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协和学堂(诺奖大佬不想上学)(1)

胡适协和学堂(诺奖大佬不想上学)(2)

你也许在各种地方看过这张图。

胡适协和学堂(诺奖大佬不想上学)(3)

这是《别样的色彩 – 关于生活、艺术、书籍与城市》第13篇的开头。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来自土耳其,是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图中这句话太火,作为模因(通过模仿等非遗传方式传递的行为),给网友的创造力提供了素材。

输入文字,调整格式,p图覆盖,你就收获了“上班”和“健身”变体。

胡适协和学堂(诺奖大佬不想上学)(4)

胡适协和学堂(诺奖大佬不想上学)(5)

上图出自豆瓣。聚集在“我的‘躺平’哲学”这个话题下的网友们相信低消费与慢节奏是与周遭抗衡的良方。

读一下帕慕克的原文,会发现他笔下不情愿上学的小孩仿佛在写每个人。

正如他接受哈佛大学校报专访时说的:

“The art of the novel is that in writing, you’re talking about yourself while making people believe you’re talking about herself, himself.”

“小说的艺术就在于,写作的时候写的是自己,但要让人觉得是在写他/她。”

文章开宗明义,上来就说不想上学。小孩子委屈可怜的模样跃然纸上。

I’m Not Going to School

《我不想去上学了》

I’m not going to school. Because I’m sleepy. I’m cold.

No one likes me at school.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我太困、太冷了。

学校里也没有人喜欢我。

你会觉得学校和外界是两个世界吗?作者眼里是这样的。校门一关,就仿佛和快乐说再见了。一旦放学,就好像1%电量的手机充上了电,活了。

At school, time just stops.

Everything gets left outside.

Outside the school door.

在学校,时间仿佛静止不动了,

万事万物皆被挡在外面——校门之外。

My room at home, for example.

Also my mother, my father, my toys, and the birds on the balcony.

When I’m at school and I think about them, I want to cry.

I look out the window. In the sky outside, there are clouds.

比如我家的房间,

还有我的母亲、父亲,我的玩具,阳台上的小鸟。

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想念他们,想得要哭。

我看着窗外,外面的天空飘着朵朵云彩。

无论如何,反正不想去上学。每个人都去,作者笔下的小孩儿偏不去,谁劝都没用。作者站在孩童角度的倔强反问甚至有了郑渊洁的味道。

I’m not going to school.

When I go to bed at night,

and I think about going to school the next day,

I feel terrible.

I say, “I’m not going to school.”

They say, “How can you say that? Everyone goes to school.”

我不想去上学了。

晚上上床的时候,

一想到第二天要去学校,

我就感到恐惧。

我说:“我不想上学去了。”

家人就会反问:“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每个人都要去上学呢。”

Everyone? So let everyone go, then.

What’s going to happen if I stay home?

I went yesterday, didn’t I?

How about if I don’t go tomorrow,

and then go the day after that?

每个人吗?那就让每个人去好了。

我留在家里又会怎样呢?

我昨天就去学校了,不是吗?

那我明天不去,后天再去怎么样啊?

不止如此呢,喝奶也是讨厌的事儿。想到上学,奶都变难喝了。有人喜欢他也不行,喜欢我的人我也讨厌——有“凭实力单身”那味儿了。

I’m not going to school, I’m sick.

Can’t you see?

The moment someone says school I feel sick,

I get a stomachache.

I can’t even drink that milk.

I’m not going to drink that milk,

I’m not going to eat anything,

and I’m not going to school either.

I’m so upset. No one likes me.

我不想去上学了,我病了。你看不出来吗?

只要有人一说“学校”这个词,我就感到恶心,

会胃痛,连奶都喝不下。

我不想喝那瓶奶了,我不想吃任何东西,也不想去上学。

我太难过了,没有人喜欢我。

I don’t want to go to school.

There’s one child who likes me,

he’s the only one who looks at me nicely.

Don’t tell anyone,

but I don’t like that child either.

I just sit down and stay there.

我不想去学校了。

学校里有个孩子比较喜欢我,

他是惟一目光友善的人。

但不要告诉别人啊,

就连他我也不喜欢。

我坐着不动,

独自待在那里。

一句话简短收束:

Erasers, notebooks, and pens: Feed them to the hens!

橡皮、本子、钢笔:拿它们去喂鸡!

帕慕克还曾说“I think that most of fiction is autobiographical. 我认为大多数小说(虚构)都是自传性质的。”

《我不想去上学了》里的这个近乎撒泼打滚的小孩是他自己的影子,在文字里哭闹很安全。

搞笑的是,帕慕克可能是不想上学,大文豪托尔斯泰可能是一天都坚持不到——他自个儿日记里写了:

Sep 19th 1858: Decided that one must love and work, and that’s it.

1958年9月19日:决定了,应当爱、应当劳动!就这样。

Sep 20th 1858: Tired. I don't love or work.

1958年9月20日:很累,不想爱,也不想劳动了。

另一位名人胡适,网传他留学期间牌瘾很大,经常连着几天打牌,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

但读过他的《留学日记》就会发现,他每次打牌,当天其实也在学习——或上课,或考试,或读经典。

不难发现,他多数时候根本就没打牌,学习更是排得满满当当。

小偷一懒不妨碍他们成为伟大的人,你或许也该放松下。

卸下疲惫,轻装出发。

这里是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夜听双语,我是双语君。

准时睡觉,晚安。

编辑:李雪晴 左卓

来源:《别样的色彩 – 关于生活、艺术、书籍与城市》

China Daily精读计划来了!

每天20分钟,

带你学英语,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