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唐旭锋

又是一年开渔节,象山石浦渔港热闹依旧,渔港中路的景观带以及对面铜瓦门大桥两侧的山坡上,人山人海。游客们一茬茬从车上下来,就连本地的渔民也携家带口过来看热闹。

这是属于渔民的狂欢节。中国十大节庆、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节日之一,绝不是凭空得来的。

象山开渔节开幕(带着青春的气息)(1)

象山开渔节开幕(带着青春的气息)(2)

47岁的潘先生带着妻子,提前一小时就找了个视野很好的观看点,静静地看着渔港里千帆待发,旌旗飘飘的壮观景象。

“我平时在外面办厂,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来看开渔节了。”潘先生就是东门渔村人,不过他14岁就离开家乡了。

“前几届开渔节我都去看过,那时候还来过很多明星。当时,开渔节在皇城沙滩举行,晚上还有演唱会。几百块的门票大家都在抢。”潘先生说。

潘先生感慨,现在的开渔节更加绿色环保,老百姓的参与度更高,每年还会举办一些论坛。“经济发展了,很多老渔民也退休了,年轻人成为主角,大家的选择更加多元。”

同样来自东门渔村的黄挺一家世代捕鱼。今年39岁的黄挺几年前新购的单拖船价格高达700万元。出发前,他已经给船加满了油,还储备了很多冰块。这些足以在海上坚持一个月。

12点准时开船,黄挺驾驶的浙象渔30333成为头船,带领着村里的其他渔船,浩浩荡荡穿过铜瓦门,驶向东海,与之同行的还有“青年号”、“快乐再出发”号两艘游艇。“因为受到台风南玛都外围的影响,我们准备到附近的鱼山渔场捕捞两网,明后天还要回来避风的。”

象山开渔节开幕(带着青春的气息)(3)

象山开渔节开幕(带着青春的气息)(4)

黄挺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东门渔村是石浦第一渔村,但是像他这样三四十岁的渔民只有20多个,更多的年轻人考上大学,就出去工作了。他希望年轻一代可以回到象山,不一定要打渔,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的创业来建设家乡。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了推动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象山县启动了老旧渔船“减船转产”行动,截至8月初,已完成减船(安全隐患突出的老旧渔船)538艘,目前象山县共有在册渔船2513艘。

象山县水利与渔业局相关人士表示,“减船转产”坚持渔民自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所有主动上交功率指标、减船拆解的渔船均按照规定,享受补助政策。

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采访中,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某种意义上,减船转产也是为了保护和修复海洋资源,发展海洋蓝碳。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开渔节注入了更多的青年元素。事实上,象山县提出打造“青年与海”城市品牌后,相关活动将紧锣密鼓展开(四大板块为海洋科创、海洋文化、海洋运动、海洋环保),线上线下共计55项。

象山开渔节开幕(带着青春的气息)(5)

象山开渔节开幕(带着青春的气息)(6)

其中,首届中国(象山)渔光艺术节的诸多活动就设在石浦渔港。今天,人们期待已久的原创音乐剧《渔老大》完成线上首演。

这部剧取材自象山石浦的真实故事,表现了渔民与大海的关系。记者也观看了该剧的录制,“三月不打鸟,四月不打鱼。”象山渔民当年按手印呼吁休渔,这才有了休渔政策以及后来的开渔节。

“青年与海是一个开放的主题。如同我们的开渔节,越办越年轻。”象山县有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