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不论太平盛世还是王朝建立,都离不开人才。没有人才就难以兴邦安国,没有人才就难以平天下。所以不论什么时期,作为一代胸怀天下的君主或者志向远大的俊杰,都希望把人才招致麾下为自己效力,那么我们那些求贤若渴的人物呢?

历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废的人物(有哪些求贤若渴的人物)(1)

1.周文王渭水之滨求贤

说起周文王,不得不说姜子牙,文王为了求贤,放下君王的威仪与自尊,扶姜子牙上舆坐稳,一口气走了二百九十一步,累得气喘嘘嘘稍停了一会儿,接着往前走了五百一十七步,前后相加恰巧是八百零八步,其间,文王停停顿顿了三十七次。这时文王再也走不动了,不料姜子牙突然感慨道:周王朝将有八百零八年江山可坐。文王一听顿时来了劲,问能不能再走一阵?姜子牙摇头“天意不可违”!果真就是文王走得这八百零八步,则奠定了周王朝三十七位君主的八百零八年的统洽。文王走到二百九十一步时的那次停歇,凑巧是东周与西周的分界。

文王从渭水边把垂钓的姜子牙弄到平京之后,西周与姜子牙的命运都发生了根本牲的转折,西周因着姜子牙的辅佐,而成就了推翻商纣统治的大业;姜子牙因遇到姬昌这等明君,才终于有了施展才智的机缘,真可谓相得益彰啊!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历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废的人物(有哪些求贤若渴的人物)(2)

周公,即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过世后,周成王还年幼,周公旦于是尽心尽力辅佐朝政,为了招揽人才更好的管理朝纲,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孔子年轻时就十分赞羡“周公之才之美”。

3.刘备三顾茅庐

历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废的人物(有哪些求贤若渴的人物)(3)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邓县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4.曹操赤足迎许攸

历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废的人物(有哪些求贤若渴的人物)(4)

官渡之战时,袁绍兵力数倍于曹操,曹军战局很不利。此时曹军粮草又告罄,更是雪上加霜。正在这时,袁绍无谋,听信谗言,不但不听许攸的计策,还羞辱他。此时袁绍派拉一个酒鬼去守自己的粮草基地——乌巢。许攸看袁绍不听忠言,知道他必败无疑决定投降曹操。曹操此时正在睡觉,但他一直没有睡着,军情紧急啊!这时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来迎接。两人交谈中,曹操开始还想隐瞒,但许攸已猜出曹操粮草也尽,曹操只好将事情告知。许攸看曹操求贤若渴,彻底决定投靠曹操。于是说出袁绍重地乌巢是软肋,建议曹操去突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按计行事,果然得手。粮草被烧,袁绍军顿时大乱,这一战就成了曹操和袁绍之战的转折点。

5.燕昭王千金买马骨

历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废的人物(有哪些求贤若渴的人物)(5)

战国时,燕国昭王继承王位。他打算招纳贤士兴振邦。他问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说:“让我给您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君愿用千金买一匹良马。可是三年过去,无人入宫献马。 后来一位侍臣带了千金去寻求良马。他花了千金买回来的竟是一副良马骨头。侍臣说:“这样,才表明国君寻求良马的诚意!” 接着,郭隗说:“大王招贤纳士,不妨从我开始。” 燕昭王当即重用郭隗。果然,天下贤士云集燕京。 成语“千金买骨”形容迫切招聘天下贤人。

6.唐太宗任马周

历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废的人物(有哪些求贤若渴的人物)(6)

博州茬平有个马周,其人家境贫寒,却好学上进,读了许多书籍。公元631年,马周迫于生计流浪到京师长安,做了中郎将常何的家客。当时,李世民命令文武百官上书谈论治国得失,马周帮常何列了20多条建议,奏上朝廷。李世民阅毕马周的建议,感到很有价值,满意之余,总觉得这些建议不像一个下级武官提出的。

于是,李世民当面问常何是怎么一回事,常何以实相告。李世民听罢当即派人召见马周。在马周未到官中之前,求资心切的李世民,竟4次遣使去催。经过一番交谈,李世民感到马周的确是一个能够担任要职的人,当场命令左右将他安排在门下省,并授予其监察御史的官职。

马周被委以重任后,果然不负李世民的厚望。每逢奏事,对每一件事情的始末,都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他上奏的事,大都符合实情。后来,李世民又升任马周为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马周兼任两官官职,处理事情更加平和公允,在当时声誉鹊起。

7.萧何月下追韩信

历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废的人物(有哪些求贤若渴的人物)(7)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看累了,休息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