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是要打仗的,正义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是事关人类社会安危的重大问题,也是军人应当知晓的基本问题。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这一重要论述,科学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矛盾特征,指明了实现和平的前提和关键是能战。只有能战,和平才有坚强保障和强大实力后盾。

战争与和平,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对战争这个怪物,“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克劳塞维茨也讲过:“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我们坚决反对战争,但是也绝不惧怕战争,我们用最大的智慧争取和平,但也绝不为了一时安宁而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交易。“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历史告诉我们,越是惧怕战争,战争往往会更快来临,越是敢于应战,越能保持长久的和平。二战时英法的绥靖政策引发了更大战争的恶果,而抗美援朝战争则为中国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和平是战争的反面,没有打仗哪会有‘和平’二字。三八线一打仗是战争,一停战又是和平。战争是特殊形式的政治,是政治的继续,政治也是一种战争。”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无备。没有什么比准备好迎击敌人更能带来和平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历史关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天下还不太平,我国安全的隐忧在增大,我们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现实存在。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为各种干扰特别是突发的战争所打断。现阶段,我国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但因外部因素引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能低估。现在,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军人在战场上用枪拿不回来的东西,不要指望外交官在谈判桌上用嘴拿回来。我军只有做好能打仗、打胜仗的充分准备,才能有力维护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军事训练是最直接的作战准备。军人的血性虎气、军人的智慧谋略,只能从严格训练中获得。从难从严看似苛刻,却是对官兵生命、对未来战争、对国家民族的最大负责。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时多求败,战时才能少失败。平时的训练和演习中,多设难局、险局、危局、变局,善于运用败局这块磨刀石摔打部队,战时才能处变不惊,驾驭复杂局面,立于不败之地。当年北洋水师平时喜欢搞“练为看”“演为看”的一套,总是“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每次打靶演习都是百发百中的“满堂彩”,赢得前来考察观摩的朝廷大员高度赞扬。但一到与日本人真刀实枪开战,立马就露了馅,败得惨不忍睹,官兵血洒海疆令人痛心,更严重的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种军人的耻辱、国家和民族的耻辱,决不能重演。

做好能战的准备,除了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等物质方面的准备,还有战斗精神的准备。当今时代,军事和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日益增强,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愈发突出,军事斗争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显著增强。既要有军事头脑,更要有政治头脑。各级指挥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号令意识,着眼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筹划军事行动。指出:“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的因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这个规律永远不会变。”“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部队战斗精神培育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如何理解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学一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