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泥不染近义词(能写出怎样的反义词)(1)

近日,纽约一所高中的中文期末考试卷,在网上走红,让不少中国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开始怀疑人生”,自称以往学到的是“假中文”。

虽是调侃,但也反映了某种心态、某些现状,反映了中国人在某些方面的迷茫。而在这份试卷当中,除了出现一些生僻字,令多数中国人张口结舌之外,更主要的还有一些中国试卷中难以出现的问题。譬如写出“出污泥而不染”的反义词。

要知道,在我国的日常教学和考试中,反义词的概念都是比较明确的,答案也是固定和单一的。如“对”的反义词是“错”,“干净”的反义词是“肮脏”,“支持”的反义词就是“反对”,等等,从未发现过像给“出污泥而不染”这种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的词句填反义词的。而这,恰恰可能就是中美在教学方面的差异,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差异。

杭州一名中学老师曾经利用自己几十年的的教师经历,进行过一项比较完整的统计和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中成功率高、成就大的并不是那些成绩冒尖的,而是二十名左右的“中等生”。原因就在于,成绩冒尖的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而二十名左右的“中等生”,则往往善于思考、善于钻研、善于观察社会和思考问题,特别是有创造精神。所以,成功的概率也较大。

而从美国出的中文试卷来看,显然在如何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面,要强于我们。譬如网友曝料的美国大学中文试卷要求学生谈谈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是既与现实接轨、又需要学生有开放性思维、敏感性思维的考题。只会互读书、读死书的学生,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的。

所以,透过美国高中的中文试卷考题,我们可以不去关注内容到底是否合理,为什么会出那样的生僻字,我们学的是不是“假中文”等,而更应当从这些外国人出的中文试卷中观察我们在教学方面的差异,或者差距。看看学生到底应当围着分数转还是应当围着能力转,应当允许学生多积累些开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还是循规蹈矩、不敢在思想上越雷池一步。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的tanhaojun1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