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棚

“一代传奇”宗庆后(人物传记)

他被广大媒体这样评价:他代表了中国土生土长企业家的最高成就、最大创举。他是"一个王国"的缔造者。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他表示:"这远远不够,我们要向世界级名牌企业迈进,让中国产品遍布全世界。"

宗庆后讲吸引力法则(大佬有部血泪史)(1)

常听人说任正非44岁创办华为,宗庆后42岁创办哇哈哈,只要心怀梦想,有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他们的传奇故事不知激励着多少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努力奋斗,在逆境中不坠青云之志。

33岁回到杭州,在校办厂做推销员;10年里"蜗居"校办企业,郁郁不得志;待到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42岁的沉默的中年男子。心无旁骛,以超乎常人的耐力,坚守着自己的实业帝国。宗庆后饱经风雨的一生可谓是一段传奇佳话。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有喜事,当然非常可乐”,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深深地印在在一代人的脑海里,娃哈哈的饮料伴随了无数中国人的童年。

如今娃哈哈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己的饮料帝国,在很多人眼里,娃哈哈是中国民族饮料的代表,更是民族品牌的骄傲。

宗庆后今天的成就,的确让人发自内心的赞叹,却少有人知他是如何赤手空拳打下了一个帝国。

宗庆后讲吸引力法则(大佬有部血泪史)(2)

生于1945年的宗庆后,赶上了一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在成年前的宗庆后眼里,吃一顿饱饭就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

由于家庭成分差,在邮局工作的父亲在1949年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只能从宿迁回到杭州老家。回到杭州后,一直没有单位愿意接收父亲,全家七口人只能靠在小学当老师的母亲养活。靠母亲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实在太难…

宗庆后身为家里的老大,早早就开始分担父母养家的重担,原本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的他,不得不在初中就放弃自己的学业。青年时期的宗庆后在火车站卖过红薯,给别人修过汽车,甚至还在街巷里爆过爆米花。

从小就能吃苦的宗庆后,从未向困难低头,他坚信苦尽一定会甘来!

做了几年谋生的小买卖,宗庆后也挣到一些钱补贴家用。但他知道,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当年的师范学院不仅不收学费,还会给学生发放津贴。宗庆后知道这个消息后,立马就打算报考。辍学后一直没有放下书本的宗庆后信心十足,可谁能想到由于家庭问题,他居然连报考的机会都没有。

宗庆后讲吸引力法则(大佬有部血泪史)(3)

本来触手可及的梦想还没开始就破灭了,不过挫折并没有击倒坚韧的宗庆后。

到了1963年,宗庆后听到舟山马目农场正在招收知识青年的消息。这次不论家庭成分,谁都能报名。对于当时的宗庆后来说,这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机会!

机遇出现在宗庆后的面前,他紧紧的把握住了,义无反顾地上交了报名表,主动报名“上山下乡”。

马目农场原来是关押犯人的地方,日常的工作不是堆石拉土,就是挖沟修坝。很多城里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知识青年根本受不了强度这么高的体力劳动,有人深夜躲在被子里哭,甚至还有人偷偷逃跑。

后来一年,宗庆后被调到了绍兴茶场,但他面对的还是一样每天超出体能极限的体力劳动。

从18岁下乡开始,宗庆后一干就是15年,由于发自内心的倔强,以及改变生活的决心,所有的一切他都选择了默默忍受。

很多人说宗庆后最该大有作为的15年,都浪费在了农村,敢闯敢拼的年纪,却在乡下做农活。可对于宗庆后来说,这段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不仅塑造了他强健的体魄,更磨练了自己的心智,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宗庆后到了而立之年,在乡下劳作了15年之后有了机会回杭州。母亲退休后,凭借知青子女返乡顶替的政策,宗庆后可以顶替母亲的教职,进入学校工作。但没有教育相关的文凭,宗庆后只能在校办工厂里做一名普通校工。

在校办工厂工作的这十年,宗庆后从销售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但这十年,他并没有“安分守己”。

宗庆后讲吸引力法则(大佬有部血泪史)(4)

四处跑过销售,天涯海角去追过债,办过电扇、电表厂。这些年的经历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所有能尝试的事情,在宗庆后的眼里都是机会。

终于在1987,42岁的宗庆后,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当年,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要对下属的校办企业开展承包经营的方式,并且公开选拔负责人。当时任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的宗庆后,认为这是他承包经销部最好的机会,这也是自己开展新事业最好的时机。

狠下心来贷了14万,宗庆后承包了经销部,并且他当时下了“年收益过10万”的军令状。小学的校办企业,利润少之又少,何况已经连续亏损了很多年,文教局的指标仅为四万元。

宗庆后多年后提及这件事,他说自己其实心里有数,跑了几年销售,对市场还是有一点了解,很多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他敢夸下海口,就一定有机会能做到。

为了业绩,他甚至蹬着三轮车,代销汽水冰棍。承包经销部第一年的宗庆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丝毫不敢松懈,虽然有信心能完成目标,但是完成难度更高目标的代价就是付出更多。

宗庆后讲吸引力法则(大佬有部血泪史)(5)

“我的第一年承包完成了10万元的利润,那个时候因为没有搞市场经济,没有人去主动做生意,我们主动去做,当然生意就比较好会做一点。” 宗庆后后来总结道。短短的几句说起来轻松,但是背后付出的血泪是宗庆后没有提及的。

很多人觉得42岁开始创业,时间太晚了。但宗庆后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只要敢拼敢闯敢吃苦,就一定有回报,拼搏这件事,与年龄无关。

后来的两年,为杭州一家保健品厂代加工灌装营养口服液宗庆后盈利了一百多万,宗庆后不再满足于为其他企业代销,正式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年过不惑的宗庆后走上了企业家的创业之路,自视为普通人的他,当时也没想到以后的自己会成为中国饮料业的掌门人。当时的他,只是拼命的向上爬,没有放过每一个有可能翻身的机会罢了。

1989年,有敏锐洞察力的宗庆后决定将眼光瞄准儿童口服液的市场,就是这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正式问世了,开拓了儿童营养液的市场。

宗庆后讲吸引力法则(大佬有部血泪史)(6)

随着“娃哈哈营养液”的成功,1990年有146名员工的娃哈哈食品厂的年产值已经超过了一个亿,年收益超过2000万。

1991年,宗庆后顺利兼并了杭州罐头食品厂,同年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

企业的规模一步步壮大后,宗庆后年年推陈出新,相继研发出果奶、八宝粥、纯净水等新产品。

新的产品销量一直很不错,但是软饮料市场的占比最大的碳酸饮料市场一直被外来品牌占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乐”几乎平分了碳酸饮料市场。

作为当时国内饮料行业龙头企业的娃哈哈集团,宗庆后认为集团有责任代表民族企业对外来品牌发起挑战。

1998年5月,相继在中央台新闻联播后和世界杯转播期间,电视上出现了“非常可乐”的广告。尽管宣传力度非常大,但很多人还是不买账。

“非常可笑”是当时很多人对娃哈哈推出可乐的戏称。认为宗庆后此举就是以卵击石,挑战“两乐”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很难不承认,当时的国人很崇洋媚外,很多人一味地相信“外来的就是好,进口的就是好于国产的”。

因为产品的研发更加符合国人的口味,以及成功的营销,到2006年底,非常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提升到16%-17%,而在二、三线城市的占有率则达到了30%左右。非常可乐在国内碳酸饮料销量排行中,已经稳居前三。

宗庆后讲吸引力法则(大佬有部血泪史)(7)

宗庆后身为本土企业家,坚决挑战外来品牌,不仅是为了利益,更是出于一种民族使命感。当时的人们缺乏一种民族自豪感,对于自己的本土品牌冷嘲热讽。他用行动告诉国人:中国生产的产品,不比外来的差!

2007年,娃哈哈走向世界,于达能合资办厂,但遭遇了达能强行并购。双方经历了多达数十场的官司,但达能方面无一胜诉。

很多外国企业当时打着“合资”、“合作”的幌子强行并购国产企业,但宗庆后态度坚决,绝不退让,守住了民族企业的尊严。

作为一名民族企业的创始人,宗庆后肩上有很强烈的民族使命感。正是以宗庆后为首的这一代企业家,他们的对这个国家的责任感,才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也正是因为,祖国越来越强大,才能培养出像宗庆后这样优秀的民族企业家。

宗庆后多次在媒体前表达对任正非的钦佩,两人的确有不少共同之处。同样是优秀的民族企业家,同样艰苦卓绝的拼搏精神,就连两人的生活作风都出奇的相似。

宗庆后虽然三次问鼎中国首富,却依旧乘坐高铁二等座;一年纳税70亿,个人年花费却不足5万;夏天,T恤搭配凉拖;冬天,夹克加布鞋。

身家上千亿的富豪,身上没有一点架子。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在乘坐飞机的时候遇到过宗庆后。没有保镖随从,吃普通的经济舱飞机餐。

从那个时代打拼过来的人,似乎习惯了那种质朴的生活。他们经历了世间最漫长难熬的生活,如今腰缠万贯的他们却从不想过真正挥霍享受一次。

宗庆后讲吸引力法则(大佬有部血泪史)(8)

很多人挣钱的目标就是为了享受生活,可是身家上千亿的宗庆后生活和你我并没有什么不同。

宗庆后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品质,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生活绝不会辜负每一个足够努力的人。

(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外地来稿不论公开发表与否,皆有可能采用。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稿一投。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图片: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