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年龄:8岁以上孩子、家长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

牛年说牛(二):野牛再勇猛,终究还是要被人驯化。

上期我们见证了牛被驯化前,作为凶猛的野兽,在史前人类心中是怎样一种存在。但野牛的强大终究敌不过人类的进步,一万年前,野牛家族中的原牛(已灭绝)最先被驯化,成为黄牛的祖先;之后,野水牛、野牦牛等也陆续被培育出家养种,扩充了家牛的队伍。

这期汉声学堂“牛年说牛”,让我们把目光从野牛转向家牛,来聊聊野牛变成家牛后,都为人做了什么。

从三千多年前非洲撒哈拉牧民和中国西北牧民留下的岩画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牛没有那么可怕了:它们不再有咄咄逼人的姿态、巨兽般的体型,而是显得和人差不多大、跟随在人身边,这就是它们作为家牛的形象——友好而温驯。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2)

▲ 放牧图 | 岩画 阿杰尔高原的塔西里 距今3200年-5500年前(图片来源:rafaelcondill.blogspot.com)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3)

▲ 放牧图 | 岩画 新疆阿勒泰 距今2700年-4000年前(图片来源:《中国岩画全集》)

成为家牛后,牛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肉食、乳制品来源,也被用于农耕、运输,就连死后的牛油、牛皮、牛骨也皆有用途,可以说是奉献一生、鞠躬尽瘁。但人对牛的利用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彻底,而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我国,牛被驯养之初是作为肉品和祭品存在,人除了吃牛肉,还用牛来祭祀。《周礼》记述:“凡祭祀,共(供)其牺牲”。用动物祭祀这一传统非常古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而“牺牲”二字以牛作偏旁,显示出牛在古代祭祀中的重要性。

祭祀所用的牺牲,行祭前先饲养于牢(畜栏、栏圈),所以古人将这类牺牲统称“牢”。用牛祭祀被称为“太牢”,等级最高;用羊和猪,没有牛的,称为“少牢”,等级次之。虽然每个朝代的祭祀仪式虽有所不同,但牛作为最高规格的祭品,却从未随着王朝更迭改变过。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4)

▲ 商王祭祀用的牛方鼎,为盛牛牲之器 | 商代晚期 台北中央研究院藏(图片来源:museum.sinica.edu.tw)

牛在祭祀中被看得如此重要,与史前社会先民对野牛的崇拜不无关系。虽然人驯化了牛,但内心仍把它看作具有灵性和超自然力量的动物,能够帮助人沟通神明、预知未来。商人用牛祭祀,用牛的肩胛骨占卜;先秦时期在青铜祭器上装饰牛的纹样装饰或者铸以牛形,都是上述心理的体现。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5)

▲ 刻在牛肩胛骨上的卜辞 | 约公元前14世纪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6)

▲ 青铜牛尊——模仿牛的形象铸造的酒器 | 西周中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7)

▲ 伯矩鬲[gé],是伯矩铸造来祭祀自己的父亲戊的。 | 西周早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随着农业的发展,牛的主场逐渐从祭坛转向农田。如果说用牛祭祀是来自狩猎时代人们对牛敬畏之心的回响,那么将牛用来耕地,则是农业社会人和牛一起谱写的共生乐章。牛耕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重要发明之一,把人从笨重的耕作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但要让牛耕地,首先得把牛驯服,掌握服牛的技术。相传,商人的先祖之一王亥发明了服牛技术,用牛来拉车。不过将牛用于耕地,最晚要到春秋战国时期,大概在西汉中叶后才得以普及。

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牛形牺尊(贵族温酒用的器具)来看,当时已经出现了给牛穿鼻环的技术。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牛不穿鼻是很难驾驭的,所以有学者认为,穿牛鼻的做法很可能是牛耕出现以后或伴随牛耕出现的。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8)

▲ 牛形牺尊 | 青铜 春秋 上海博物馆藏

早期的牛耕是靠两头牛来拉犁,这在汉代被称作“二牛抬杠”。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几乎都是这样的形式。现在仍然有一些地区沿用着这一两千年前的方法耕地。而用一头牛耕地的技术,大致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9)

▲ 牛耕图 | 汉代画象石 陕西绥德王德元墓出土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0)

▲ 二牛抬杠的牛耕形式仍然在一些山区沿用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1)

▲ 魏晋出现一犁一牛,用牛成本大大下降,有助于牛耕生产的推广 | 魏晋砖画 甘肃嘉峪关新城13号魏晋墓出土

任何技术都要经历一个从出现、推广、发展直至成熟的过程,牛耕也是,从二牛到一牛,从直辕犁到曲辕犁,每一次牛耕技术的进步,都将我国农业推向了更高的水平。古人的智慧让人折服!

当然,牛除了耕地,拉车也是它很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前面讲到商人王亥发明了服牛技术,最初就是将牛拉车用于运输和贸易。商代的车为独辕、双轮,必须用双数的马或牛驾车;直到秦汉时才出现只需驾一匹马或一头牛来拉的双辕二轮车。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2)

▲ 商代晚期的马车,单辕双轮,需两匹马驾车 | 河南安阳梅园庄车马坑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3)

▲ 汉陪葬的彩绘灰陶牛車,反映当时出现了只需驾一头牛的双辕二轮牛车 | 冥器 汉代

牛车虽慢,但没有马车颠簸,扬尘也少;加上车厢大,人在里面可以自由坐卧,舒适度反而更好。东汉末年,人们一改以前对牛车的轻视,牛车甚至成了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4)

▲ 汉画像石中贵族做的牛车

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乘牛车成为风尚。这个时期的墓葬里经常发现作为陪葬品的陶牛车,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牛车的重视。

魏晋崇尚牛车,跟当时崇尚自然、不拘礼节的风气有关。人们摒弃颠簸急促的马车以及相应的繁文缛节,驾着牛车缓缓徐行,悠然、舒适、安静,这正是当时文人所追求的心境。从容不迫、步履稳健的牛,成了人们心中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的象征。

到了隋代及初唐,乘牛车仍十分盛行。后来因为唐太宗大兴马政,马车再次成为最流行的交通工具,乘牛车不再是时尚。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5)

▲ 魏晋时期陪葬的陶牛车,当时牛车的真实写照,即时髦又实用 | 魏晋南北朝 北齐 国家博物馆藏

除了耕地、拉车,牛还有一些副业,就是作为动力来源驱动农业机械,如牛力磨盘、牛力水车等等。可以说,牛在中国技术史上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6)

▲ 《天工开物》中绘制的用牛做驱动的农业机械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7)

▲ 苏州过去的牛力水车,为避免牛转圈眩晕,会给它带上眼罩

牛为人牺牲、为人效力,古往今来,不论农夫、政客,还是文人,都歌颂、赞美过牛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而人对牛的情感,不仅记录在古代和牛有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也反映在过去的习俗、律法里。我们将在下一期“吉祥如意的牛”中,重温人与牛的深厚感情,寻找民间关于牛的吉祥元素,一起大过牛年。敬请期待!▮

下期预告

吉祥如意的牛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8)

▲ 《不吃牛》木版画 朝天堂藏版

欢迎继续关注汉声学堂“牛年说牛”系列分享!

从1994年起,汉声杂志社每年都会推出一册以当年生肖为主题的《大过新年》海报书,将美丽的民间元素巧妙融入十二张可以撕下张贴的民俗年画中。

2021年岁值辛丑,今年的《大过牛年》也是汉声《大过新年》系列的第28册,从各个角度展现了与牛有关的风俗文化及牛的民间艺术形象。

牛看牛的正确方法(分享牛年说牛二)(19)

▲《大过牛年》之《牛文化图录》。该图收集史前以至现代的牛图像百余幅,丰富呈现多元表现的牛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