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对晴雨表的意见(不要听风就是雨)(1)

参加某职业资格巡考第二天,继续有心得体会,那就再次体会突破视觉屏障重要性。

监考老师入考场前进行简短提醒,主管负责人强调了几点不可以的事情,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又借助否定句式重点突出,这就是知道不能做什么要比知道能做什么更重要。

其中一条,强调作为监考老师不准带手机进考场,由于第一天发现有违反者,特意郑重提出。

我作为巡考人员,旁听了这个简短小会,受益匪浅。

就这个不可以带手机事情,严禁考生把手机带入考场,也要同样严格要求监考老师不准带手机入场,我们作为巡考人员也是同样要求。

就此,我的体会是这个要求非常类似心理咨询中,凡是要求求助者要做的事情,咨询师首先掂量自己要能做到,并先练习自己去做到,这就是榜样和示范的力量。

比如,你告诉求助者放松练习,可是自己都不熟悉做不好,如何让人家模仿学习呢!

再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比如不准懒惰不能贪玩不能拖拉不能发脾气,扪心自问自己可否做到,只有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父母才会严格要求孩子!

心理专家对晴雨表的意见(不要听风就是雨)(2)

上面唠叨先打住,重要的是写这个眼见为虚的故事。

考生陆续进入考场,我把总结的三条不能做的事情,提前告知巡考考场老师,即考生除一证两纸其他物品不能放在考场、考生手机不能带入考场(对策:入场后考前再次提醒和仪器复测)、考生草稿纸不能带出考场。

这时候有个考场门前,有位年轻男老师在检查考生证件并扫描入场,这时候有手机铃声响起,来自男老师身边走道教室侧的地上低矮搁板上,这里放着考生书包还有物品等。

这时候男老师随即弯腰按了下手机,随即铃声停止!

手机响铃——监考老师按下手机,这是两件事情,前后发生,真实发生,被我看见,这是客观的。

接下来的解读可就大相径庭!

我当时站在一侧,看的真切,心里随即想到:糟糕,这个老师竟然明知故犯,刚刚开会强调不能带手机,他竟然拿了手机。

逻辑推理是:不是他的手机的话,不会如此熟练迅即关掉铃声!既然迅速关掉手机,当然是他的手机!

这就是我的“看见”!

似乎社会新闻中,不乏此类心理逻辑推理,“不是你撞倒的,为何会扶起老人呢!”

确信不疑后,我随即想到,过会该如何提醒这个老师,不能带着手机入考场呢。当然如何提醒不知道,但是知道不能做什么:

一是不能现在就提醒,二是不能公开提醒。

反正时间很宽松,记着这个事情就是,不知道就罢了,知道老师带了手机就要制止,谁叫咱自觉且负责来。

心理专家对晴雨表的意见(不要听风就是雨)(3)

结局大家猜测个差不多,在我转到其他考场再回过来,又看到这一幕,有个考生正在把这个手机装进老师给的信封,再放下去。

原来手机不是老师的,是老师为了避免手机铃声响个不停,立即给关了下手机,找到手机主人后关机关闹铃处理。

这真是让我汗颜,心里庆幸没有急躁处理,要不出丑的就是我了。

随即想到是,“眼见不为实,耳听亦为虚”,不得不服气。

电影罗生门描写的视听不真实,非常形象。生活再次让我深刻体验: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

突破视觉屏障,正是心理学入门的标志!

其实,也不是视觉欺骗了我们(当然颜色是大脑产物),这个件事情说明,欺骗自己的是大脑自动思维,逻辑推理出了问题,把原本毫不相干的先后事件,直接联系为因果事件。

好比电闪雷鸣,其实同时发生,错以为二者先后出现,只因为光速远远快于音速,先看见闪电罢了。

手机响起,老师关机,这两件事情,因为我的自动思维,竟然坚信无疑的组成因果关系,推理出错误结论,典型的“突破视觉屏障”反面案例。

当然,之前听到有老师自私拿手机情节故事,也起到了定势误导作用。

再说一个耳听为虚故事。这个教学楼的厕所,有老式的自动冲洗水桶,应该是感应人影就会进水,因为明显传来水声。如果不知晓,一定非常奇怪,似乎专和自己过不去,是自己引起的。

这就如同常见的感受洗手水嘴,我们见怪不怪,否则也会惊奇。

这些故事,说明不要听风就是雨,不要看见就是真实,不要听到就是真实,切记心理上需要“决策慢一点、情绪稳一点、行动停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