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6年,汉灵帝刘宏出生。

  公元167年,刘儵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

  公元168年,刘宏来到夏门亭,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

  公元189年,昏庸的汉灵帝在人民的一片怨声中结束了他的一生,终年34岁。

乱而不损汉灵帝(财迷皇帝汉灵帝)(1)

灵帝即位后,由于年幼,窦氏按照前朝的旧列,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她任命窦武为大将军,执掌全国最高的军权;又重新任用被罢免的陈蕃为太傅,行尚书事,掌握全国最高的行政权。陈蕃与窦武一文一武,一同辅佐朝政。

  没过多久,东汉便发生了两件大事:公元168年,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想一举削除宦官势力,却被宦官提前下手处死了;公元169年,宦官集团再次诬陷李膺、杜密等人,导致第二次党锢之祸。此次祸事中,被杀士大夫达一百多人,被流放、免官、禁锢者达六百多人,遭逮捕的太学生达一千多人。宦官们将东汉政治推向了最黑暗的时期。

  汝南郡督邮吴导收到抓捕范滂的文书后,紧闭屋门,趴在床上痛哭。范滂听到消息后说:“一定是因为我。”然后自己主动到监狱报到。县令郭揖见到他非常吃惊,要跟他一起逃亡。范滂却说:“我死了,灾祸才能消除,我不想连累你,更不想让我的母亲四处流散。”之后,范滂拜别母亲离去,与李膺等人一起被抓,死于狱中。

  张俭被党锢之祸所害,四处逃亡,狼狈不堪。逃亡途中,他投奔了很多不认识的人,这些人都是因为敬重他的品行和声名,而甘冒被满门抄斩的危险收留他。张俭自逃亡以来,因收留他而被诛杀的有十余人,整个地区都因此变得萧条了。之后,结党案结束,张俭得以重回故乡。

  太尉袁汤有三个儿子:袁成、袁逢、袁隗。袁绍本为袁逢庶子,后被过继给了袁成。袁绍体格健壮、仪容庄重,他爱交天下名士,全国归降于他的宾客络绎不绝。袁逢的堂侄袁闳从小品德高尚。党人之案爆发后,因母亲年迈不宜远逃,袁闳便在庭院中建了间土屋,在里面居住了18年,直至去世。

  当初册封窦妙为皇后时,陈蕃曾经出过力。窦太后为了报答陈蕃的恩情,把所有的政事都交给了陈蕃,特封他为高阳乡侯。陈蕃却说:“我没有清白廉洁的品行,但我羡慕正人君子,不是用正当方法得到的东西我是不会要的。要是我不要脸地坐在这个位置上,就会惹怒皇天而把灾难降给百姓。”几番推辞后,窦太后只好作罢。

  灵帝的奶妈赵娆跟其他女官们一天到晚跟在窦太后身边,伙同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人经常奉承窦太后。所以窦太后非常宠信他们,多次给他们加官进爵。陈蕃和窦武对此很不满意。一次,在商议朝政的时候,陈蕃对窦武说:“如果不趁早杀掉他们,以后更没法下手了。”窦武同意陈番的说法,便与志同道合的尚书令尹勋等人商议计策。

  公元168年,正好发生日食,陈蕃对窦武说:“如今我已经80岁了,只想协助将军除掉奸邪,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消灭他们。”于是窦武上奏窦太后,要求杀了曹节等人。窦太后非常震惊,并说各朝各代都有宦官,只应该处死违法有罪的,怎么可能全都消灭。窦武多次请求,陈蕃也多次上奏,但窦太后都没有接受。

  九月初七,窦武休息回府。主管奏章的宦官得到消息后,报告给了长乐五官史朱瑀。朱瑀偷看了窦武的奏章,并大声呼喊说:“陈蕃、窦武请太后废掉皇上,真是大逆不道。”随后,朱瑀集结亲信,劫持太后并夺取了皇帝玺印,逮捕了窦武等人。陈蕃知道后,率人前去营救,反而被抓,关在北寺监狱,当晚被处决。窦武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陈蕃的朋友朱震冒死偷偷将陈蕃收殓埋葬,把他的儿子陈逸藏了起来。事情泄露出去后,朱震全家被捕。朱震受到严刑拷问,却宁死不肯说出实情,陈逸这才得以逃命。

  窦武大将军府的掾吏胡腾因给窦武收尸、吊丧被禁锢,还遭到了终身不许做官的处分。窦武的孙子窦辅才两岁,胡腾谎称窦辅是自己的儿子,并与大将军府令史张敞将他藏到零陵境内,窦辅这才得以活命。

  公元169年,天降大灾。大司农张奂说,天降大灾是因为冤杀了窦武、陈蕃,并请求灵帝为此二人及其家属平反。灵帝虽未采纳,但曹节等人却因此恨上了张奂,并请求灵帝斥责他们。张奂等人只得自囚数日,并罚俸三个月。

  皇太后居住南宫,恩遇礼数都不周到,但朝中却没有人敢进言。郎中谢弼上呈奏章说:“当初是皇太后迎立了陛下,如今窦氏家族获罪被诛,怎么能加罪于太后呢?《礼记》上说作为谁的后嗣就是谁的儿子,如今你已经认桓帝为父亲,怎么能不认太后为母亲呢?”灵帝的左右近侍对他非常痛恨,将他贬官,但谢弼并没有上任,而是主动辞官回了乡。之后,曹节的侄子曹绍又用别的罪名逮捕谢弼,谢弼冤死于狱中。

  窦太后的母亲病故,窦太后忧思成病,不久便在南宫云台去世。宦官们对窦氏积怨很深,他们竟然只用一辆简陋的车装着窦太后的尸体运到城南的一个宅院中。几天之后,曹节等人建议灵帝用贵人的礼节为窦太后发丧,且不能和桓帝合葬。灵帝对此犹豫不决。最后经过朝臣与宦官激烈的争论,灵帝才同意了让窦太后以先帝嫡配的身份合葬宣陵。

  太后的葬礼之争是这次外戚与宦官较量的尾声。这样的事情也拿来议论,足可看出灵帝的昏庸无能,也可以看出宦官是何等的骄横霸道。他们抓住了灵帝的弱点,并利用这些弱点不断营造谋反、叛逆的气氛来吓唬灵帝。宦官这样做,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二是使灵帝更依赖自己;三是为了消灭敌对的政治力量。

  一日,一条毒蛇出现在了金銮殿皇帝的宝座上。灵帝就此事询问光禄勋杨赐,杨赐说:“好事和坏事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只要削弱皇后家族的权力,祥瑞很快就会出现。”不久,太尉闻人袭、司空许栩全被罢免,刘宠等人被提升。只有刘嚣因为长期阿谀奉承中常侍,而升到了三公的高位。

  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小时候跟太傅胡广学习,喜欢文学、天文、数学,还擅长音乐。蔡邕非常好学,也非常孝顺,在母亲卧病不起的三年中,他常常不休息,母亲死后,他又在墓旁盖了间屋子守墓。

  公元177年,灵帝主动让群臣写治理国家的措施。蔡邕上书说:“皇上愿意听大家的意见,我非常激动,有七件事是皇上应该实行的:第一,祭祀祖先;第二,国家要昌盛,就要多听好的意见;第三,多访求有贤能的人;第四,分清是非,不放过坏人,也不冤枉好人;第五,各诸侯每三年推举一个有才能的人;第六,县长的职责就是治理好百姓,为百姓办好事;第七,揭发在宣陵当孝子的虚伪小人。”灵帝听取了他的意见。

乱而不损汉灵帝(财迷皇帝汉灵帝)(2)

有一段时间,国库收益不丰,灵帝愁眉不展,于是让手下人帮他想办法。当时,朝中有两个宦官,一个叫张让,一个叫赵忠,他们替灵帝想了一个增加收入的办法,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抽地亩税,每亩地抽十钱。这样一来,钱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灵帝的银库。灵帝非常高兴,他甚至私下里说:“谁能给我带来金钱,谁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其财迷程度真是令人汗颜。

  源于对金钱的膜拜,灵帝对做买卖很感兴趣。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灵帝在后宫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表面上看生意非常兴隆,实际上店铺里的商品都是宫中的珠宝、绸缎之类的物品,做买卖的都是宫中的宫女、妃嫔。有时,灵帝还会亲自来到这个“市场”中,半真半假地参与交易。

  灵帝身居内宫,整天想着怎样取乐。内宫无驴,一个太监为讨灵帝欢心,从外面精心挑选了四头驴,献给灵帝。灵帝爱如至宝,整天以驴驾车在宫中游玩。此事传出宫外后,众多官僚士大夫都竞相模仿。一时间,民间毛驴价格飞涨。玩腻了驴后,灵帝又开始斗狗,甚至做出了给狗加官进爵的荒唐之举。

  对于灵帝的昏庸无道,朝中大臣多数敢怒不敢言。吕强不怕死,斗胆谏言:“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阴阳,归之陛下。归之陛下,岂有公私?调广民困,费多献少,奸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又阿媚之臣,好献其私,容谄姑息,自此而进。”言之诚恳,一片赤心。但灵帝根本不予理会,仍旧我行我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灵帝对女人的兴趣也随之增加,“淫乱”的本性渐渐暴露了出来。汉灵帝规定14岁以上、18岁以下的宫女都要浓妆艳抹,穿着开裆裤,里面什么都不穿,为的就是临幸起来方便。他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短短的半个月里和121个女子颠鸾倒凤。除了皇后,其他人都得一起任皇帝当众行淫乱之事。这种荒唐的行为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对于荒淫的汉灵帝来说,即使开裆裤仍是一种障碍。于是,一千余间样式别致、布设奢华的裸泳馆舍建成了。灵帝与众多的姬妾在这里祼体游玩,并且经常饮酒作乐通宵达旦。西域进献了一种茵犀香,灵帝令人煮成汤让宫女沐浴,把沐浴完的水倒到河渠里,人称“流香渠”,他还感叹地说:“假如一万年都这样,那是天上的神仙了。”

  灵帝整夜饮酒作乐,醉得不省人事,连天亮了都不知道。直到宫里的内侍把大蜡烛扔在殿下,灵帝这才从梦中惊醒。灵帝在祼游宫北侧建了一座鸡鸣堂,里面有许多鸡。他又让内监们学鸡叫,每当灵帝在醉梦中醒不过来的时候,内监们便争先恐后地学鸡叫,以假乱真来唤醒灵帝。

  皇帝喜欢新曲,但东汉传统的太学乃是用来培养儒学人才的,于是汉灵帝在宦官的建议下,另设了“鸿都门学”。这所学校主要教授辞赋书画、妙曲新歌等更偏于文艺性的东西。这样一来,汉灵帝的新歌可就源源不断了。鸿都门学曾兴盛一时,学生达几千人之多,也算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所文艺学院了。

  灵帝还建了卖官店,明码标价,公开卖官,卖官所得的钱都进了灵帝自己的钱包。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钱最多的人中标上任。官位的售价还会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高额的做官费弃官而走。

  崔烈出身于北方的名门望族。他想做官,便通过关系花了五百万买了个司徒。册封之日,宫廷举行了隆重的封拜仪式。看着崔烈春风得意的样子,灵帝突然觉得自己亏了,忍不住惋惜。卖官都卖到朝廷的最高官职三公了,一方面说明灵帝贪婪,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东汉末年,皇帝荒淫无道,宦官专权,老百姓无法生存,起义此起彼伏。起义领袖张角利用《太平经》创造了太平道。《太平经》以黄帝和老子为教主,书中反对剥削、压迫的思想,体现了广大人民的要求,极大地鼓舞了老百姓斗争的勇气,甚至有人不惜变卖家产,去投奔张角。

  张角设立的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经过十余年的谋划,太平道已发展壮大,起义条件也已成熟。公元184年,张角决定起义。但就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的弟子唐周叛变,向官府告发了起义之事,被处死的信徒达一千多人。张角发现事情败露后,决定立即起义。起义军起名为“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

  郎中张钧曾上书说:“张角之所以能兴兵作乱,万民所以乐附之者,其原因是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等人侵略百姓,故图谋不轨。应该杀了十常侍,把首级示众,以谢百姓,然后布告天下。”尽管张钧对此事的分析没有抓住根本,只杀几个宦官并不能消除百姓不满的情绪,但宦官专权确实是起义的导火索,并且是灵帝和宦官们亲手点燃的。

  宋皇后是灵帝的第一个皇后。她与章帝的宋贵人是本家亲戚,因出身高贵而居后位。宋氏虽为正宫皇后,但年少气盛的灵帝并不喜欢这个端庄贤淑的妻子,封后不久便冷落了她。宋氏深知宫中险恶,因此待人接物都谨慎小心,对于后宫嫔妃的挖苦讽刺更是能忍则忍。可尽管如此,不幸还是降临到了她身上。

  宋皇后的姑母是渤海王刘悝的妻子。宦官王甫与刘悝有过节,便向灵帝诬告刘悝谋反。结果渤海王刘悝与王妃宋氏被迫自杀,宋氏家族数百人受到牵连。王甫怕宋皇后报复,便先发制人,煽动后宫妃嫔捏造宋后私行巫蛊的谣言。灵帝听信谗言,是非不分,一怒之下废了宋皇后。不久,宋皇后在狱中被王甫折磨至死。

  美人王氏是赵国人,祖父王苞是东汉王朝的五官中郎将。王美人的出现给汉灵帝的后宫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她具有艳丽的容颜、美善的德操、大家闺秀的娴淑,特别是才华横溢的灵秀之气,是其他嫔妃无法比拟的。制赋、作画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何皇后是南阳屠夫何真的女儿,建宁四年经采选入宫。按照采选制和东汉的采选习俗,地位低贱的屠夫女是没有资格入宫的,是她的父亲贿赂掖庭宫采选人员,再加上她的天生丽质,才得以入选。何氏入宫后,很快便得到了灵帝的宠幸,并生下了皇子刘辩。刘辩出生后不久,何氏被封为贵人。

  光和三年,灵帝封何贵人为皇后。何皇后骄纵专横,生性嫉妒,恨透了王美人。她被册封时,王美人已有孕在身,她担心自己的皇后之位受到威胁,于是打算害死王美人。王美人畏惧何皇后,便想把孩子打掉,但没有成功。

  光和四年三月,王美人果真生下一位皇子,他就是刘协。刘协的出生给何皇后带来了更大的恐慌,于是她毫不留情地毒死了王美人。灵帝查出凶手之后,龙颜大怒,决定废掉何皇后,但因诸多宦官为她求情而没有废成。面对刘协时,灵帝经常会因想起王美人而伤心哭泣。

  由平民阶层火速步入宫闱并得到灵帝的宠幸,最容易小人得志。何贵人被册立为皇后之后,骄横之心迅速膨胀。尽管有宦官的苦苦哀求,何氏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凤冠,但透过汉灵帝对王美人的思念可以看出,何皇后永远失去了汉灵帝的心。

  公元184年六月,汉灵帝急令皇甫嵩前往冀州镇压起义军。这时,张角正好因病去世,起义军一分为二,由张宝和张梁分别带领。皇甫嵩浩浩荡荡地扑来,他先消灭了张梁的起义军,张梁战死。之后又将张角从坟墓里挖出来戮尸,并把头颅割下派人送往京师请功。十一月,张宝也战死沙场。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张曼成率领的起义军也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军队。张曼成自称神上使。公元184年,张曼成将宛城作为根据地,在一百多天内南征北战,战果辉煌。但没想到新任太守秦颉突袭宛城,张曼成没有防备,壮烈牺牲。

  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坚持了九个月,最终因实力悬殊太大而失败,可是东汉王朝统治的根基也因此发生了动摇。同时,在黄巾军的影响下,各地人民并没有放弃斗争,前后坚持了二十余年。在镇压这些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长官、豪强都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东汉王朝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死,皇子刘辩继位,为少帝,年仅14岁。少帝的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朝廷大权落入外戚的手中。何太后的兄弟何进想趁机诛杀宦官,但事情败露,被宦官所杀。之后,董卓废除了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为献帝。何太后则被迁居永安宫,不久也被鸩杀。

  汉灵帝一生荒淫无度,嫔妃众多,所生皇子有十几个,但活下来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刘辩,一个是刘协。为避凶求吉,刘辩出生后被寄养在道士史子眇家,称“史侯”;王美人死后,刘协则由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抚养,称“董侯”。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面对两个皇子,汉灵帝是无奈的。按照古代的立嗣传统,应该由嫡长子继位。但是汉灵帝憎恶何皇后,所以不想立刘辩为太子;可立王美人生的儿子刘协为太子,又担心其他人不同意。他临死前把立刘协的大权交给了宦官蹇硕,也算是对王美人的一个交待。

  蹇硕的权力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低级军官,只是借灵帝的威力发号施令罢了。蹇硕与何皇后矛盾很深,他也知道何皇后的兄弟何进兵权在握。在嫡长子世袭的制度下,废嫡立庶是有悖常理的。所以,要想立刘协为太子,蹇硕必须先下手为强,杀了何进,再立刘协。

乱而不损汉灵帝(财迷皇帝汉灵帝)(3)

汉灵帝的灵柩停放在殿中,蹇硕打算趁何进入殿拜祭时动手,但被何进识破,立即部署,并上报了何太后。何太后位居宫中,占有优势。她与何进一起拥兵入宫,宣布14岁的皇长子刘辩为皇帝。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负责军国大事。

  蹇硕又想与宦官合作杀掉何进,但机密再次泄露,蹇硕被杀。何进以皇帝舅舅的身份辅政,不久就拉拢了袁绍等人,权力日益膨胀。骠骑将军董卓看着何进横行朝廷,心中十分不平,董太后也愤恨不已,于是想除掉何氏。但没想到何太后先下手,与何进设毒计,软禁了董太后,董太后不久忧死。

  蹇硕、董氏虽除,但宦官的势力还没有彻底铲除。袁绍看到了这一点,便向何进献计除掉宦官,但何太后没有同意。进言了几次都没有被采纳,袁绍终于忍耐不住决定私自行事,虚托何进之命,召集天下豪杰。何进、袁绍的行动引起了张让的恐慌,当他们得知何氏正在密谋诛杀宦官之事后,便发动朝廷政变,杀了何进。

  何进的部队将领吴臣等人听说何进被杀,急忙调军包围皇宫。袁术也率兵攻打宫殿,放火烧了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逼宫中交人。张让等人慌忙去见何太后,也没说何进已经死了,只说他谋反焚宫,然后他们一起逃到了黄河岸边,张让等人自知难免一死,便跳河自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