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晚清中兴十大名臣之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晚清中兴十大名臣之一(每人一句话看透)

晚清中兴十大名臣之一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所谓“中兴”,顾名思义就是指王朝中途振兴,转衰为盛,语出《诗·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从汉光武帝,到唐宪宗,再到明孝宗,历朝历代向来不乏中兴之主,但晚清的短暂中兴,仰仗的却是四位汉族大臣。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合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那么,他们到底有哪些突出贡献?何以堪当“中兴之臣”美誉?以下,我们不妨从每人一句经典评语出发,探寻曾左李张各自的立足之本。

曾国藩: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马勃,无不收纳。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荡平,而为中兴第一功臣也。

这句话语出清代学者欧阳昱,说出了曾国藩堪当“中兴第一功臣”的两大原因:其一,“不善用兵而善用人”,其二,“群才效用,大寇荡平”。换言之就是:其一,团练湘军;其二,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但正如欧阳昱所言,曾国藩实际上并不是韩信、戚继光那种天生的帅才,他不善用兵,常打败仗。著名的“屡败屡战”典故,便可以作为这一结论的有力论据。

话说,湘军连连战败,作为统帅,曾国藩在给朝廷写战报时犯了愁:如实汇报吧,肯定要受罚,虚报瞒报吧,又是欺君大罪。好在曾国藩智商不高情商高,他最终想到一个完全之策,大笔一挥,在战报中写道:“臣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别看只是把“屡战”和“屡败”颠倒了一下顺序,意思却大不相同,不仅把前线战事艰难的实际情况汇报给了朝廷,还把湘军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曾国藩这倒也不完全是在玩文字游戏,湘军确实是靠着这种“屡败屡战”的韧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曾国藩的知人善用和有效领导。

曾国藩率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为大清王朝续命50年,这是他堪当“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主要原因。

左宗棠:绝口不言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

这句话是清末官员林世焘(张之洞侄婿)对左宗棠的评价,其人虽然名声不大,其言却一语中的,说出了左宗棠的强硬性格和千秋功绩——拒绝软弱议和,武力收复新疆。

晚清1865年至1875年间,浩罕汗国人阿古柏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趁机夺取了新疆伊犁。因为新疆地处偏远,当时清廷又内忧外患糟心事一堆,所以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建议集中精力搞海军建设,暂缓收复事宜,实则大有放弃新疆之意。左宗棠却力排众议,坚持武力收复新疆。

1876年4月,65岁的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出兵新疆,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一年之后,除伊犁外的所有新疆领土重归清廷。1881年,以军事为威慑,以谈判为途径,成功收回伊犁。1882年,在左宗棠的5次奏请后,新疆正式建省,影响至今。

左宗棠收收复的新疆土地,面积达17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的面积总和。如此丰功伟绩,自然不愧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李鸿章: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这句话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的评价。李鸿章生不逢时,赶上了中国最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之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李鸿章几乎参与了晚清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而李鸿章最受后世争议的一点就是,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岂不知,作为人臣,李鸿章只不过是在替清廷抗雷、擦屁股。

正如伊藤博文所言,晚清泱泱大国,却只有李鸿章能扛起外交重责,如果没有他的周旋谈判,权将更丧,国将更辱。

1901年9月7日,78岁的李鸿章已经病入膏肓,却仍代表清廷在《辛丑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签字后,李鸿章老泪纵横,血吐当场,“紫黑色,有大块”,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后世都说4.5亿两赔款太多,却不知原本的赔款数额是10亿两,是李鸿章凭一己之力舌战国列强,最终用一年时间,在谈判桌上把赔款额砍掉了5.5亿两;后世都说李鸿章是“卖国贼”,却不想没有慈禧太后的首肯,他哪有资格“卖国”……

仅仅两个月后的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贤良寺,临终留下《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的一生纵然毁誉参半,但他对清廷确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凭他为慈禧背下的这些黑锅,“晚清四大名臣”中也该有他的一席之地,毕竟,当时有力量背得起这口大锅的,也只有李鸿章了。

张之洞: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这句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是出自毛主席之口,直截了当说出张之洞的功绩在于开创了民族重工业。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理念,积极开展洋务运动,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

教育方面,张之洞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工业方面,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这些学堂和工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至今仍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相比,张之洞的后世知名度或许最低,但他的历史影响和历史贡献却丝毫不逊色,他完全有资格位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中。因为,没有新式教育,没有民族工业,就谈不上“中兴”。

参考资料:《清史稿》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