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高超的统治术: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统治雪域、西域、草原、中原 》里面,我们提到了,大清帝国为了保持超大规模的大一统,失去了灵活性,出现了自我锁死的状态,中国要继续向前发展,必须由外部力量打破。

我们都知道,那个外部力量就是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近代史。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1)

平衡被打破后,必然会出现混乱,而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化的阵痛。

01

鸦片战争起源不是因为鸦片,而是因为世界变了

英国人往中国输入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只是鸦片战争的表层起因,后面还有个更深层的原因一一国际秩序的变迁。

在之前的文章《明朝灭亡的原因:四大祸事一起来,大明想不亡都难 》、《白银是如何影响中国的》,提到过美洲和日本的白银供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明朝经济乃至国运的兴衰。

而这样一种影响,在清朝仍在继续,甚至变得更加深刻。

能岀现康乾盛世,其外部原因就是当时的世界白银供给很充足。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2)

到18世纪后期,日本再次禁止白银大规模出口,这对大清来说问题还不算大,反正还有源源不断的美洲白银。

但是没多久,发生了法国大革命,这与中国也产生了关联。

法国大革命之后,很快就侵入西班牙,而美洲白银都是来自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所以世界白银供给马上严重受挫。

好不容易等到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拉丁美洲又开始了独立运动,一系列的战争导致白银生产还是迟迟恢复不起来。

从1790年代到1830年代,全世界的金银产量减少了大约50%,白银流入中国的数量也骤然减少。

这下大清就头大了,白银供给短缺,导致经济变得很萧条。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3)

在19世纪前期,鸦片的流入不是导致中国白银净流出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白银一直是既有流入又有流出的,世界白银供给的骤然减少,导致向中国流入的白银急剧减少,才是中国白银净流出的根本原因。

白银少了,货币就少了,经济自然就萧条了,大清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但当时的局内人不可能看得清这个问题,大清把白银短缺归因于鸦片的大规模流入,最终引发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

02

太平天国与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结果,大家都很熟悉了,一方面是割地赔款,一方面是改变了外贸秩序,从广州作为唯一的外贸港口,改为五口通商。

五口通商对大清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大清当时主要的外贸商品是茶叶、生丝、瓷器、漆器等。

这些商品的产地在江南、江西、两湖、福建等地。

在一口通商的时候,出口品得千里迢迢地运往广州,运输中最困难的就是翻越南岭的一段路,这段路养活了一大批广西籍的搬运工。

五口通商之后,就用不着往广州运输了,出口品可以就近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地岀海,于是广西籍搬运工失业了。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4)

屋漏偏逢连夜雨,经济既萧条,大清的人口也已经膨胀到临界点。

正好赶上两广地区又是基督教比较早传入的地区,基督教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动员和组织机制。

这些因素全都加在一起,太平天国起义就在1851年从广西发动起来了。

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大清最富庶的地区,一直坚持到1864年。

03

太平天国运动迫使大清帝国改变内部力量分配

太平天国起义兴起之后,大清发现曾经叱咤风云的八旗军队,要对付太平天国已经完全不顶用了。

在灭掉准噶尔之后,大清经历了近百年的和平,中间只打过规模比较小的几仗。

八旗这帮爷主要的本事是提笼、架鸟、听戏、唱曲,不再能打仗了。

为了救亡图存,皇上只能硬着头皮起用汉族地方官员,过去是绝不能起用他们的,担心他们有异心。

现在朝廷没法子,就放权让这些汉人官员想办法摆平太平天国。

于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等一批晚清中兴名臣就在这个过程中走上了历史舞台。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5)

曾左李胡这些人,在地方训练出湘军、淮军等军队,这完全是在大清传统的八旗兵和绿营兵之外的军事系统。

朝廷在这会儿没银子给曾左李胡他们,那他们怎么练兵呢?

朝廷虽然没钱,但给政策,允许他们征收厘金充作军费。

这是什么钱呢?就是各个省之间运送商品时的过境税。

几位重臣就是靠厘金的支撑训练出了可用的军队。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6)

当时能够征收到的厘金规模还是不小的,这意味着各省之间的商品贸易规模不小。

如此规模的内贸发展,依赖于外贸的拉动。

而外贸的拉动力,则是因为五口通商导致的中国贸易规模扩大。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7)

大清允许地方督抚们通过厘金来筹军费,这带来一个后果,地方财政对于中央的依赖性变小了。

中国自从宋朝进入到平民社会后,帝国朝廷一直是采取一种强干弱枝的政策。

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地方要受制于中央,以此来确保帝国的统一。

这种政策使得从大宋到大清这九百多年的历史中,再也没有出现过长时期的分裂割据状态。

与宋朝以前的豪族社会时期不一样,那时常出现分裂状态,而且一出现就是好几百年。

为应对太平天国,使得大清帝国从强干弱枝开始转为强枝弱干,帝国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开始下降了。

04

汉人开始主导大清帝国

中央控制力的下降不仅仅体现在财政方面,也体现在人事和军事方面。

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朝廷不得不允许地方督抚们便宜行事,可以自行任免和奖惩地方各级的军政官员,这就逐渐培植出了庞大的地方势力集团。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8)

与太平军打仗时,人们又发现用冷兵器完全搞不定了,必须用热兵器。

李鸿章从洋人手里买了不少洋枪、洋炮,最终用这些轰倒了南京城墙,灭掉了太平天国。

中国的战争从此进入热兵器时代。

要用热兵器的话,你要是能自己生产那是最好的,至少你也得自己能修理,才能顺畅地应用。

生产和修理热兵器这种事,需要有比较复杂的生产分工才能做到。

这种复杂分工,在草原地区的脆弱环境下是支撑不起来的,只有在中原地区才能做到。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起义给中国内部带来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在大一统了八九百年之后,帝国从强干弱枝变成了强枝弱干。

几十年后的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混战的状态,早在这个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另一方面,这种强枝弱干,又正好与满汉差异叠合在一起。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9)

鸦片战争以前,大清的治理智慧极为高超,汉、满、蒙、回、藏各种群体起着彼此完全无法替代的功能,而且每个群体权重都是一样的,帝国有着一种内在均衡性。

太平天国之后,财政秩序、军事秩序、人才秩序,甚至是精神秩序,全方位地转由中原地区的汉人主导了,帝国内部的均衡被打破了。

05

大清帝国无力再维持各族势力平衡

过去的大清帝国有均衡,满蒙两个群体又吃饭又干活,有一些特殊地位可以为人所容忍。

但是现在帝国失衡了,满蒙群体有光吃饭不干活的嫌疑了,他们的特殊地位逐渐就不为汉人所容忍。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10)

对满蒙两个群体来说,他们本能地能感受到危险,于是就会做一种自保的努力。

呈现在政策上,就是变得越来越保守。

对于一部分汉人来说,你们不仅是光吃饭不干活,还对我们拯救帝国的努力不断地拖后腿,那索性推翻你们算了。

于是,革命的理念就在这个时候隐隐地埋下了种子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11)

可以看到,太平天国对中国内部产生了两个深远影响。

第一,埋下了地方分裂的种子。

第二,导致了帝国内部的失衡,从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06

太平天国运动后,大清开始努力融入世界秩序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大清真正开始睁眼看世界,引进洋枪洋炮,甚至请外国雇佣兵来帮打仗。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不争气的大清又和英法两国打了一仗,那就是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一场战争的结果让大清大吃一惊,不得不重新理解世界。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12)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在过去,首都被敌人占领了,这基本就意味着要亡国了。

但是大清没想到,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之后,居然没打算灭亡大清,而是要求跟大清签订条约。

只要条约签订了,两国就按照约定退兵了,这是种闻所未闻的搞法。

大清由此见识到了一种全新的世界秩序,国和国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国际条约来确定的,缔约的国家彼此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13)

大清过去对于世界秩序的想象,是古代中华帝国留存下来的朝贡体系。

这两次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国家过来想要跟大清签订平等贸易条约,但是大清坚决不同意。

在大清看来,你们这些破国家,离我天朝十万八千里,还想要平等?

离得远只能说明你是最低层的国家。

再说,跟你们平等了,朝鲜、越南这些离得近的藩属,我该咋对待他们?

所以大清坚决地拒绝了英国、法国等国家所要求的平等。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14)

结果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被打得不行了,不得不接受了和西方国家签订平等条约,但实际上条约里埋藏了许多不平等的条款。

之后大清想要平等,西方不给了。

07

为了融入国际秩序,大清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大清和西方国家签订了条约之后,发现过去的六部衙门都没办法作为处理这种条约的部门。

于是又设置了一个全新的部门,叫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就是咱们在电视剧里时不时会听到的总理衙门,专门负责对外事务。

中国由此开始了努力融入现代世界的进程,总理衙门在这里起到过重要作用。

一方面是作为最早期的外交部;另一方面主导开启了洋务运动,推动大清寻求自强。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15)

洋务运动的推动与发展,也和国际市场上贵金属供给的变化紧密相关。

1856年之后,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银矿,并且拉丁美洲的秩序也逐渐恢复,白银供给又比较充足了。

于是可以看到,在这之后几十年里,大清的鸦片进口数量比鸦片战争之前还大,却有着持续的白银净流入。

这极大地缓解了大清的财政压力,并且让经济开始恢复景气。

帝国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获得了镇压太平天国的能力。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16)

又过了十几年,西方国家陆续开始实行货币金本位制,主动储备黄金,抛售白银。

世界市场上白银的供给开始过剩,而大清的货币仍然是银本位,对白银的需求仍然很大,白银便源源不断地流入进来。

这个过程中,由于黄金相对于白银的比价不断上升,相当于大清的货币在不断贬值。

这在一方面刺激了大清的出口,另一方面使得西方国家到大清来投资变得相当有利可图。

因为西方投资者是拿着黄金来的,到了中国能兑换出比在本国更多的白银。

大清过去主要都是农业经济,而洋务运动所要发展的是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对于资本的需求比农业经济要大很多。

所有这一切的合力,使得洋务运动欣欣向荣地搞了起来。

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17)

当然,这一切的繁荣,都因为中日甲午战争被打破,大清帝国彻底失去了自我改造能力。

此时,大清不亡,中国无生路。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海军输在哪里

20万清军对战2万英军:大清是怎样输掉鸦片战争的

大清高超的统治术: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统治雪域、西域、草原、中原


北宋高度繁荣的秘密:军事问题转化为财政问题,发展经济交保护费

草原部落,为什么能征服中原,并建立“草原-中原”二元帝国

为什么纯汉人王朝,无法统治长城以北广阔的大草原

诸葛亮说,“要亲贤臣,远小人”,贤臣是谁,小人指的又是谁

三国下半场,是司马和诸葛两大家族在争天下

五胡乱华,带着血与泪的民族融合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