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河南东部地区,地处豫东平原,从小庄稼地里种的都是小麦、玉米、大豆,辣椒是很少种的,每家都会留一块自留地,种些蔬菜自己吃。从小不爱吃辣椒,我们全家都不爱吃辣椒。我妈买辣椒先问菜贩辣不辣,只买那种稍微有一点辣的,炒菜的时候放一个调味。吃火锅我们都是是清汤的,微辣的都吃不了,从来不吃四川、重庆菜。我甚至怀疑我对辣椒过敏,特别是冬天,只要吃辣的东西,我头顶冒烟,浑身发痒。

如何从小鲜肉变成大叔(我是怎样从一个怕辣的青涩少年变成无辣不欢的大叔的)(1)

冒烟大致就像魔人布欧一样

不巧的是我阴差阳错考到了重庆大学,刚去哪会,几乎没得东西吃,因为所有的食物都是辣的,越是美食越是辣。经常是问食堂师傅菜辣不辣,师傅说就一点点辣,第一口吃过后直接就扔掉了,当时退学的心都有了,整个人都不好了。当时谈了一个四川的女朋友,每次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旁边就放一杯清水,把食物涮干净再吃,其实有很多菜已经辣透了,用清水涮过之后也是很辣的。导致每次约会出去吃饭都成一个大问题,导致在一起吃饭的机会越来越少,交往不到3个月就分手了。


如何从小鲜肉变成大叔(我是怎样从一个怕辣的青涩少年变成无辣不欢的大叔的)(2)

第一个学期一点菜我能下一碗饭,最怕的就是拉屎,辣屁眼,火辣辣的,至今记忆尤深。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到了第二个学期微辣的食物也都能吃了,身体也基本没什么反应了,屁眼也不辣了,估计是把上面的一层皮辣麻木了。

在重庆待了四年,过程很艰辛,结果就是现在很能吃辣。现在郑州工作,吃火锅底料都是要最辣的,最喜欢去重庆饭店吃饭。现在是无辣不欢,微辣的感觉有点淡。现在周围的朋友没有比我能吃辣的。

后来我特意查了下资料,发现所谓“酸甜苦辣咸”,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辣是一种味觉,但严格的说,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痛觉——它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痛觉纤维的受体蛋白,刺激痛觉传导的神经通路来被感知的。

我们的口腔中有一种可以和辣椒素结合的受体蛋白质,当我们吃辣时,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就会和这种受体结合,刺激我们的痛觉神经并传递给大脑。因此我们在吃完辣椒后会有一种灼痛的感觉。既然是一种感觉就可以慢慢培养起来,就像跑步,刚开始可能只能跑1公里,可能还会腿脚酸疼,如果每天坚持锻炼,时间久了跑10公里也不觉得腿脚酸疼了。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吃辣,有的人不喜欢吃辣。

首先爱不爱吃辣可能跟气候和地区有关,就像四川、湖南地区的人很爱吃辣,而有些地区的人却不爱吃辣。一般认为生活在光照少、年平均气温高地区的人更喜欢吃辣。因为气候原因,气温高的地区,食物不易保存,而辣味可以掩盖食物不新鲜的味道。其次,气温高人的食欲会下降,吃辣椒可以健胃消食刺激食欲。

其次,心理学领域一些研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会“无辣不欢。因为当吃辣使我们感受到疼痛时,我们的大脑对痛感有应激反应,会分泌一种能产生快感的物质——内啡肽。通过这种物质的分泌来抑制痛感,而当痛感消逝,就会留下一种快感,使我们的机体感受到愉悦。这也说明很多人爱吃辣,其实是追求一种刺激后的快感。

总之,能不能吃辣不是天生。如果你现在爱吃辣,由于肠胃问题不能吃辣了,是可以戒掉的。而如果你不爱吃辣,恰巧你又有一个爱吃辣的老婆或者老公,这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如何从小鲜肉变成大叔(我是怎样从一个怕辣的青涩少年变成无辣不欢的大叔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