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院线,风云变幻。
自《八佰》、《少年的你》、《刀背藏身》、《小小的愿望》等多部重磅影片相继撤档后,这个暑期档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
唯剩它成了「独苗」——
《银河补习班》
说实话,鱼叔对这部影片曾经是抱有过期待的。
批判应试教育的现实主义题材;
主打父子温情与梦想励志的治愈风格;
横跨三十年的时代沉浮与社会变迁。
每个点拿出来,都很有说头。
宣传期的势头也很足,似乎对作品颇有信心。
上影节超前展映,提前一周开放大规模点映。
似乎是想复制去年《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发酵口碑,逆风翻盘。
眼看着各路同行也积极打榜,一口一个「爆款」、「哭瞎」,挠得人心痒痒。
种种铺垫,甚至让鱼叔选择性地忽略了「俞白眉 邓超」这个黄金劝退组合曾经的失败案例,而愿意再一次相信。
也许,这次会翻盘的吧。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豆瓣口碑一出,砸了。
才6.4分。
现在已经跌倒了6.2,还在继续往下滑。
好友评分栏的分数更不忍看,4.7,及格线还要再往下退退。
很多人纳闷,有那么烂吗?
没有。
但确实令人失望。
有些烂片,是一眼就能看穿的,愿意进影院纯粹是找乐子,因为吐槽会吐得很开心。
而《银河补习班》则属于,看得出主创有用心有努力想拍好,但最后还是一败涂地。
认认真真地拍了部烂片。
这甚至让人有些不好意思骂太狠,反倒有些心疼。
真不是咱做观众的太苛刻故意挑刺,而是作品确实不行。
《银河补习班》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甚至是有些俗套的。
邓超饰演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工程师,因为设计的桥梁发生坍塌事故而被捕入狱多年。
出狱后才发现,由任素汐饰演的妻子已经带着儿子马飞改嫁搬家。
马飞刚上初一,因为性格孤僻、举止叛逆,被学校勒令退学。
邓爸挺身而出,当众跟教导主任打赌,如果儿子期末考试能进年纪前十,就可以继续呆在这里念书。
而当时,儿子连班级排名都是倒数第一。
一场应试教育PK素质教育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主线剧情很清晰。
重点就是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邓爸,如何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开辟一条成功的邓爸特色教育路线,用行动吊打应试教育。
结构也很明确,就是「破」与「立」。
「破」的是应试教育,「立」的是素质教育。
那么邓爸是怎么做的呢?
(下文严重剧透!!!!!!)
首先,是狂灌鸡汤语录。
「你只要一直想,一直想,就可以做成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两句话在片中反反复复地出现,恨不得全场观众都能背下来。
儿子甚至模仿鲁迅先生的事迹,把「一直想」三个大字刻在房间墙上。
鸡汤本身其实没毛病,关键得看如何执行。
然而结果证明,这其实是碗毒鸡汤。
邓爸把儿子的课外读物、课外作业、辅导用书通通丢掉,而只要求儿子读透教材。
「这些课本一共才11厘米,你每天吃透0.1厘米的内容,其实并不难对吧?」
且不说数理知识不通过习题训练是否真的能够掌握,这种单磕教材的学习方法似乎也有「死记硬背」之嫌。
不过这些咱就不计较了。
儿子认真看了俩月书,躺床上看,哼着小曲儿看,也没见拿过笔圈圈画画。
期中考一测,从倒数第一前进到了倒数第五。
还行,算是合情合理的结果。
儿子有进步,邓爸就更来劲了。
早上赶着去上学,非得中途停下来,说要看花花草草。
「草色遥看近却无,你看这地上的草,是不是就和这句诗说的一样?」
工程师邓爸文艺气息泛滥,告诉儿子要用心感受生活,用真情去写作文章。
自然教育感悟人生,行吧。
但这出唱完,邓爸仍没想着赶紧载儿子去上学。
不顾上学要迟到的风险,居然自己躲起来开始玩捉迷藏。
是的,捉迷藏。
就是这么迷之操作。
结果在公园遇上混混,邓爸被揍,儿子迟到,又被教导主任训斥一顿。
强行制造戏剧冲突,通过明显作死行为来让主角陷入险境与低谷。
刻意,太刻意了。
连同情心都唤不起来。
这些也就算了。
更匪夷所思的是,临近期末考,邓爸跑去学校要求请假半个月,理由是要带儿子去海南看航天展。
学校不同意,邓爸就带儿子逃学。
(不想让儿子被退学,却主动带他逃学)
俩人一路戏耍玩乐,还碰上「百年一遇」的大洪灾,命悬一线。
最后是在期末考当天,学校即将关门前,才冲进了考场。
故事进行到这一步,已经临近高潮。
如果学校因为马飞逃学半个月多,强行勒令退学,禁止他参加考试;
亦或者,邓爸大手一挥,潇潇洒洒,咱不考了,自己的优秀不需要考试证明。
这两种处理,鱼叔都可以给编剧竖个拇指。
但偏偏,影片选的,是直接锁定烂片的一条路——
儿子不仅顺利参加了考试,还成功考进年级前十。
是的,在旅游大半个月后,突然从班级倒数第五,直接跃升到了年级前十。
主角的诺言就这么兑现了。
对此,鱼叔只有两种理解。
要么,这儿子是个天才,洪水进了脑子打通了智商的任督二脉。
不好意思,那好像是科幻片。
要么,是更切实际的,编剧和导演,都在胡编瞎写。
他们对教育没有任何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只浮于空洞、苍白、幼稚的表面。
邓爸口中所谓「素质教育」,完全是个概念空壳,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以为用心灵鸡汤就能灌溉出一片祖国的花朵。
游山玩水?闻花识草?
开拓眼界可以,但靠这个考取高分,甚至走上状元潜力股的道路,简直就是在公开羞辱那些认真学习的孩子们。
这已经不仅仅是情节夸张的问题,而是背后整个逻辑都是扭曲的。
一方面抗拒体制。
用逃学、迟到、不做作业等破坏规则的方式搅乱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
但另一方面又想要在体制的框架内证明自己。
考个好成绩依然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
这种自打脸的行为,只能用愚蠢形容。
不过。
这还不是影片最糟糕的地方,最后二十分钟那才是真正的全面崩坏。
邓爸当年因为工程设计问题锒铛入狱。
受了不少苦不说,更是名誉扫地,成了当地的过街老鼠。
多年后,他才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被人陷害,于是想向法院提起申诉,请求翻案。
那时,儿子(白宇 饰)已经成为了宇航员,即将执行升天任务。
冲突在于。
儿子是靠体制吃饭的,如果父亲申诉,案子重新大面积曝光,将对他的事业产生不小的冲击。
可能升天任务都会被取消。
于是,他要求父亲忍气吞声,放弃上诉。
「这么多年过去了,桥也已经塌了,你除了能恢复自己清誉,谁还在乎呢?」
邓爸听了,丧气地说了一句话:
「我的教育是失败的。」
是的,确实太失败了。
如此大的一个戏剧冲突,居然在影片接近结尾时才突然出现。
故事节奏本身已经很有问题了。
更大的问题是,该如何迅速化解矛盾?
按照常规理解,最好的结局,自然是儿子找到了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平衡了事业和父爱。
事若不济,至少也该暂缓事业,全力支持父亲讨回公平。
追求公平与正义,是基本的价值观底线。
但影片的答案是:
不解决,不处理。
在让儿子抱着大无畏精神修复了航天飞船BUG,成为民族英雄后,这个问题就不了了之了。
父子相拥,冰释前嫌。
然后鱼叔眼看着字幕缓缓上升,一脸懵逼。
这片子到底想讲什么?
批判应试教育,却仍在用考试成绩那一套标准来评判教育的成功与否;
肯定素质教育,结果培养的儿子成了自私自利、追名逐利的人,打了素质教育的脸;
用集体层面的英雄事迹来洗白个体层面的人品问题,偷换概念,混淆是非。
两个小时下来,「破」得偏激,「立」得荒唐。
什么都想点一笔,什么都没讲明白。
讲不明白也就算了,还啪啪啪疯狂扇自己巴掌。
鱼叔丝毫不怀疑俞白眉和邓超的创作初衷是好的,出发点是想讨论现实的教育问题。
但问题在于,这部「现实主义电影」,全程浮在空中。
脚不着地,苍白意淫。
如果这不是坏,那就只能是蠢了。
而邓爸那句说自己教育失败的话,再一品,仿佛暗指了整部《银河补习班》。
满腔自信和热情地想秀一波,调起得很高,结果一张口唱上不去,整段垮掉。
前面指出的主题表达自相矛盾还是宏观层面的,如果要从细节上聊,那问题就更多了。
比如作为反派的教导主任。
人物设计脸谱化,动机站不住脚。
他最初开除马飞是因为他不遵守纪律,可后来一次次抓包他迟到、逃课,却反而不肯放手。
逃课半个月去旅游,直接开除好不好?
如此视升学率为第一的他,眼看着马飞最后能考高分,为何又故意压低他的试卷分数让他滚蛋?
为了面子么,牵强。
实质上,应试教育的根源性问题完全被狡猾地避重就轻了。
教导主任成了被炮轰的对象,一切错误都是因为他本人焉儿坏。
甚至不惜结尾仓促来个大反转,强行泼了他一身「逼儿子跳楼发疯」的狗血戏码。
以此来彻底打倒这号人物。
而真正该被问责的体制呢?
安安稳稳躲在人肉挡箭牌后面,丝毫不受威胁。
又比如音乐问题。
影片的背景音乐串起来大概就是整部片子的长度,塞得那叫一个满满当当。
仿佛生怕没有音乐就带不起观众情绪。
这无疑是心虚的表现。
因为片中的煽情桥段实在是太多太尬。
连邓爸爬个墙梯都得强煽一波,而那明明只是工程人员的日常操作罢了。
处理手法也都一模一样,音乐加慢镜头,以及狂切旁观者的面部特写。
感觉恨不得在旁边加一行字:
请将自己的表情调成和这些人一样,谢谢配合。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整部片子叙事节奏上的混乱。
导演精心算计着观众的喜好,手抓一把大数据给出的关键词,堆堆砌砌,恨不得每三分钟就推个高潮。
然后幻想着观众高潮的模样,自得其乐,心满意足。
但或许他们没考虑到的是,没有前戏铺垫的高潮其实真的很无趣。
你想,两小时的片子全给碎成一小段一小段煽情戏了,看得能舒畅吗?
还有各种编剧上的偷懒,强凑的巧合和矛盾。
比如太空宇航那段。
从头到尾被渲染得生死攸关的大危机,最后的解决方法却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鱼叔只能揣测,是不是由于编剧欠缺相关方面的知识,又懒得多做功课,感觉观众们都忙着哭不会太在意剧情,索性糊弄一下,差不多就行了。
以上种种问题都让整个观影过程很是煎熬。
看到后半期,鱼叔只剩面目表情:
怎么?还没结束吗?
有人说此片的价值在于引人思考。
鱼叔不禁好奇,它引发的思考到底是什么?
从影片本身来看,或许早已偏离了教育问题。
它更多的意义或许是在提醒观众,看电影时候也要多动动脑子。
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不要一煽情就跟着哭。
哭也没关系,但别把煽情误认成是感动,把荒唐错夸成真实。
保持独立思考,不要随便相信这片子里瞎掰的故事。
空想主义的毒鸡汤,真的不好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