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在我看来这个名字多少有些误导观众的意味,而英文名《Wonder》则更为贴切地表达故事。因为故事并不是仅仅记录小男孩奥吉,而是通过多视角引出了一个温暖的话题。

奥吉,一个天生有面部残疾的小孩,一个躲在卧室里最向往太空的灵魂,一个藏在头盔里最渴望被看见的男孩。众所周知,一杯水能让光影折射,而故事中的奥吉就是那杯水,折射出周围人对于善良的选择。

奇迹男孩的勇敢(奇迹男孩世界以痛吻我)(1)

生活中的平衡是门艺术

很多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如同汪洋中一座座的岛屿,彼此独立。

但真的是如此吗?

其实,我们只是忽略了那岛与岛之间蔚蓝的海。每个人以这种奇妙的联系,彼此牵挂,彼此解答,彼此依偎。电影中的每个人的生活也正是如此,即便困难重重,都努力寻找自己生活中的平衡。

那他们是如何获得平衡?

奇迹男孩的勇敢(奇迹男孩世界以痛吻我)(2)

削弱自我为中心

电影的主角除了奥吉,还有奥吉姐姐-维娅、维娅闺蜜-米兰达、奥吉好友-杰克,他们并没有完全被奥吉的光环掩盖,他们同样也有成长的烦恼和被了解的渴望。成长是阵痛的,同时也是一个平衡点向另一个平衡点的过渡。

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人,如太阳光般惹人关注(暂且不论原因),永远是众人的焦点,像奥吉;而有些人永远是聆听者,像是维娅。

但这样真的好吗?

奇迹男孩的勇敢(奇迹男孩世界以痛吻我)(3)

有些朋友,聊天时可以滔滔不绝,但主题总离不开他自己。还有些朋友一天能发数条朋友圈,关注朋友对其的评论和点赞,却不搭理他人的朋友圈。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惯性思维方式有时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想法,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从而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甚至产生误会而伤害别人。

比如Ta没回自己微信,就开始怀疑对方是不是忽略了自己,或者猜想是否惹对方生气了。其实对方可能只是正忙没看信息或手机没电了而已。又或者你兴致勃勃地找朋友聊天,却让辛苦工作一天的朋友疲于应付,最终得到冷淡的回应而倍感难过。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看上去有些可笑的想法?

奇迹男孩的勇敢(奇迹男孩世界以痛吻我)(4)

在这个强调“自我”的时代,自我实在太容易被无限放大了。然而,这世上并不是每件事都与自己有关,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围着你转。凡事总先想到自己与凡事都先考虑别人应该保持适当的平衡。就如同维娅也可以成为舞台上的女主角,奥吉也可以坐在台下为姐姐大声喝彩!

换位的包容

看待问题,我们需要花时间精力去感受对方的内心,发现对方的立场。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就像张白纸,父母可以随意在上面添加东西,可以是善意,也可以是暴力,更可以是包容。

奥吉一开始的上学之路并不顺利。开始在餐桌上发脾气,母亲伊莎贝尔并没有立即给与安慰,而是先明确闹情绪离开餐桌是不礼貌的,这个餐桌上的人都是爱你的人,不能把负面情绪宣泄给爱你的人。然后又到房间中安抚奥吉,倾听他的心声。而后坚定地支持和鼓励儿子。最后说出“心决定我们去哪里,脸标记了我们去过的地方”的金句。

奇迹男孩的勇敢(奇迹男孩世界以痛吻我)(5)

姐姐维娅成为了家庭中最受冷落的人。奶奶的去世,好友米兰达的疏远,她的内心失去了依靠。即便心有不满,她还是会穿上万圣节服装去耐心地安慰弟弟,和他分享学校的经历,告诉弟弟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有彼此呀,我们是彼此的朋友,我会把我要到的所有糖果分给你。她包容了弟弟与父母,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路。她加入了新的社团,结交了新的朋友,并发现了与父母沟通的另一种方式。一切又回归了平衡。

放过内心的挣扎

曾经无话不谈的彼此竟再也无话可说!以前不管去哪儿都要结伴的两人,后来即便在路上不期而遇也会尴尬地回避。不明究理的维娅,表面虽若无其事,背地里却暗自伤心。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与自己心理预期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情况:毫无预警就分手的恋人,无意中得知好友的背叛等等。因此维娅看不到米兰达内心深处的秘密,维娅也始终不知道闺蜜疏离的原因。许多误会与遗憾也由此而生。而这些又因为无法说出,而让人倍感孤单。

但电影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喜欢你在的地方,那么就幻想你想去的地方。

要知道人心始终是自由的,若你不想被束缚,就没有人能束缚得了你。

奇迹男孩的勇敢(奇迹男孩世界以痛吻我)(6)

我一直觉得好的温情电影不需要多么刺激性的画面,也不需要多么强烈的情感,但观众却可以感受到情节背后的东西——明明包含着全世界的暖意但温暖之后你依然清楚明白这个世界有恶的存在,人该用毕生力量维护世界的真善。这是这类电影应该给观众传达的情感,也是这类故事存在的意义。

奇迹男孩的勇敢(奇迹男孩世界以痛吻我)(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