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戴河徐志摩塑像说起
北戴河海滨有一座小巧玲珑的碣石公园,十几分钟可以绕一圈。面积不大内涵丰富,百年塔松巍然耸立,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花草之中,一块巨石矗立在花丛中,正面是碣石两个醒目大字,背面是曹操著名观沧海的诗句。
让我惊奇的是碣石园里有一尊徐志摩塑像。碣石园里为什么有徐志摩的塑像?经了解得知,1923年,徐志摩曾来这里,他写下了经典散文《北戴河海滨的幻想》,因为这篇散文北戴河人们给他塑像一尊以示纪念。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这篇散文,年轻时我曾背下来,现在前几句还记得:"他们都到海边去了。我为左眼发炎不曾去。我独坐在前廊,偎依在一张安适的大椅内·······"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五四"运动前夕,任《北京晨报》副主编,后来成立了"新月书店",发行《新月杂志》。徐志摩成为"新月派"诗歌的代表,倡导新诗格律,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成了追求时髦的人崇拜的偶像,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冷翡翠的一夜》、《再别康桥》等等。尤其的他的《再别康桥》一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北戴河碣石园一景
徐志摩这样一个大才子,却于1931年在济南遭遇了一场空难,年仅34岁,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徐志摩英年早逝,与一个女人有关,这个人就是陆小曼。
陆小曼何许人也?她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她是上世纪初的富二代、官二代,她一生玩弄了3个男人,娶她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不要以为挥金如土,炫富的官二代、富二代,是当今社会出现的,其实早已有之,陆小曼就是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一个。
陆小曼(1903年-1965年人),她的父亲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后来弃政从商,出任震华银行总经理,算得上是一位财神爷型的人物。
陆家有的是钱,让陆小曼不但接受了良好教育,而且接受了西方的教育,据有的材料上说,陆小曼除中国文字颇具造诣外,英文、法文的口语笔译都流畅自然。在艺术方面,除写得一手绢秀的毛笔字外,国画、京戏、舞蹈样样都行。这样的材料不一定准确,我认为有夸大的成分。
1920年,17岁的陆小曼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担任兼职翻译。陆小曼生性风流,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是京城著名的交际花,喜欢玩弄男人,她一生中公开玩的男人有名有姓者三个,最终却没有让自己玩出名堂来。她之所以被列入上世纪30年代名媛:
第一,是沾了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光,她的二婚与徐志摩生活5年。
第二,那年头能读得起书的都是富家子弟,读书的男人都少,女孩子更是凤毛麟角了,当今这样水平的女人多如牛毛。
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叫王赓。
1922年,陆小曼19岁了,陆家夫妇通过一个朋友介绍,陆小曼与任航空局委员、中将军衔、同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一个优秀青年结婚,这个人叫王赓。
王 赓 翁瑞午
王赓年长陆小曼7岁,19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读过哲学、文学,后到西点军校学习军事,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同班同学,留学8年,1918年回国就供职于陆军部,后任航空局委员。既有文化修养又有西点军校背景的年轻人,在军阀混战时期,必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前途无可限量。
王赓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当时上流社会公认的绅士配淑女的婚姻。极有自信和野心的王赓需要一位中西融通,娘家财力雄厚,社交网络广博的太太相助开拓事业。而陆小曼则需要一位将来能给她带来荣华富贵生活的丈夫,这是一桩利益均等的婚姻。
结果证明他们的婚姻是一个悲剧,当一个理想主义者遇到一个现实主义者,一个追求浪漫爱情的女子遇到一个只知道追求事业的男人,婚后生活怎么都不会幸福,这是性格注定。
陆小曼不是母辈那样的名媛淑女,她一知半解地接受了近代的西式教育,又涉足交际圈,过惯了明星一样被捧追的生活,让她再回到家中做贤妻良母,已经不可能。快乐一天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活着已不仅仅是为了家庭,她还要张扬个性,还要找到快乐的感觉,这就是陆小曼从西方学来所谓的新女性。
王赓少年得志,每天忙于公务,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陪陆小曼。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一个尽职的军官、公民、男人。当然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仕途,所有的男人不都是这样被教育的吗?服务于统治集团,为了提升女人应该支持男人,为这样的男人自豪和骄傲。但陆小曼偏偏不是这样传统、刻板的女人,她生活奢靡,简单地说就是不会过日子、不知道过日子,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富二代"。
陆小曼喜欢玩,自己玩没意思,她希望丈夫陪着玩,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不肯和她一起蹉跎岁月,陆小曼就认为王赓不关心、不体贴。
恰在此时,徐志摩留学回国,来到北京。在北京,徐志摩常常与一些朋友来往,其中包括王赓,并认识了王赓的夫人陆小曼。徐志摩是浪漫诗人,陆小曼接受的是西方所谓浪漫爱情,两个浪漫的情种很快擦出了火花。
王赓是个工作狂,陆小曼生性风流,三天两头想到外头游乐,徐志摩一有空就跑他们家里去。王赓一旦遇到事情多分不开身或是懒得出去的时候,王赓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
让徐志摩陪着陆小曼外出游山玩水或钻进灯红酒绿的场合消遣,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陆小曼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也许是没有陪玩,陆小曼在哈尔滨不开心住不习惯,回到北京后与徐志摩肆无忌惮的玩到床上去了。
按理说,王赓出身豪门,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让陆小曼去开支,完全可以让陆小曼过上宽裕的生活。可是,她不安分的内心是不会答应终生只许配给一个男子的,即使这个男子绝对的出色。陆小曼不安分,不但喜欢玩,而且要有帅哥陪着玩,玩浪漫玩心跳。有权有钱就任性,这可能是一部分官二代、富二代的通病。
王赓认为陆小曼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也没有守住妇道人家的本份;陆小曼则认为王赓不够体贴,喝过洋墨水的人还如此古板。与王赓即将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陆小曼已经怀上王庚的孩子。双方家长都希望她把孩子生下来。
陆小曼担心如果把孩子生下来,不但要继续做王赓的妻子,还要做王赓孩子的母亲,婚就离不成了。陆小曼坚决不肯,为了达到与徐结合,同贴身丫环桂贞,偷偷到北京西山,找了一个德国医生坠胎,很不成功,在病床上昏迷了两天两夜才醒过来,导致一生胃胀、心动过速、哮喘等病症。而且德国医生关照今后不能生育,生育有生命危险。陆小曼认为,这是王赓给她带来的,因此极其怨恨王赓。
堕胎——在20世纪初的中国,是闻所未闻的,被认为是罪大恶极。陆小曼则认为为了爱情和自由一切皆可抛,陆小曼的行为印证了一句古话:"最毒妇人心"。
王赓与陆小曼离婚后,没有娶妻,1942年死于埃及开罗。王赓如果不是与陆小曼结婚,也许不会英年早逝。
陆小曼 徐志摩
陆小曼的第二任丈夫徐志摩。
1926年10月3日,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新郎徐志摩,新娘陆小曼早已成了舆论的中心,婚礼上,徐志摩老师梁启超的祝词使得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难堪。他不仅没有讲吉祥话,反而对新郎、新娘痛斥他们不该把婚姻当成儿戏。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富绅,他认为儿子离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再则他不喜欢陆小曼,认为这样的女子肯定品行轻薄,不会给徐志摩带来安定的生活。
徐申如告诉徐志摩,他若想要再婚,必须征得儿媳张幼仪的同意,他一定要亲自听到张幼仪的意见才行。张幼仪是个聪明人,反正都已离婚了,就同意了。过了第一关,徐申如还是不答应。后来,经胡适、刘海粟等人出面周旋,徐申如勉强答应了,但他要求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胡适、刘海粟都是梁启超的学生,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才勉强答应为徐志摩证婚。
陆小曼、徐志摩在花园中游玩
梁启超基于对徐志摩和陆小曼品性的了解,知道他们两个都是用情不专的人,对他们结合的前景并不看好。
梁启超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 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不高兴可以离,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让……"
此时,梁启超的话被徐志摩打断,他带着些怒气却又不敢放肆,只能讪讪地说:"恩师,请为学生和高堂留点面子!"梁启超听了,略微收了火气,接着说:"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梁启超不忍心眼睁睁看着爱徒走向毁灭。
梁启超为此于第二天特意用写信的方式对子女和儿媳敲警钟。
梁启超《1926年10月4日致孩子们》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孩子们: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他的新妇是王赓夫人,与志摩恋爱上,才和王赓离婚,实在是不道德之极。我屡次告诫志摩而无效。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今把训词稿子寄给你们一看。青年为感情冲动,不能节制,任意决破礼防的罗网,其实乃是自投苦恼的罗网,真是可痛,真是可怜。徐志摩这个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老朋友们对于他这番举动无不深恶痛绝,我想他若从此见摈于社会,固然自作自受,无可怨恨,但觉得这个人太可惜了。我又看着他找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给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他能有觉悟,免得将来把志摩累死,但恐不过是我极痴的婆心罢了……我因昨日的感触,专写这一封信给思成、徽音、思忠们看。"
梁启超在证婚讲话中说:"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在《1926年10月4日致孩子们》的家书中说:"我又看着他(指徐志摩)找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给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他能有觉悟,免得将来把志摩累死"。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陆小曼当时已经臭名远扬。
结婚就是组成一个小家庭,生儿育女,日子要一天一天过,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庭不是写诗,不可能天天浪漫,不能坐吃山空,浪漫需要金钱支撑。
梁启超看的很准,两个理想主义者走到一起注定是个悲剧,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好景不长。一个不知道过日子的女人,浪漫过后,就是空虚。
婚后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陆小曼在日记中写道:"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知心的伴侣。"从他的生活方式可以看出,在她的字典里"安乐的家庭"就是挥霍不尽的金钱和整天灯红酒绿,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馅饼是天上掉下来的,根本就不知道过日子,没有家的概念。
陆小曼曾对郁达夫之妻王映霞说: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徐志摩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的爱,最好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境地,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一旦与心爱的女人结了婚,幻想就破灭了,热情没有了,生活就变成了白开水,淡而无味。此外,陆小曼对徐志摩劝她不要打牌,不要抽鸦片也有烦言。
婚后不久,陆小曼就提出移居上海,说是要借十里洋场的五光十色,冲淡在北京积累下来的一身晦气。来到上海,陆小曼很快就成了十里洋场里的常客。
第二年春天,暖风醉人、百花怒放。陆小曼终于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荡漾春心,开始故态复萌。那年头在社交圈混的女人很少,物以稀为贵,陆小曼这个尤物刚投身上海社交圈,便立刻造成极大的轰动。上海是藏龙卧虎之地,许多满清遗老、王孙贵胄、富商巨贾,以及有钱又有闲的世家子弟。于是有人请她吃饭;有人邀她跳舞;更有人出来怂恿她票戏义演。
陆小曼对钱毫无概念,从小就养成了花钱的习惯,不管买什么都是最好的,生活可以用糜烂来形容,在上海百乐门舞厅夜夜笙歌、通宵达旦,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每天的三部曲是打牌、喝酒、跳舞,后来又增加了唱戏、抽大烟。这就是陆小曼在日记中追求的"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知心的伴侣。"这就是陆小曼追求的生活方式。
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后,每个月要花费500——600大洋,相当于今天20000——30000元人民币(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大洋,县长一个月20块大洋)。
徐志摩的父亲是个富商,看到陆小曼如此纸醉金迷、挥金如土,停止了金钱供给,不再填这个无底洞。
陆小曼的放纵行为丢人现眼,让其父母颜面扫尽,父母名义上虽然没有把她扫地出门,但实际上,自与王赓离婚,就断绝了她跟家庭的联系,断绝了她的经济来源。
这就苦了诗人徐志摩,他为了维系"浪漫"爱情,为了满足陆小曼出入高级场所挥霍,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给报刊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甚至还做一些倒卖字画的生意。为了多赚钱,1930年秋徐志摩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的交通可不是现在的高铁,往返一次在车上就三四天。
当时,人均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个月即可挣到几百大洋,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挥霍。
当徐志摩为满足陆小曼的物质享受去四处打拼的时候,陪在陆小曼身边的时间肯定少了。
陆小曼是个贪玩的人,没有男人陪玩就空虚。王赓的悲剧又在徐志摩这上演了,陆小曼的精神和肉体,再次出轨了。
陆小曼酷爱唱戏,捧角儿,花钱如流水。陆小曼体弱,连唱两天戏便旧病复发,得了昏厥症。这时一个有一手推拿按摩绝技的翁瑞午走到陆小曼面前。
陆小曼与翁瑞午(1957年)
有资料说,翁瑞午是清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的孙子,家财丰厚、赋性风流、吃喝玩乐、出手阔绰、挥霍无度,是雅歌集票房的台柱,更有一手推拿的医道本领。通过票戏与陆小曼相识,于是在陆小曼面前大献殷勤,两人常常搭挡演出获得满堂喝彩。有一次陆小曼演出大轴累了,曾经一度晕厥。翁端午施展他的推拿绝技,为陆小曼捏捏揉揉,居然解除了陆小曼的疲劳。于是陆小曼便常常要翁端午为她推拿,感到通体舒服,两人的关系渐入佳境。翁端午又教会陆小曼吸鸦片。这样翁端午在陆小曼身上一会儿上下其手,抚摸揉搓;一会儿又和陆小曼倚枕横陈,对灯吞云吐雾,连旁人都看不过去。
当徐志摩去拼命赚钱的时候,风骚成性的陆小曼把按摩师拉上了床,在展示自己的肉体的同时,内心仍在朗诵着徐志摩写给她的情诗。
然而徐志摩仍以为是为娇妻治病,于是陆小曼得寸进尺,完全不把徐志摩放在眼里,把翁瑞年带回家,在一个榻上对坐抽大烟。当着徐志摩的面与翁端午出双入对,甚至做出亲妮的举动来。当年徐志摩所做的,如今翁端午做得似乎更彻底;当年王庚所难堪的情事,此时徐志摩比王庚更难堪。
1931年11月上旬,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拍电报催促徐志摩南返。17日,徐志摩从北京回到上海,晚上和几个朋友在家中聊天。陆小曼很晚才回家,而且喝得醉眼朦胧。徐志摩窝了一肚子的火。第二天,徐志摩耐心开导劝说陆小曼,陆小曼根本听不进去,正在烟榻上过鸦片烟瘾,突然发起小姐脾气,抓起烟灯向徐志摩砸去,虽然没有砸中徐志摩的脑袋,却贴着额角飞过,打掉了徐志摩的眼镜。徐志摩彻底地绝望了,这一砸或许砸醒了他的浪漫,悄然离家到了南京。19日,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做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北京。登机之前,他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电报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
不想走,还是走了。不想走为什么走了?为什么给陆小曼发这封电报?此时的心情恐怕只有徐志摩明白,陆小曼即使明白恐怕也不能说明白。徐志摩怀着矛盾的心情上了飞机,飞到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遇到漫天大雾,飞机误触济南市长清区固山镇海拔高度仅330米的开山山头,机毁人亡,一代才子就这样在郁闷中结束了一生。徐志摩死的时候只有34岁,陆小曼28岁。
陆小曼的母亲对徐志摩的死说了一句良心话:"小曼害死了志摩,也是志摩害了小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徐志摩没有与陆小曼结婚,不需要为了金钱四处奔波,他也许不会离开前任妻子张幼仪,就能得到家人的经济上的接济,不需要那么劳累,更不会死于飞机失事;同样道理,陆小曼不离开王赓的话,她也必定是个富太太无疑。
徐志摩死后,徐志摩的"粉丝"把陆小曼看成了红颜祸水、男人的毒药,成为众矢之的,原来如苍蝇逐臭的"帅哥"们都躲的远远的,尽量避免与她发生牵扯。陆小曼顶着未亡人的头衔,不得不在社交场所有所收敛。加之也没钱挥霍了,不得不消停下来,终日疏懒困倦,打不起精神,今天向贺天健学画、明天向汪星伯学诗,打发凄清的岁月,很快便憔悴了,最后为生活所迫,连徐志摩《爱眉小扎》和《志摩日记》的版权也卖给了晨光出版公司。
没钱又没能力工作的陆小曼干脆与翁端午同居了,不过比起王庚和徐志摩来,同样出身豪门的翁瑞午不惯着她:
一是他不与陆小曼结婚,"同居的可以,成家的不行",他有发妻,两头照顾。
二是经常教训陆小曼,给她立规矩。
陆小曼男朋友多,多人不赞成她和翁瑞午的这种关系,要她与翁断交,他们来"照顾"。老情人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他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由他包养,陆小曼委婉地拒绝了他的包养要求,她说:"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得无微不至,廿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陆小曼与翁瑞午一起"生活"了20多年。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一直过着傍大款式的"寄生虫"生活,年轻时游戏人生,年老色衰后被人生游戏,晚景凄凉。
在新中国成立的10多年里,陆小曼的生活轨迹没有多大的变化,娇贵惯了,没有勇气工作,只有到了晚年,才出来就任上海文史馆馆员。
陆小曼与翁瑞午的同居生活一直到1965年在上海悲凉去世,享年63岁。
从王赓、徐志摩的悲剧,从陆小曼与3个男人的故事中是否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启示一:陆小曼集吃、喝、玩、乐、放纵与一身;吃、喝、奸、睹、抽,五毒俱全,没有家的概念,这样的女人不适合嫁人,这样的女人嫁谁毁谁。不安分生性风流的女人不管什么样的男人娶了她,结局都是悲惨的,都是噩梦,即使富豪、军中"帅才"、才子,都不能幸免。
陆小曼在徐志摩之前与胡适就有一腿,因为胡适没有像徐志摩那样离婚娶陆小曼,玩玩可以,结婚不成,不但逃过一劫,而且在学术上获得很大成就。
翁瑞午没有娶陆小曼,"同居的可以,成家的不行",并且不迁就她,经常管教她,也逃过一劫。
假如王、徐不与陆小曼结婚,也许他们的人生更精彩,是不是陆小曼给毁了?
启示二:不可把妻子交给最好的朋友来管理。徐志摩与王赓都是梁启超的学生,当初王赓就是忙于军务,希望徐志摩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妻子的精神寂寞问题。
后来的徐志摩也是希望好朋友翁瑞午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妻子身体欠安的问题,结果人间尤物陆小曼把这两个男人都拉上了床。
王庚与徐志摩犯了同样的错误。
启示三:上世纪初国门刚刚打开,打开门窗透进了新鲜空气,也飞进了苍蝇。民国时期是传统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大冲击的时代,首当其冲的是上层社会,西方关于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等等思潮不分良莠盲目效仿。作为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徐志摩自然也不能免俗,他把从书本上读到的西方爱情故事,当做了社会的全部,当做了生活的全部,理想化、浪漫化,付出了生命代价。
启示四:跟着凤凰飞是俊鸟,陆小曼之所以进人那个时期的名媛行列,一是家庭背景,二是沾了徐志摩的光。
什么名媛?其实她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官二代、富二代,娱乐圈里的交际花。
陆小曼的才艺被夸大了,17岁涉足交际花,19岁嫁人了,从那时起集吃喝奸赌抽于一身,就没正儿八经学习过,何来如此多才艺?她是神童吗?
第一,精通英法两种语言,精通到什么程度,按现在的标准是2级还是4级。说她精通英法两种语言,可能是由"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担任兼职翻译"来佐证的,请注意是"兼职",其实是外交部举办舞会时去陪外国人跳舞。
第二,"在艺术方面,除写得一手绢秀的毛笔字外,国画、京戏、舞蹈样样都行。"新中国成立后还办过个人画展,从水平上说只能是会写字、会画、会唱,多样通多样怂,没有一样精的。当今的艺体生和老年大学学员具有此水平的人比比皆是,太多、太多了。
启示五:冲破封建势力、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接受外来文明,更要对中华文化自信,不能丢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掉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的中国传统妇女美德。丢掉优良传统,放纵、游戏人生,结局悲惨。
最近一百年来,因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一些文人把"爱情"提高到就是追求人生最大快乐的地步。君不见,现在整个华人世界的影视、音乐中卿卿我我、靡靡之音泛滥,热衷于表现都市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儿!电视里播放的是这些,流行歌曲里唱的也是这些。小资情调充斥荧屏,难道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种田的、打工的不懂"爱情";难道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都是呆板不懂"爱情"。
"爱情"二字是交际花的万能辩护词,是追求快乐至上的万能辩护词。娱乐圈乌七八糟的事无一例外都祭出"爱情"这块神主牌。
陆小曼自己以及为陆小曼辩护的人也祭出"爱情"这块神主牌,为王赓妻时出轨,把责任推给王赓不懂风花雪月,思想古板、封建,每天除了上下班外,手不释卷,生活固定,只知道追求事业,不会玩、不懂爱情,陆小曼不快乐。
徐志摩是诗人懂风花雪月,会玩、浪漫,陆小曼再次出轨,还是解释为不快乐。
什么是快乐?怎么理解快乐?
王赓留学8年,徐志摩留学5年,难道没有陆小曼接受的教育多?翁瑞午既没留过学也不浪漫,却管教陆小曼20多年,用"爱情"怎么解释?
声明:本人发在头条的文章属于本人原创,摘自网络的图片做了标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评论转发批评雅正,传播正能量,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蒙区汉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