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朔枫今天是正月初八“八仙节”,照例要吃饺子,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饺子的寓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饺子的寓意(饺子的故事)

饺子的寓意

作者:朔枫

今天是正月初八“八仙节”,照例要吃饺子。

饺子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素有饭中之王之称,“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求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与交子同音,即旧年与新年相交之时。过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包住钱财。千百年来,饺子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多少家庭迎来送往,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真是“举筷入口皆思念,同衬此时意。 莫道离别愁几许,一饺此中揽”,它所蕴含的是一种心灵的寄托,真情的传递,使精典美味成为永恒。有人说“文以载道”我看“食”也可“载道”,在国人的心里,饺子已经不是单纯的美食,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种浓烈的乡愁。

从我记事起,对饺子就情有独钟,也不是单纯说过去我们穷,吃不上几顿饺子,所以对饺子有特殊的感情,而是一年中,饺子的出现往往从冬至开始,辛勤劳作的庄户人,只有此时才开始享受一年中最幸福惬意的时光。它寓示着年已将近,一切美味即将拉开帷幕,包括主角饺子。另外,过年吃饺子预示着一家人的幸福团聚,欢乐无穷,伴随着春的脚步,似乎可以嗅到春的气息,即将迈开一年之季最最强有力的步伐。饺子看似简单,但里边很有多学问,首先面要早和,曰醒面,馅要早拌,曰入味儿,调料加的要适中,肉馅儿颗粒大小要恰到好处,煮熟后既不能抱团,又不可太散,亮水要加到肉嫩为最佳状态,加多了,没法儿包,加少了,馅儿干燥,影响口感,最佳状态就是馅儿鲜亮而没水渗出,但煮熟后咬一口,满口汤汁,曰一咬两嘴油。我小时候,农村家庭普遍穷,过年时节只能吃上屈指可数的几顿饺子,记得年后出去找小伙伴儿玩儿,大人们常问你今年过年吃了几顿饺子,孩子们都能记得非常清楚,三顿白面的,二顿黑面的,还有豆面的,如数家珍。那时候,饺子在儿时的心目中是何等的至高无上,何等的记忆尤新。包饺子是一种团队协作之活儿,体现的也是一种团队精神。小时候,老爸在外村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到三十晚上才能回家,老妈事儿又多,光靠她一个人很难按时吃上饺子,因此,我从六七岁就参与包饺子了,最初是做沒有技术含量的揉面计子,后来逐步学会了擀面皮儿,包饺子,再后来就成了一条龙饺子厨师了,我们家兄妹四个,全是做饭能手,每到包饺子的时候,老妈拌好馅儿,和好面就可以做其他家务了,我们兄妹四人一起行动,擀的擀,包的包,很快就完成任务了。参加工作以后,单位二十来人吃饺子,也是男女同心,共同上阵,欢声笑语中就把美食做好了,同事最多能吃七十多个饺子,临收工还要两个眼睛各填一个,要包这么多的饺子,靠几个人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说,包饺子就需要团队精神。村里人在年三十包饺子时,要放一枚五分硬币,因为此币比较大,不容易吞下去,家庭成员谁要吃出硬币,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当然这既是一种祝福与寄托,又是一种娱乐,可我们村有那么一家,硬是把所有饺子吃完也没有找着硬币,硬币到哪了?你猜。

过去,对崇尚亲情的中国人来说,把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夜幕降临,院内装灯结彩,高高的旺火垒在院中央,约七点左右,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全家人都换上崭新的衣服,围坐在炕上吃饺子,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灯光暖人,锅里热气腾腾。真可谓“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这顿饺子叫安神饺子,等到了第二天凌晨三点左右(这个是接神时辰,每年都不一样),点旺火,响炮,上香火,。安顿好后,再吃饺子,红红的火苗滚开的水,锅里的饺子中水翻滚,越煮越觉得有滋味,这顿饺子叫接神饺子。然后从初一到初五早上,每天都应该吃饺子,而且是现包现吃。当然,能吃几顿就看自家的实力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二月二也要吃饺子,二月二的饺子叫安龙眼,因为二月二有龙抬头之说,吃饺子祈盼天降鸿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饺子是王者,那个年代,村里人看望病人长辈或有名望的人,都要包上50到100个花边饺子,整整齐齐摆在大花盘里,郑重其事地送给这些人,在那个很不富裕的年代,这盘饺子的情分是可想而知了。

过大年,辈辈老人留下了说好话,接口气的习俗,记得小时候老爸给我讲,说古时候有个财主,卖买字号又大又多,长工短工一大片,年三十吃饺子,煮饺子之前,吩咐大掌柜说:煮饺子时,我问你正(挣)了没?你就大声说正(挣)了,结果,在饺子入锅后,水开了,饺子在开水中上下翻滚,被煮的白白胖胖,此时,财主问:正(挣)了没?,此时的大掌柜眼睛正盯着锅里的“大白鹅”呢,垂涎欲滴,早把财主的吩咐忘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大掌柜不加思索,脱囗而出:有我用勺子圪搅的,哪能正(挣)了!财主一听,肺都气炸了,当时就吩咐左右把大掌柜暴打一顿,第二天就把大掌柜给辞退了。还有传说有一个人吃了一顿饺子后,一病不起,经很多郎中看病也不见好转,后来,有一位朗中在询问得病原因后,又让他吃了点饺子,然后喝了一碗饺子汤,结果汤到病除。流传到现在,我们吃完饺子,要喝一碗饺子汤,这就叫原汤化原食。

关于饺子,民间有以下几种传说。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为了帮助穷苦人们治疗冻伤的耳朵,张仲景把羊肉中药等驱寒食材用面皮包成了耳朵的样子,做成了驱寒娇耳汤,后来人们模仿做娇耳的方法,做起了食品,而这种食品就是现在的饺子了。后人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百姓就在冬至及以后的寒冷季节吃饺子。

饺子又叫“交子”,据史料记载这名称的来历与我国大年三十夜食饺子的习俗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中最隆重的节日,大年三十晚上,有守夜辞岁的习俗。守夜辞岁的活动在各个地区都有所不同,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叫包辞岁吃。它是指在大年三十夜把备好的肉、菜剁成馅,其中的肉和菜谐音为“有财”,因此在剁时往往要弄出大的声响,让左右邻居听见,馅调好后和面擀皮将它包成月牙形的食品,到午夜十二点时下锅煮熟全家共食,这就叫包辞岁。

按旧时天干地支的计时法,午夜12点为“子”时,又称“子夜”,子时钟声一响人们便由旧的一年迈进了新的一年,称为“更岁交子”。习俗中在子时吃的这种带馅食品完全是为了辞旧岁迎新年,因此人们便把它称为“交子”,口耳相传,便得此名。后来用于书写时,因为“交子”为食品的一种,便在前边加上“饣”,于是成为“饺子”。

在古怀川地区,冬至吃饺子与女娲造人有关。传说上古时期的冬天,天寒地冻,女娲捏造的泥人的耳朵经常被冻掉,女娲只好把耳朵重新缝上。一天,女娲缝好一个泥人的耳朵后,把余下的线暂时放到泥人嘴里咬住,转身去找剪刀,当她拿着剪刀返回时,一个绝好的主意油然而生。她把线的两端分别拴在泥人的耳朵和嘴里,这样,泥人的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后来,在冬至这天,人们怕被冻掉耳朵,也咬着一根线拴住耳朵,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耳朵,慢慢地人们便把咬线变成了吃饺子。

在华北地区,冬至吃饺子与神医扁鹊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的冬季,天特别冷,很多人得了冻疮,耳朵冻烂,疼痛难忍。名医扁鹊用羊肉、辣椒及中草药剁烂为馅,用面皮包起来形状如耳,煮熟后分给大家吃,结果冻疮很快就被治好了。后来人们为了防治冻疮,每到冬至寒冷季节便纷纷包饺子,好吃又治病,一直沿袭至今。

古代吃饺子有好多谚语,如“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好吃不过饺子”,“无饺不过节”等。由此可见,饺子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在我国吃饺子有特色的三个地方,首先就是东北饺子,东北饺子一般都比较大个,饺子馅料的分量也比较足,而且东北饺子的馅非常具有地方特色,除了正常的猪肉大葱馅之外,还有酸菜肉馅的饺子,让很多游客都垂涎欲滴。而且东北人非常吃饺子就着酒,很多人都在吃饺子的时候都会吃醋,但是东北饺子却是油泼蒜泥配酒。东北过去一过冬至就要储存饺子,就是包好了自然冻起来,要用麻袋装,谁家的冻饺子储备的多,就预示着来年人寿年丰,鸿福昌运。其次就是山东的饺子,山东饺子虽然不如东北饺子出名,但是在胶东湾附近的人却都非常喜欢吃,因为山东有很多人喜欢吃大葱,所以山东的猪肉大葱饺子十分的出名,跟东北饺子不同的是山东饺子的个头略小,但是依旧却是皮薄馅大,而且因为山东的小麦粉十分出名,所以煮出来的饺子皮紧致Q弹,一口咬破里面都是馅料。而且山东靠近海边,所以有很多海鲜味的水饺,各种口味的水饺配上秘制的酱料,让人吃到心满意足。最后就是山西的饺子,很多人吃饺子都喜欢蘸醋,而说到配饺子的醋很多人都能想到山西的老陈醋,不仅味香色陈,而且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所以山西的饺子也是非常的好吃,吃的既是饺子文化又突显了山西的醋文化。陕西的饺子一般是羊肉胡萝卜或者猪肉韭菜馅的,配上炒菜吃起来非常香,而且一般吃饺子都会配两盘凉菜和陈醋解腻,酸汤饺子更是陕西西安的地方特色美食,色香味俱全,当你车马劳顿,身心疲惫之时,一碗酸汤饺下肚,酸爽开胃,生津止饿, 顿觉神清气爽,回忆无穷。

现代人吃饺子,更有新意,古诗曰“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饺子千变万化,这奥妙就在这饺馅儿上,韮菜馅儿寓意“乆财”,芹菜馅儿寓意“勤财”,白菜馅儿的寓意“百财”,油菜馅儿寓意“有财”等等,总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由水饺延伸出来的美味数不胜数,小小的饺子寄托着人们无尽的情感,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食文化,它是一种向往美好未来的精神积淀,从它诞生之日起,注定就会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灵魂美食灵。

一一一2022年春节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