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您要不相信,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
这首河南梆子《花木兰》是我童年最喜欢的戏剧,时不时的还能哼上几段,而它便是豫剧中的经典剧目。
花木兰 适方才那地保来把帖送瑞鸣音乐;常小玉;李海龙;李俊领 -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河南 豫剧经典唱段
豫剧《花木兰》是1951年戏曲艺术家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在1952年10月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常香玉演出此剧获荣誉奖。
豫剧《花木兰》中有两个唱段比较经典、有名。一个是《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我想不论你是不是喜欢戏曲,听没听过豫剧,对常香玉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等唱词唱腔多多少少会有点印象。
常香玉的表演,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不仅仅唱出了女子的“嗲气”,也唱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霸气”。
另一个比较经典的唱段是《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描绘的是花木兰衣锦还乡,贺元帅前来封赏,发现她竟然是女子。
木兰通过《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这一唱段,向贺元帅说明原委。唱段前慢后快,表现了花木兰羞怯、温柔而又乐观、豪爽的性格。
通过一曲《花木兰》,便可以看出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豫剧为什么在有些地方被称为“河南梆子”,为什么叫“河南梆子”?
其实,主要是建国后,河南简称“豫”,因此就给河南梆子起个学名——豫剧。
豫剧曲牌联奏 小开门 四合四瑞鸣音乐;李海龙;李俊领;杨海燕 -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河南 豫剧经典唱段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调元,在《剧话》一书中提到:“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梆子腔,正是因为有梆子这种特色的伴奏乐器而得名。
而河南梆子在明、清就已经逐渐形成了。
河南梆子最活跃的地方是开封,开封也是河南梆子的诞生地。在开封的各种茶社里,老百姓最爱听的还是河南梆子。
穆桂英挂帅 出征瑞鸣音乐;杨晓青;李海龙;李俊领 -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河南 豫剧经典唱段
当时最著名的戏班子就是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当然这些戏班子更多的是进城,唱给城里人听,毕竟城里人有钱,才能请得起有名的戏班子。
在1916年,在当时的《嵩岳日报》上就记载这样一句话:“汴省簧戏屡演屡辍,惟梆戏颇持久”,可以见当时的梆子戏是多么的受老百姓喜欢。
即使是在农村,每到逢庙会或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也会舍得掏钱请戏班子来唱一、两场河南梆子。
咣咣而响的梆子,敲打出了强烈而鲜明的节奏,也敲打出了一幕幕历史悲歌和人生大戏。
西厢记 自那日在花园凉亭相会瑞鸣音乐;王素君;李海龙;李俊领 -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河南 豫剧经典唱段
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
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
河南梆子,如同那条奔流不息的黄河一般,以蓬勃昂扬之姿态,经历曲折壮丽的漫漫行程。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YC
编辑丨Yvon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