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5月14日,叶剑英和家人、战友以及老部下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除此之外还有叶帅的好友邓小平同志。

在大家的祝福和生日歌中,一个巨大的蛋糕出现在众人眼前,由于此次是叶剑英80岁生日,所以蛋糕上要插8根蜡烛表示祝福。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蛋糕上却有9根蜡烛,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是邓小平要求的。在场的人包括叶剑英都是一脸的疑惑,当邓小平解释后,叶剑英才恍然大悟:“还是你想得深远啊!”

那么邓小平为何要求在蛋糕上多插一根蜡烛呢?背后究竟有何含义?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

叶剑英和邓小平

王震看望叶剑英,叶帅三问邓小平处境

叶剑英和邓小平,在我国现代史上都是举足轻重、有重大影响的一代伟人。他们一起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长期的革命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叶剑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他曾赋诗表达心迹:“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这句诗的意思是他愿意化作肥沃的泥土,为共产主义事业培植百花。

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如果将邓小平比作一朵“红花”的话,那么叶剑英就是培植这朵“红花”的泥土。

1930年10月17日,苏区中央局正式成立,成员有叶剑英、邓小平等25人,这也是两人第一次在同一部门工作。尽管他们在同一部门,但由于两人工作分配的不同,所以他们见面的次数是少之又少的,对彼此只是听过名字,并不相熟。

1933年到1934年,邓小平负责主编书刊《红星》。《红星》受到了叶剑英的关注,他从上面读了许多好的文章,自然而然对身为主编的邓小平产生一定的好感。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2)

毛主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人跟随中央红军出发。在长征途中,邓小平担任中央的秘书长,负责文职;而叶剑英则担任军委第一纵队的司令员,负责武职。

按理说叶剑英和邓小平一个是武将,一个是文将,他们之间的交往应该很少,成为知己的几率也是非常小的。但令人意外的是,两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逐渐从点头之交变为至交好友。

1935年1月,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在会上邓小平和叶剑英都坚决支持毛主席。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被确定。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某天叶剑英突然截获了张国焘要谋害毛主席等人的密电,他没有一丝犹豫,火速赶去向毛主席汇报。叶剑英这一举动也令毛主席以及党中央紧急出发,脱离险境。

事后,毛主席对此向他人提起这件事,并说:“叶剑英同志可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3)

邓小平

邓小平知道叶剑英救下毛主席等人的事情后,心中对他的敬佩越来越多。邓小平也暗自发誓,要多向叶剑英学习,争取成为一个像他那样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人。

长征结束后,叶剑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收集各方面的情报,积极 为中央军委以及毛主席出谋献策。而邓小平则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的政委,和师长刘伯承一起领导129师,并建立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两人处于不同的地方,所做的工作也是不同的,所以邓小平和叶剑英的交往也没有加深一步。直到1952年邓小平被调往北京工作,次年10月叶剑英也被调往北京工作,此后,两人的交往才越来越多。

1969年10月到1970年初,邓小平来到江西,居住在原南昌步兵学校院内,不久后王震也来到了南昌。此时叶剑英在长沙,尽管他们各在一方,但却心心相印。邓小平和王震都很想念叶剑英,于是王震便打算去长沙看看叶剑英。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4)

叶剑英

叶剑英见到王震是非常惊喜的,还没等王震向叶剑英问好,叶剑英就拉着他问邓小平的情况:“小平同志的身体怎么样?他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子女都在身边呆着吗?”

王震哭笑不得,只好一一回答叶剑英的问题,在得知邓小平生活艰苦的时候,叶剑英说:“那你别待在这里了,你赶紧回去照顾他,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但绝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

王震说:“好好好,我一会就回去,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看看您,也向您表达小平同志的问候。这样吧,我陪你吃一顿饭就回去,可好?”叶剑英点了点头,就这样王震陪他吃了一顿饭。随后王震交代在长沙的老部下,让他照顾好叶帅的生活,就匆匆返回了江西。

邓小平见王震这么快就回来了,还以为叶剑英出了什么事情,连忙拉着王震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可是叶帅出了什么事?”王震摇摇头,说:“不是的,是叶帅让我快点回来照顾你。”

邓小平听到叶剑英没事后,也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但当他得知叶剑英的处境后,心里再次担忧起来。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5)

1971年,为了加强军队的领导,重振军威,叶剑英多次向周恩来、毛主席建议让邓小平回北京工作。最终在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努力下,1973年春,邓小平离开江西,前往北京。

叶剑英知道这件事后十分高兴,当即前往邓小平的住处看望他,并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叶剑英还向邓小平介绍了军队如今的情况,征求他对军委扩大会议筹备工作的意见。

为了加强中央军委的领导,叶剑英给毛主席写去一封信,并当面向毛主席建议说:“如今邓小平同志已经回来了,我想提一个要求,让他来参加和主持军委的工作。”

毛主席和周恩来商量后,决定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并参加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的工作。

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他提出了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建议。毛主席说:“我和剑英同志邀请邓小平同志参加军委,当委员。”然后指着叶剑英说:“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讲话。”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6)

12月15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几个大军区的司令员对调。在召集大军区司令员开会宣布中央和军委决定的时候,毛主席指着邓小平说:

“现在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军师,叫邓小平,相信你们都不陌生吧?现在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我本来想给政治局添一位秘书长的,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参谋长吧!”

在座的老同志听了毛主席的话,都为请回邓小平这位总参谋长感到开心,叶剑英更是欣喜若狂。叶剑英甚至这一任命有多么重要,他立即表态,在会上讲话,要求大家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

会议结束后,叶剑英来到邓小平的住处,商议军机大事,并研究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措施,除此之外还组织总部领导和机关人员向邓小平汇报军委的工作和部队的情况。

从此,两位军队的领导人又开始在一起战斗了。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7)

西沙自卫反击战

一人主政一人主军,相互配合

1974年1月上旬,正当毛主席等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刚刚完成对调,集中精力思考北国边防安全问题的时候,我国南部海疆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南越当局先后派兵侵占我西沙群岛的几个岛屿。

从古至今,西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我国政府也一再重申这一立场。但自从1956年开始,南越就频频出兵侵占西沙珊瑚岛,进入1974年,南越更是变本加厉,从1月15日起,前后派出三艘驱逐舰和一艘护航舰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

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叶剑英和刚参加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邓小平,密切地注视着局势的变化,他们也坚定地表示:“如果南越当局不顾我国政府的声明和警告,继续入侵中国的领海和岛屿,并发动武装进攻,那么解放军将进行自卫反击。”

1月17日,叶剑英等人鉴于南越当局在西沙群岛一带的挑衅活动越来越频繁,便明确向解放军总参谋部发出指示:“西沙的斗争马上就要开始了,立即组织好班子,加强值班,随时准备打仗!”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8)

1月18日,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议成立中央军委五人小组,成员有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等。

1月19日早上七点多,叶剑英第一个抵达作战指挥室,不一会邓小平等人陆续抵达。此时邓小平虽然还没有正式被任命为军委总参谋长的职务,但叶剑英对他很是尊重。

在紧张的作战中,叶剑英和邓小平一起守候在总参谋部的作战室里,两人研究敌情,调配兵力,发出一道道命令。

上午10点多,敌军的舰艇突然向我国舰艇开火,我国舰艇没有一丝犹豫,坚决向敌军还击。邓小平和叶剑英等人不断向参谋人员询问战况,同时命令战舰队的成员:“给我打,狠狠地打,彻底将他们消灭!”

一个多小时后,捷报传来:“我国海军在作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敌舰一艘被击沉,其余舰艇则被击伤后逃走。叶剑英得知前线的战况后,连声说:“好好好,打得好!打得好啊!”

随后叶剑英命令作战部将战况整理成简报,第一时间向远在北京的毛主席汇报。紧接着叶剑英和邓小平商量,发出一个命令:“我军舰艇立即疏散,防止敌军偷袭。一旦有情况立刻集中,打击敌人!”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9)

时间一转来到中午,叶剑英没有休息,而是继续留在指挥室工作,他不断从参谋的手中接过一封封情报,看完后又给周恩来打电话。这天下午和晚上,叶剑英、邓小平等人一直守在指挥室,不曾离开半步。前线虽然没有再发生战斗,但情况仍处于紧张的状况。

当天晚上,叶剑英和邓小平等人经过商量后决定乘胜追击,收复被南越党军侵占的珊瑚、金银和甘泉三座岛屿。经报告毛主席批准,1月20日,叶剑英和邓小平向前线部队发出了坚决收复三座岛屿的命令。

前线部队收到命令后,当即出动,向岛上的敌人发起了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我军成功收复金银等三座岛屿,也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取得重大的胜利。

西沙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根据叶剑英和邓小平等人的指示精神,中央军委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研究关于西沙、南沙设防建设等问题。当时参加会议的邓小平表态十分明确,他认为要将西沙设防、收复南沙以及解放台湾当做一个大问题和海军建设统一来考虑。

会议最终决定,设立西沙巡防区。7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批复了“西沙设防计划”。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0)

1974年10月4日,毛主席提议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让他在周恩来生病期间主持中央的工作。1974年11月,邓小平陪同外宾来到长沙看望正在此处休养的毛主席,汇报前段时间的工作。

当时毛主席笑着对邓小平说:“你开了一个钢铁公司啊!好,很好,我赞成你!”

邓小平风趣地说:“我这是钢铁公司对钢铁公司。”随后他表示自己一定会挑起重担,将工作做好。

1975年1月5日,邓小平正式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不久后在党的十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又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此时周恩来因为病重而住院,因此邓小平代总理主持中央的党政日常工作。叶剑英被任命为国防部长,继续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他们两个一个主政,一个主军,亲密配合,为挽救危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1)

周恩来

叶剑英过80大寿,邓小平为何却要求插9根蜡烛?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这一噩耗传出后,整个中国都在寒风和哀乐中震颤。

此时此刻,80岁的叶剑英元帅在他的院子里为总理佩戴黑纱,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

1月15日下午3时,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洪文主持,邓小平致悼词。当时关于谁来致悼词又引起了一番争论,起初有人建议由王洪文致悼词,但王洪文觉得自己不够格;随后有人建议由叶剑英来,但叶剑英也坚决拒绝了,并向大家推荐邓小平。

叶剑英说:“邓小平是党中央的副主席,也是第一副总理,曾代替总理主持工作,也有国际威望,应该由他来致悼词。”

叶剑英这一建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事实证明叶剑英这一决定果然没错。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2)

当邓小平站在那里宣读悼词的时候,他那严肃的表情,沉痛的语调感染了会场内外的广大人民群众。叶剑英站在那里,和广大听众一样忍不住流下伤心的眼泪。

不久后邓小平迎来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叶剑英频频看望他,后来他自己不能去了,就让子女们去问候。

尽管邓小平一直在家,但他仍时时刻刻关注着政局的发展。某天王震吃过早饭去看望邓小平,邓小平正在散步,他看见王震后连忙上前欢迎。

王震先是向邓小平恭恭敬敬鞠了一躬,然后问他:“您最近身体还好吗?”邓小平点点头,说:“我的身体还好,叶帅那里你经常去吗?”

王震回答道:“您就放心吧,我经常去看叶帅。”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3)

邓小平听到王震的回答放心多了,稍微沉默一会,继续问:“叶帅现在住在哪里?他每天都在干什么?身体怎么样?什么时候的精神最好?”

王震一一回答,并说:“主席去世后,叶帅就住在小翔凤和二号楼之间。”邓小平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王震事后才知道,第二天邓小平连电话都没有打,就单独去看望了叶剑英。两位老革命家坐在元帅的书房里,悄悄地交谈着。

这一年,邓小平因为前列腺炎等病住进了解放军301医院。叶剑英知道后当即给医院的领导人打招呼:“一定要照顾好小平同志,一定要治好他的病!”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4)

1976年10月6日,发生了一件大好事,叶剑英得知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给邓小平。没过多久叶剑英安排邓小平搬到西山25号居住,以便于两人能够更好地研究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

后来,叶剑英还让小儿子亲自将邓小平接到自己居住的玉泉山9号楼。当两人见面的时候,他们脸上的激动是无法掩饰的,邓小平喊了句:“老兄!”两人的手也紧紧地握在一起。

叶剑英先是向到传达了中央政治局的会议精神,随后关心邓小平的健康。除此之外叶剑英还吩咐办公室的主任:“以后凡是我看的文件,都要送给小平同志,让他看,熟悉熟悉情况。”

1977年5月14日,叶剑英迎来了80大寿,当家人提出要替他庆祝一下的时候,却被叶剑英拒绝了。大家都知道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十分节俭的,毛主席、朱德、叶剑英的人都是如此。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5)

上世纪60年代初,是我国国民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毛主席和全国人民一样,吃野菜,不吃肉。

1961年的某个下午,毛主席到北京郊区查看小麦的长势,突然他看到随行的护士手中拿着一大把苦苦菜,便说:“再多采一点拿回去给我吃。”

护士听后有些迟疑,毛主席继续说:“野菜在之前可救过我们不少人啊,不能忘记它,不能忘本啊!”

由于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进城后毛主席一直坚持吃粗粮,特别是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更是坚持节约用粮。保健医生经常劝主席要多注意营养,吃点好东西,但主席每次都说:“全国农民要是都能吃上我这样的饭,你就可以和我提你的那些建议了。”

在毛主席的遗物陈列馆中,还有好几条使用过的毛巾被,这些毛巾被上充满了补丁,其中一条补丁竟然高达52个。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6)

邓小平和叶剑英等人

叶剑英和毛主席一样,都是十分节俭的人,更何况当时条件不是太好,叶剑英也不想过寿,避免浪费。尽管叶剑英不想过寿,但他的老战友和老部下却没有忘记这个日子。

第一个到来的是王震夫妇,随后来的是余秋里、杨成武等人。邓小平一进屋就说:“老帅们都在这里盛会啊!我也来祝贺!”叶剑英连忙迎上去,大声地说:“你也是老帅嘛,是我们老帅的接班人!”

正当叶剑英和邓小平说话的时候,粟裕赶来了,邓小平见状开玩笑地说:“别让他进来,都坐不下了!”粟裕听后也是哈哈大笑,叶剑英笑过后起身,亲自迎粟裕进来。

邓小平和叶剑英并肩坐下后,其他人很自然的围了过来,准备和叶帅的家人们一起吹蜡烛。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大家却发现了一个奇怪之处,原来蛋糕上被插了9根蜡烛。

有人将这一疑惑提出:“叶帅今年不是80大寿吗?怎么蛋糕上插了9根蜡烛?”邓小平说:“是我建议插9根蜡烛的。”大家听到这里更疑惑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明明过得是80大寿,为何要插9根蜡烛呢?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7)

叶剑英、华国锋、邓小平

看着众人疑惑的眼神,邓小平神秘一笑后说:“9根蜡烛象征着长长久久,也象征大家能够久久地团结在一起!”

众人听了邓小平的解释后恍然大悟,叶剑英高兴地说:“好啊,好啊!还是你想得深远!毛主席和周总理果然没有看错人!”

接下来叶剑英和大家一起使劲地吹寿烛,一时间满屋生辉,笑声、掌声不绝于耳,其乐融融。

1986年10月,叶剑英重病卧床,身体健康情况越来越差。邓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十分关心叶剑英的病情,前去探望。

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邓小平却要求插9根蜡烛)(18)

邓小平和叶剑英

10月22日,叶剑英逝世,享年89岁。叶剑英去世后,邓小平亲自修改悼词,并主持他的追悼会……

邓小平和叶剑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携手并进,精诚合作。两人之间的革命友谊重于泰山,深如海洋,并将永垂青史,激励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