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植物,在很多时候梅花都作为一种高洁品德的象征,存在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用梅花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作为祭祀用品。

众所周知,在3000年前原始宗教盛行的年代,对于祭祀这一活动不可不谓是极其严肃的一件大事。而梅花却能够作为祭祀用品,登上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舞台。并且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到了现代梅花代表的精神已经最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了,下面就让我们探究一下梅花文化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我国看重梅花文化的原因。

一、我国古代的梅花文化

1、寒冬赏梅风雅事

在我国古代,由于娱乐活动极其匮乏,加之梅花在万物凋零、银装素裹的寒冬之时绽放 所表现的精神文化符合古代人们特别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坚贞不屈、凌霜傲雪的高洁品德。因此每在岁末寒冬的时候,一些知识分子便结伴而行,共同去寻梅、探梅、赏梅。成为人生的一大雅事。在我国古代成为了一个广泛流行的活动。也渐渐成为我国古代梅花文化的一部分。

古人对梅花的认识(零落成泥碾作尘)(1)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赏梅极为讲究而且到了几乎狂热的状态,往往梅花在晚上盛开。许多文人墨客就携带卧具,和三五好友一同烹茶煮酒,邀月同赏。有人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即通过近距离长时间赏梅得出的佳句。渐渐的到了现代赏梅也成为了传统文化习俗的一部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在春节前后,我国江南的一些如南京、苏州等城市都会举办梅花节。

2、咏梅评梅表心志

在我国的梅花文化当中,咏梅不可不谓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广泛流传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咏梅的比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也衍生出一批代表人物,如林埔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及著名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折梅寄友的典故。除此之外,还有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咏梅著作。可以这样说 梅花之所以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离不开这些著名的文人墨客的诗词佳句的对梅的吟咏。也正因如此。梅文化才得以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乃至于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的象征之一。

除了对于梅花的吟咏之外,还有就是对于梅花的评价。俗称评梅。据史料记载,一代文豪苏轼在写出了“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的对梅花的高度评价之后。后入就将“松竹梅”列为“岁寒三友”,同时也将“梅兰竹菊”列为“四君子”。梅花代表的高洁、坚贞不屈、清淡高雅的风骨。

古人对梅花的认识(零落成泥碾作尘)(2)

在深得古人推崇之外,到了近现代也同样为大家所喜爱。例如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卜算子·咏梅》一词,“反其意而用之”,评价梅花“梅花欢喜漫天雪”的傲然铁骨,同时又不忘对梅花表现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对于梅花的高度评价都使梅花文化变得更加充实,有分量,展现出中国梅花文化的独特一面。

3、画梅展现风骨

在我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上,我国的梅花文化不可不谓博大精深,除了传统的诗词歌赋以外还有画梅花做为我国梅花文化的重要紫组成部分。其中梅花的国画几乎为了国粹之一。例如近代画家吴昌硕曾经说过“家传一本宋朝梅”的脍炙人口的名句,从中可见画梅已经成为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一代画梅大家宋伯仁为画梅花,广泛的种植梅花,早晚观摩,从花开到花落,为梅花而达到了痴狂的地步。最终画成了流传千古的《梅花谱》。

古人对梅花的认识(零落成泥碾作尘)(3)

梅花谱

从上面的文人墨客为梅花而痴狂的地步,流传的关于梅花的画作不计其数。到了近现代在画坛,各派画梅更是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从画梅花在我国的兴盛可以透视出,画梅已经成为了我国梅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国的梅花文化还囊括种梅、食梅等各种对于梅花的使用与描绘。

二、梅花文化为何能够在我国长盛不衰

1、梅花所代表的精神与中国人的追求相符合

不举艰难险阻,上下求索的高尚精神。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梅花在极寒的严冬绽放,代表着不惧风雪、遗世独立的不畏艰难险阻的高尚的人格精神。而这个正好有和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相吻合。如名列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一文中写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言壮志。由此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道理,梅花所蕴含是精神品质和我们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相契合。

其次就是梅花所蕴含的不屈不挠、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我国古代的忠君爱国思想相吻合。梅花,生于严冬,狂风暴雪不能是梅花折腰。万物凋零,唯有梅花凌寒独自开。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人士。其中他们当中有非常大的一部分人以梅咏志,以梅明志。比如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陆游在他的一首《卜算子咏梅》中,写到“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梅花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品格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古人对梅花的认识(零落成泥碾作尘)(4)

险恶的政治社会环境,奸臣充斥朝野。而陆游却如傲雪的寒梅。以一腔爱国热情。在爱国爱民的路上禹禹独行。也正因如此,在陆游的笔下,梅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象征。具有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特征。而在中国的主流思想观念当中爱国一直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正因为梅花所展现的的精神特征,恰恰是做到爱国主义的必备品德。也为中国人所备受推崇。

2、梅花符合中国的精神审美追求

众所周知,梅花一般开放在盛秋寒冬时期,而且梅花没有牡丹的高贵典雅、没有莲花带给人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距离感。梅花,它内敛进人、既有莲花的傲骨,也有牡丹的典雅,更有在无限肃杀中展现的无限生机活力。给人希望,生的希望。而恰恰是梅花的这种超凡脱俗的魅力,征服了中国人挑剔的审美和精神追求。

例如,在近代饱受困难的中国人身上,就展现出梅花之精神。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洋枪洋炮未能征服这个人,相反炎黄子孙在这一场浩劫面前,完成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从生,这不就恰恰表现出梅花在寒风凛冽中,不屈的抗争精神,并且越恶劣的环境中,越能展现出梅花勃勃生机。而这恰恰是梅花所代表的精神在实践中的运用和表现。

古人对梅花的认识(零落成泥碾作尘)(5)

除此之外,梅花的的内敛而不张扬的性格也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众所周知,生活在农业文明时代的我们,没有西方的那个个人主义,张扬展现自我的风格。中国人有的是淳朴、崇尚团结而内敛的中国防范。据史料记载在我国表达内敛谦虚的词语数不胜数,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等,而梅花不与白话争奇斗艳,遗世独立的风格,恰好的符合了中国人追求内敛谦虚的目标自然而然的梅花文化能够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开来。

三、自然条件的原因

原产于中国南方,在中国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了,得益于中国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梅花在我国的大规模种植创造了条件。而且梅不仅仅存在于自然中,还种植入入了寻常百姓家。梅的价值不仅仅是用来观赏,据史料记载除此之外梅还有非常多的用途例如梅树可以制作成为梅桩。鲜花可以提取成为香精,果实可以做出乌梅等。作为一种中药等等。不得不说梅的一身都是宝。或许也恰恰因为梅的种种用途,让梅文化,不仅仅是上层阶级的标志,而是代表整个国家的象征之一。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梅花文化

古人对梅花的认识(零落成泥碾作尘)(6)

四、总结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我国的梅花文化不仅仅代表的是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也代表着一种中国个独特的精神品质。梅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不可不谓源远流长,在时代的变化发展当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坚强如一、内敛谦虚、傲而不据的特征的主要的精神来源之一。梅花文化不仅仅活跃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复兴,不然梅花文化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卜算子咏梅》

2、《全唐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