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念老shě还是老shè?48小时内我发了5个朋友圈。

老舍散文字数最少(老舍shě还是老舍)(1)

有质疑有困惑,有反复不定有莫衷一是。随着各方信息的汇集,认识越来越清晰,终于可以明确表达我的意见了:老舍还是应该念老shě。

董卿是一位很严谨的主持人,在自己第一次做制片人精心打造的《朗读者》第一期,甫一亮相,就不忌违拗众人,从容念出“老shè”,相信她绝非贸然为之,一定是做足了功课的。

董卿的功课怎么做的我不得而知,目前能看到的支持读老shè的意见有三个来源:

1、博主“琢文说文”的一篇博客

《作家“老舍”的“舍”怎么读》。一一点击跳转查看

(该博主新浪认证信息为“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

文中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大概是这一段:

一一实际上读“shě”是对应繁体字“捨”,简化时借用了“舍”的古字义,使得现今“舍”字变成了多音字。

“老舍”这个笔名是舒庆春于192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使用的笔名,那时还在使用繁体字,所以如果要表示“舍弃”这个意思,当写作“捨”。

好有道理:念shě就应写作“捨”,既然没写作“捨”而写作“舍”,就应该念shè。是这样吗?捨是舍的繁体字,却并非先有捨后有舍。恰恰相反,舍是本字,捨是今字,先有舍而后有捨。“舍弃”的意思是可以用“捨”,也可以用“舍”的。况且起名字,是选古而雅的“舍”,还是近而俗的“捨”,还用说吗?

2、发表在《语文知识》2013年第2期的文章《关于老舍笔名的再讨论》

作者郭玉甫是保定第一中学的教师。文章主张读shè,说了五点理由,前三点都是推测,可此亦可彼,不足为据。

第四点举黄苗子设谜的例子,其实恰好说明当时朋友们都是称老shě的,否则这个谜设得就没来由。

第五点“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中,“老舍”对“素园”的确表明“舍”是名词,但是为什么老舍不能巧借“舍”多意双关呢?没准儿这正是作者的得意之处呢。

3、或许这才是董卿读shè的最直接缘由,那就是,濮存昕坚持读shè,而濮的坚持缘于北京人艺一直读shè。以北京人艺与老舍的渊源,称呼“老shè”一定是得到舍老本人首肯,至少是默许的。然而老舍先生不反对,并不表示他就认同,一来先生生性恢谐,一字多解,正是乐事;二来先生一向随和,怎么叫无所谓。

这正如陈寅恪先生,对待别人称他“陈寅què”的态度。

一一清华图书馆元老毕树棠先生曾经问过陈先生,陈先生告诉他“恪”应读kè音,他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què,你不予以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有这个必要吗?”--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9fbbdf20100alog.html?type=7&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如此看来,念“老shè”是站不住脚的。老舍亲属、老舍研究会相继发声,明确表示老舍从来只称“老shě”。

我特意微信请教了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主任、教育部语言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老师,姚老师虽未置一词,却转来两个链接,一个是舒乙的回忆文章:

一个是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孙洁接受采访的视频:

都明确主张读“老shě”。姚老师态度已昭然可见。

综上,我明确表示,认同称老舍为“老shě”。

至于北京人艺倒不必强求,众所周知,北京人艺一向注重京腔京韵,不按普通话发音的多了去了,濮存昕还自称“pǔ存昕”呢。不差老shè这一个。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强海峰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