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收藏市场上,明清瓷器一直是主流。这类瓷器本身数量比较多,再加上近十年回流瓷在市场上风头愈盛,导致明清瓷器的收藏群体也不断壮大。

清代瓷器鉴赏(清代瓷器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辨识)(1)

在清代早期,我国瓷器制造业一直处于高峰,其中青花瓷在这一时代最为出彩,青花瓷色调青翠欲滴,工艺精细,造型多样,被誉为清代瓷器之冠。

那么清代瓷器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从著名收藏专家马未都老师提出的鉴定瓷器真伪的四个为主进行介绍,即器型、胎釉、纹饰和款识(zhì)。

器型:清代瓷器的器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习俗、社会风貌、审美标准和技术条件。在鉴定过程中,就要详细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格。清早期的顺治、康熙时的瓷器器型比较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则秀巧隽永,乾隆时比较规整,到了嘉庆、道光以后的瓷器就显得稚拙笨重。

清代瓷器鉴赏(清代瓷器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辨识)(2)

胎体,康熙时的瓷器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的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瓷器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的特点,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清代瓷器鉴赏(清代瓷器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辨识)(3)

釉色:清代瓷器釉面整体上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

清代瓷器鉴赏(清代瓷器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辨识)(4)

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稍面细白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瓷器则平整泛青;嘉庆以后的瓷器釉面不够平整,波浪明显;到了晚清时,瓷器施轴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硬。

纹饰:相对于其他方面,瓷器纹饰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更深。清代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而官窑瓷器图案则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

清代瓷器鉴赏(清代瓷器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辨识)(5)

清代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到了晚清,纹饰中的人物大多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清代中后期,在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在部分瓷器上还有以轮、螺、伞、盖等为主的八宝图案。

清代瓷器鉴赏(清代瓷器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辨识)(6)

款识:瓷器款式在各代都千差万别,款识也是瓷器断代和辨伪的重要依据之一。清代景德镇官窑多署皇帝年号款,而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书均有。

康熙时期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的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则比较随意,而且字体草率。

清代瓷器鉴赏(清代瓷器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辨识)(7)

最后,清代的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锹背形足等。这些也都是藏家需要注意的。

清代瓷器鉴赏(清代瓷器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辨识)(8)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兴趣于官窑瓷器且有收藏实力的藏家至少有30万。但现在大部分精品官窑瓷器都被收藏在博物馆里,而且许多仿官窑的瓷器仿真度太高而难以辨别。因此,很多藏友都很纠结,自己到底是该将目标放在官窑瓷器还是民窑瓷器上呢?

对此,鬼市鉴定师左联老师的看法是:

明青瓷器在古玩市场上处于比较受欢迎的状态,其中精品的民窑瓷器反而更受欢迎,市场上很多仿官窑的瓷器的乱真度非常高,这就让很多藏家非常困惑,从而望而却步。因此,对于大部分不是特别资深的瓷器藏家来说,官窑瓷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