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是一片云
图:红艳
一转眼,我离家已经13年,在工作的城市,每天忙忙碌碌,在梦想的道路上越跑越远,却没注意老家农村的父母正慢慢变老;如今,我已年过不惑之年,觉得自己越来越成熟,却没注意岁月染白了父母的双鬓。
我的父母今年已经年近70,因此,平时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回老家去看望他们,当然,也是为了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这不,趁着五一放假的机会,我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回家的路。我到达老家时,已经是中午的11点15分。
我的家乡在苏北徐州的一个偏僻村庄。1990年,从我们村的一个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开始,随后,村里外出赚钱的脚步,再也没有停止过,后来,我们村的中青年都一个个离家,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对于四十岁出头的我而言,对故乡的眷念情结始终徘徊在心头。在外面多年,最不舍的就是离开老家。尽管每年都会回家,但每次离开老家时,仍然难以抑制内心的痛感。
五一劳动节,家乡的麦田已经抽穗,再过一个月,即将迎来它丰收的时刻,听父母说,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
午饭后,我信步走在村间的角角落落,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情愫,这里有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我摸了摸熟悉的杨树,用脚踏一踏曾经的乡间小路,它们也会想起我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想起它们。
老家的村庄,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尤其是新的地基上,建造的房子都整齐划一。
村里的垃圾也有专门的清洁工处理,过去脏乱差的情况,再也看不到了。
村里的池塘边也种满了绿色植被,站在这里,感觉宛如走进小公园一般的感觉。
五一假期,回老家的人,也不止我一个人。我看到有七户人家的门口,等着小轿车。
由于最近比较少雨,村里的老人在麦地边忙碌着,他在打算浇水。
村庄的人大多搬到城市或乡镇居住,房前屋后杂草丛生,一只绵羊在地上肆无忌惮地吃草。
一位和面的大奶奶,看到我过来,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她已经年近80,还依然自食其力,我祝老人家晚年健康幸福。
这是村里的基督徒聚会的地方,我赶到这里时,他们的聚会刚刚结束。
如今,农村的小鸡,空间更自由了,它们可以到村落的任何地方觅食。
乡村的淳朴与安然,不需要太多的笔墨泼写,从乡邻们的动作和神色里,就完全可以读出全部。
听这位大哥说,如今的村庄,已经有了一些变化,这几年来,陆续有一些在外的年轻人回家创业,在努力地通过双手,改变着村庄。
这些地方,都是我童年时经常来玩的地方,虽然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一切都还是那样熟悉。
这里是我一个远房大爷的家,他们都在城市安家了,以前热闹无比的小院,已经变成了菜园。
在一户人家门口,聚集着一些聊天打牌的老人,他们的孩子有的在北京,有的在南京,大多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
对在外工作和生活的人而言,老家还有许许多多的事物牵系着我的心。老家的院落、门前的小树、田间的麦子、村口老人的守望等等。
眼前的这位大婶,她在我的心里,还是年轻的样子,当时她干活特别麻利,一个人一天可以栽种两亩秧苗,但在滚岁月的催逼中,她渐渐老去,已经两鬓发白,当年的态势,早已不见了踪迹。
在老家的村庄,看到这些老物件,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因为它们的身上,凝聚着村庄厚重的历史。
这些盛装东西的器皿,是如此的熟悉,看到它们,就油然想起辛苦劳作的乡亲们。
这些年,陆续回家创业的年轻人,他们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将现代管理与乡味风情融合,形成了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他们带领农民增收,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希望、注入了新活力。
他们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村里一个26岁的小伙,回到家乡散养土鸡已经四年了,他通过直播售卖,去年获得了20多万的收益,由于口感好,赢得了很多的回头客。随着粉丝体量的不断增长,相信他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村里还有一位中年人,在家里养殖土鸭,年收入超过十万元,他说,在家乡赚钱,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外面打工时所没有的,他坦言:我的心在这里,我的家在这里,我的事业也在这里,在乡村创业是一件很幸福也很浪漫的事情。
村里还有一位年轻人养殖木耳,他已经坚持了七八年,如今的收益也非常可观。
在木耳丰收的时候,人手不够,他就雇了十几个人帮忙采摘。黑木耳种植解决了大批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给贫困户指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这次五一劳动节回家,我要在老家住上六天。乡间的夜晚才是真正的夜晚,安详静谧。关了手机,免除干扰,不看电视,也不上网,我往往一觉睡到自然醒,直到阳光洒进窗棂。
每当黎明,闻鸡鸣犬吠,每当黄昏,炊烟袅袅,每当佳节街头巷尾群众熙来攘往。当村民富起来了,农村烟火气旺起来了,乡村也就振兴了。
这次回家,我觉得村庄在慢慢发生变化,它已经从沉睡中慢慢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