入胡思乱想的泥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