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李白的三百首经典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李白的三百首经典诗
终南山①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②。
绿竹入幽径,青萝③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④。
长歌吟松风⑤,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⑥。
【注释】
①终南山:与下文中的“碧山”一起,同指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朝时有很多名士都隐居于此山中。②荆扉:柴门。③青萝:指攀附在树枝上并且垂下来的藤蔓。④挥:举杯。⑤松风:古乐府琴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入松林的意思。⑥忘机:忘记世俗得失,不求富贵虚名。
【名家点评】
此诗首述下山之景,次写田家之幽,既得息足之所,则相与乐饮酣歌,忘夜之久。遗世之情,且与山人巨化矣。(唐汝询)
末二句承上文“置酒”和“长歌”,结出乐而忘机的意思来。又,诗中有“相携”字,后来用“共挥”,用“我”,用“君”,用“共忘”,足见作者和斛斯山人两人相契的深了。(喻守真)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写的是诗人月夜拜访终南山4上一名姓斛斯的隐士。全诗描绘了苍茫暮色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赞慕之情。
诗歌前四句措辞平实质朴,情感却真挚深厚。尤其是“苍苍横翠微”五字,传神地描绘出了曲径蜿蜒、草木幽深、山色迷蒙的林间晚景。
诗人漫步山径,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二字显示出了密切情意。“童稚开荆扉”,看到有客来,连孩子都跑出来迎接了,足见斛斯家的好客。“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通过对山林环境作细致刻画,表现出了田家庭院的恬静。“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诗人和斛斯山人畅谈言欢,行路的困倦劳累被一扫而光。“挥”字展现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采。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酒醉酣畅之际,诗人不禁放声长歌,直到夜色阑珊,天空中的星星渐渐疏落。最后,从美酒共挥,写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表露了诗人与斛斯山人心有灵犀、乐而忘忧、淡泊名利的洒脱情怀。
此诗受到了陶渊明、孟浩然田园诗的影响,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神思飞动,寄情幽深,于淡泊平实之中可见诗人狂傲不羁的性情。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③邈云汉④。
【注释】
①将:与、和,音平声。②及春:趁着春光明媚的时候。③相期:相约。④云汉:银河,泛指天上仙境。
【名家点评】
这首诗就充分表达他的胸襟,而以“行乐及春”、“永结无情”为全诗主意所在。使无情的明月和影子,和我为有情的交欢。月下独酌,是极静的境界,作者却能招呼明月和影子来作良伴,又从“花”字想出“春”字,从“酌”字想出“歌舞”,烘托得十分热闹,这可以悟到诗文中无中生有的方法。又篇中将“我、月、影”三字交互回环的描写着,又是连珠体的作法。(喻守真)
他将月亮想象成自己的伙伴,一同饮酒,一同舞蹈。他直是把月亮真正的人格化了。(林庚)
【精品导读】
《月下独酌》组诗是李白的传世名篇之一,它由四首诗组成,本诗为第一首,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
诗人在花前月下悠闲地享受美酒,因“独酌无相亲”——没有能够让他开怀畅饮的朋友。“独”“无”烘托诗人的孤寂之感,优美的环境和诗人寂寞的内心形成了对比,高扬的格调消失殆尽,一种压抑感随之产生。可是,浪漫的诗人赋予原本无情的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以生命,邀它们同饮,将一场原本孤寂的独酌变成了热闹的宴会。
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对影成三人”的欢乐瞬间转变为孤独。但狂放洒脱的诗人,并没有一蹶不振,在他看来,由原本的无伴相陪到现在有伴相配,虽然还不够完美,但聊胜于无,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点出“行乐须及春”的主题,意指人生需及时行乐,不能虚度时光。第九句至第十四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纵情饮酒,超然于一切之上,忘掉一切利害、忘掉自身的存在,离开尘嚣,与月、影相会在银河之中。
全诗从独酌的孤独写到与月光、影子“三人”共饮的尽兴;再到分离的悲凉,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知音难觅的悲凉和孤独之感,同时也体现了旷达豪放的情怀,体现了李白诗歌飘逸浪漫的独特风格。
春思燕①草如碧丝,秦②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③?
【注释】
①燕:指燕地,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系诗中征人所在的地方。②秦:指秦地,今陕西一带。诗中思妇居住的地方。③罗帏:丝织的窗帐。
【名家点评】
这种诗大抵寓言居多,是假托女子的口气来抒写诗人的感想。这首诗是说女子的贞洁,比喻自己的正直。(喻守真)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6杂的感情。(吴汝煜)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五言诗。开头两句,运用了起兴的手法,通过相隔甚远的燕秦两地的春色之景,隐约点出“君”与“妾”空间的遥隔,写出了独处秦地的思妇因景生情,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丈夫,希望他能早日归来的心境。三、四句因头两句而发,利用反常写法,所思之人还归时,思妇非但没有表现喜悦,反而断肠。事实上,这种手法更能体现思妇情感的浓烈:燕地在秦地之北,气候寒冷,春天来得较迟。当秦地桑枝低绿时,燕地春草方碧。征人看到春草萌发,也会开始思念家中的妻子。可是当征人思归时,思妇早已不知多少次魂里梦里地牵肠挂肚了。五、六句,以春风掀动罗帐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未归丈夫的殷切思念。全诗以情寄景,耐人寻味。在看似有悖常情和常理的描写中,深刻地揭示了闺中少妇复杂的心理情感,将思妇心理描摹得丝丝入扣。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①,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④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②白登:山名,在今大同东北,汉时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③戍客:指戍边的兵士。④高楼:古代的闺阁,这里指住在闺阁中的妻子。
【名家点评】
浑雄之中,多少闲雅。(胡应麟)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余恕诚)
【精品导读】
这是李白边塞征战诗中的代表作,诗歌描绘了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表现了戍边战士生活的艰辛以及战士与思妇的两地相思之苦。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中,诗人从驻守边塞的征人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他们在天山的西面守夜之时所见到的景象,通过深远辽阔的意境烘托戍边征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描写征战边境时的场景,突出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从章法上看,这四句承上启下,实现了诗歌由写景到抒情的转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写征人们眺望着远方的故乡,想象着在家中盼归的妻子趁着月色站在小楼之上凭栏而望,思念着在远方的丈夫。这四句中征人的“苦颜”和他妻子的“叹息”相互呼应,衬托出了战争的残酷。
诗人以开阔的视角和胸襟描绘了边地广阔辽远的景色,烘托出远征将士的离别之情、思乡之苦,反映了战争给将士及其家庭带来的不幸和苦难,表现诗人对于边境战事的深刻思考。全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感人至深。
子夜吴歌①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②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南朝乐府,属《清商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李白承其体制作组诗四首,此选“秋歌”。②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槌捶打。
【名家点评】
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王夫之)
《子夜秋歌》,是写女子在秋夜思念远征良人(丈夫)的情绪。“玉关”、“胡虏”等,字面还是不脱边塞诗的作法。(喻守真)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表现离情的边塞诗,表达长安思妇期盼着战争可以尽快地结束,在外戍边的丈夫可以尽快地回到自己的身边。全诗最为精妙之处在于:诗中通篇没有提及情爱的词,但是其中却饱含了真挚的感情;诗人未对时局进行直接的评论,但却句句不离时局。
一、二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景。秋月扬辉笼罩长安,城中一片宁静,只听得“当当”的捣衣声。在安详的月色下,捣衣声使思妇无法安睡,勾起了她无尽的思念。万户捣衣的时候她却无法为心爱之人赶制秋衣,不是不能做,而是即使做了秋衣也不知要送往何处,这无疑是一种讽刺和伤痛。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月色、声音和秋风融合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思妇对远征丈夫如秋风一样连绵不断的思念。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被思念的征人,但却“见境不见人”,诗人用“玉关情”三个字渲染了强烈思念意境。“总是”二字则是表明思念的深长久远。
前四句诗人通过烘托和渲染,逐层表现了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最后“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无法抑制的感情。这两句不单是思妇的心声,更是远在边塞戍边的将士们的心声。结尾处的直接抒情,不但没有破坏诗的意境,反而深化了诗旨。
这首诗通过写妻子对征人的思念,表达了战争不断的年代,人们渴望和平、团聚的心情。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感动人心。
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①,岂上望夫台②。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③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④。
【注释】
①抱柱信:相传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女子约会于桥下,届时女子不来,潮水却至,尾生为表示自己的信实,结果抱着桥柱,被水淹死。这里用以表示常存互信、长相厮守的愿望。②望夫台:传说丈夫久出不归,妻子登台眺望,天长日久变成了一块石头,故名此石为望夫石,妻子所登之台为望夫台。③迟(zhí),一作“旧”,等待。④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东的江边上。《入蜀记》(宋·陆游)中称,金陵(今为南京)至长风沙七百里,水流湍急,十分险恶。
【名家点评】
这是一首以商妇的爱情和离别为题材的诗。它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抒写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怀念。诗用年龄序数法和四季相思的格调,巧妙地把一些生活片断(或女主人公拟想中的生活情景)联缀成完整的艺术整体。(余恕诚)
【精品导读】
长干行是乐府旧题《杂曲歌辞》中的一个曲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写船家妇女生活的民歌。李白离开四川游历东南之时曾在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长时间流连客居,期间他熟悉了当地的“吴声”“西曲”,民歌中那些表现商女离愁别恨的曲子深深地打动了诗人。在此基础上,加之多年生活阅历,促成了这首《长干行》的诞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与自己的丈夫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他们相亲相爱,成为夫妻。但是身为商人的丈夫常年在外经商,独自留在家中的女子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诗人将写景、叙事和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语言婉转,节奏明快,感人至深。
庐山①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②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③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④。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⑤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⑥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⑦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⑧。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⑨游太清。
【注释】
①谣:徒歌曰谣,不合乐的一种诗体。②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合称,此处泛指中国名山。③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于南斗分野。屏风九叠:位于庐山五老峰东侧,因山丸叠如屏而得名。④三石梁:近人考证,在五老峰西。或说在简寂观侧,或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还有的人说在紫霄峰上。⑤吴天:春秋时九江属吴国。⑥白波九道:古书多说长江至九江附近分为九道。李白沿用此说,但没有真的见到九道河流。⑦琴心三叠:道家语,形容心神宁静之境。⑧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在天中心的玉京山。⑨卢敖:战国燕人,他周游至蒙谷山,曾见一古怪之士迎风而舞。便邀他同游,那人却笑着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不可久留。”言罢纵身跳入云中。
【名家点评】
方外玄语,不拘流例。全篇开阖佚荡,冠绝今古。即使杜工部为之,未易及此,高岑辈恐亦胁息。又襟期雄旷,辞旨慨慷,音节浏亮,无一不可。结句非素胎仙骨,必无此诗。(桂天祥)
先写庐山形胜,后言寻幽不如学仙,与卢敖同游太清,此素愿也。笔下殊有仙气。(沈德潜)
【精品导读】
李白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应邀到永王李璘幕下,叛乱平息后,李白被囚禁,后流放夜郎,途中遇天下大赦,才得以回到中原。这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作于遇赦的第二年。
全诗分四段:前六句是全诗的序曲。自比楚狂人,暗含了诗人对于时局的不满和失望,表达了渴望归隐的心情。“庐山”八句,以仰视的角度表现了庐山的壮美风景,创造了苍凉辽远的意境。“登高”八句,以俯视的角度写长江雄伟的气势,饱含诗人的壮志豪情。最后四句,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仙丹飞升成仙,尽早摆脱世俗,与卢敖同游太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全诗自由奔放,诗人从现实的失意中振起超拔,升华到忘我的境界。
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海客②谈瀛洲③,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④,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⑤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⑥。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⑦。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⑧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⑨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⑩。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瑏瑡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瑏瑢,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瑏瑣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①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收录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或作《别东鲁诸公》,因此诗为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而作,也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②海客:海上浪迹的人。③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与蓬莱、方丈一同被称为海上三神山。④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东接天台山。⑤谢公:谢灵运,晋代文学家、诗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⑥青云梯:高耸入云的山路。⑦暝:黄昏。⑧列缺:闪电。⑨訇(hōng)然:声音大。⑩金银台:神仙所居宫阙。瑏瑡忽魂悸以:梦中惊醒长叹不已。瑏瑢惟觉时之枕席:梦醒后美景消失,眼前只剩下枕席。瑏瑣君:指离别的朋友。
【名家点评】
此诗主旨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二句。“吟”也是诗体的一种,大概宜于吁嗟慨叹悲哀深思。此诗体制非常解放,其中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句。除古诗句法外,又参用“骚体”,连用好几个“兮”字。最奇者其中又有像辞赋的语句,如“忽魂悸……烟霞”等句。这可见太白的才气奔放,兴到笔随,不受任何体律的拘束。这般作品,只可赏鉴它的气势,不能加以寻常绳墨。(喻守真)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和它的形象的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乔象钟)
【精品导读】
天宝元年(742),李白应玄宗召入长安,满怀理想,却仅供奉翰林、“倡优蓄之”而已。天宝三年(744),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样的经历对李白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后来,李白曾和杜甫、高适等人一起四处游历,在东鲁住了一段时间。这一时期李白生活相对稳定,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他离开东鲁,再次踏上旅途。《梦游天姥吟留别》即作于这一时期。这是一首记梦游仙诗,所写虽然是虚境,但非完全脱离现实。本诗以变化莫测、意境雄浑、构思新颖而闻名于世,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梦游即“想象之游”,诗人毫无保留地将心中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宣泄因政治上受挫而产生的郁结之情,表明了自己绝非低眉顺从权贵之人。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非常奇特,五、六、七言句杂用在一起,句子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尽显自由洒脱之情。其中转韵十二次,有两句一韵,也有三句一韵、五句一韵。全诗韵法变化多端,有时逐句押韵,有时则隔句押韵。这种不受拘束的写法正是李白诗歌的显著特点。
全诗内容丰富,想象奇诡,既表现了天姥山的瑰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以及执着追求的精神,构思精密,自然洒脱,是难得的传世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