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贤辈们常说“桩功是个宝,得它才能好”。那么怎样得到?又怎样练出它技击精华和功力?

第一,初练(站)桩功架子不可太低,太低没等你心静下来,你的腿就承受不住了,既使你要呀坚持,也无心体会三体式的动作结构要领,更谈不上体悟外形、内意的技术要求了。何况站桩(桩功)要求从轻松、自然、和谐、丝毫不用拙力的基础上,再按三体式简单的技术要求去做,练至精微才能获得。切记站桩不是单一练习腿部力量,那样就不如去举杠铃了。

但有些形意拳练习者认为,当你站低桩感到很累时,不要停下,继续坚持就会长功夫,时间长了心就能静下来,关节更能松下来。其实不是这样的。按这样的要求,腿已发抖,心又怎能静下来呢?关节还能松下来吗?气还能沉下来吗?所以,初练站桩宁高忽低,只要各大关节微曲,松开既可。随着练功日久,灵性自然大开,关节自然慢慢松开,此时再按技击要求去站桩,才会逐渐达到,高低适当一触即发的技术结构要求。

第二、站桩不是单独练习腿部力量,而是练习整体力和总合技术。首先从从头到脚,从外形到内意,从肩肘手,到跨膝足,以及全身各个大小关节不仅要做到抻拔(抻筋拔骨)和松开,而且要做到松紧结合,上下一体,内外一气,既有稳如泰山之势,又有一触即发之整体力。如果桩功站的过低,不要说初练者难以掌握,就是有基础功底老拳手,如果桩功三体式站得过低,也不符合实战对抗进退灵活的技术要求,更无法求得内在精、气、神等技术精华。

宋氏三体式桩功要领(得它才能好----练好三体式的关键所在)(1)

刘俊峰先生三体式

第三、初练站桩三体式,先不要考虑内气的问题,自然呼吸就可以了(气以直养)先侧重外形结构的正确性合理性,(外形与内功同等重要,更何况内功再好必须通过外五行才能发挥作用),外形协调合顺了气自然就顺畅,随着练功时间的增长,会逐渐理解和掌握正确站桩的要领,此时再进入复试顺势呼吸(丹田呼吸),和复试逆势呼吸(丹田)阶段练习。

第四、初练站桩要简单,不要复杂。现在有太多的形意拳习练者,按所谓的“八字诀”“三才九式歌”去练,既没得到桩功内外双修技击和养生之宝,又没提高功力,也没得到养生。反而有的却变成了动作僵拙,胸闷气短。更甚者,按此诀练习内气导引,练的产生幻觉,心神无常,直接影响了工作和家庭,这些所谓的拳诀并非全是形意拳所要求的,很多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的文人们编造的。真正的形意拳经,则要求动作、要领简单,但技击和养生内涵丰富。

第五、尚派形意拳三体式桩功,只要求沉肩、坠肘、合膝裹胯、含胸拔背、和三圆(手心圆、手背圆、虎口圆)、三顶(头顶、手顶、舌顶)、三扣(牙齿扣、手扣、足扣),其余都不用。

第六、站三体式桩功不要照猫画虎,要明其理,按三体式桩功的技术简单要求去站,正确的站桩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体功夫,又能快速培养丹田内功,为日后技击和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想求得三体式桩功之技术,就得有名师(明白老师)的指导和口传心授。明白老师会把那些复杂的条条框框简单化。比如,站桩时不可前俯后仰,左斜右外,以丹田为中心,做到鹰捉(又叫三体式)四平,足下存身:1、头顶要平,下颌微收,形成头顶项拔,既发动血稍之威,又可振奋精神;2、两肩要平,上身中正,两肩既相抱又相撑,,使腰(胯)力得发,3、前小臂要平,且在沉肩坠肘的要求下,使肩、肘、手在一直线上,而且关节松的开,抻得长(抻筋拔骨),使上肢三催劲既整又顺,气惯到手,既增大了起钻之劲,又增大了前催落翻之力;4、两足抓地要平,既助长发动下肢筋稍之威,又可使桩稳而实,杜绝因后膝裹胯,前腿反拧而顺胯影响的后足既平又实。

只要掌握了这几个个简单的技术要求去练习桩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追求技术和养生者,不防试试!(刘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