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信息显示,厦门的“科技集群”、“科技强度”分别位列全球第91位、全球第93位,均为首次跻身全球百强。其中厦门“科技集群”的全球排名较去年提高12个位次,成为该榜单中位次跃升最快的中国城市之一,标志着厦门市科技创新向国际化迈进。

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首次厦门科技集群)(1)

名词解释

全球创新指数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创立,每年对全球约130个国家和经济体的顶层创新能力进行排名。从2007年起,该报告已发布了15版,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创新创造的风向标,也是各国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其中,自2017年起,报告开始对全球排名前100位的科技集群城市进行跟踪分析,发布“科技集群”和“科技强度”排名,对世界上发明人和科学作者最集中的地理区域进行梳理,研究国家层面创新表现的决定因素。“科技集群”是通过分区域专利申请活动和所发表的科技文章来确立的,“科技强度”是通过分区域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活动和每百万人口所发表的科技文章来确立的。

凝聚科技力量打造创新名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领域发生了系统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强劲势头。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总开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委将科技创新确立为全局发展“核心战略”,成立了厦门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确立“高素质创新名城”新定位新目标。厦门市还启动实施了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方向、汇聚资源、培育产业、增添动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首次厦门科技集群)(2)

厦门科技企业加速器二期 图片来源:厦门火炬高新区

厦门市综合创新实力跃上大台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II)2022》显示,厦门入围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在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绩效评估中,厦门进入全国前八;火炬高新区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新区第14位;福厦泉自创区考核评估,厦门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此外,厦门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火炬高新区构建“双创”生态等工作多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厦门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第12位。

标志性创新工程“厦门科学城”启动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全新格局。目前,厦门科学城已引进“厦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院士领衔的新型研究院,建设科学城I号孵化器、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以及全市首个未来产业园(先进制造园),启用首个“创新飞地”-厦门科学城(北京)创新成果培育基地,初步构建形成“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创新飞地+专业园区”产业孵化培育体系。

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首次厦门科技集群)(3)

科学城Ⅰ号孵化器 图片来源:厦门银城智谷

科创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科技自立自强蹄疾步稳。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补足创新资源短板,持续提升科技成果、技术源头供给能力,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质量科技成果加速生成与转化。

能源材料、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如火如荼推进建设中,加快筹建海洋省创新实验室,启动实施“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引进落地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华为、腾讯等20家国字号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研究院项目,建设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等5家国家级分中心……目前,厦门市初步实现了区域创新力量结构性调整。

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首次厦门科技集群)(4)

图为嘉庚创新实验室大楼。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成效初现。近年来,厦门市启动了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培育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柔性电子研究院等支撑性研发机构,组织实施了103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转化1196项高新技术成果,培育176家未来产业骨干企业,初步构建起未来产业创新体集群。

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入选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生物医药产业表现亮眼,相关企业取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国外注册认证超过190项,2021年出口新冠病毒快速诊断产品超200亿元,体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同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产值987.68亿元,同比增长27.2%,即将突破千亿大关。

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首次厦门科技集群)(5)

翔安创新实验室。图片来源:厦门市科技局

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创新

依托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市科技局加大先行先试改革探索力度,构建“双自联动”工作机制,累计推出五批152项创新改革举措,探索形成了“互联网 技术转移”“‘科技信贷 科技保险 科创基金’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等2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案例,全方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大刀阔斧”精简流程、简化材料,不断探索科技经费管理新机制新模式。2019年,厦门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无需申报、直接兑现”惠企政策,如今“免审即享”;探索科技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研发自主权。试行“揭榜挂帅”等新型科技项目生成形式,精准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化科技金融服务,组建厦门市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以“子基金 直投”相结合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

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首次厦门科技集群)(6)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图片来源:业翔民安

科研院所管理机制改革也不断深化。厦门市遴选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院、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医药研究所等四所市属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试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财政性资金由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以资本金形式代持入股并参与建设运营,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厦门市还持续探索推进外国人才管理服务便利化。近年来,组建全国首支外籍科技特派员队伍,创设全国首个“外国人才服务站”和“移民事务服务站”联动平台,全省首创设立“外国人才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联办窗口”,全国首创外籍人才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评价机制,率先开展外籍人才“一卡通”服务和薪酬购付汇便利化试点……相关做法先后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科技部2021年度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

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首次厦门科技集群)(7)

图为外国人才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联办窗口 图片来源:厦门火炬高新区

创新创业生态加速改善

一系列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重磅政策措施相继推出,激活厦门市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聚焦创新创业的痛点、难点,厦门市先后出台“科技创新25条”“成果转化19条”“创新驱动9条”“成果转化新25条”等系列重磅政策,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等一批特区法规,全方位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首次厦门科技集群)(8)

厦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图片来源:厦门火炬高新区

“十三五”期间试点实施的“研发费用补助政策”,有力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2021年度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共有4983家企业申报,加计扣除额223.92亿元,企业数量和总额相比2012年分别增长14.82倍、14.13倍。

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不断集聚。十年来,厦门市深入实施“双百计划”等人才工程,评选“双百人才”1200多人,全市高层次人才总数超过13000人。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39万人。火炬高新区、厦门生物医药港、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厦门大学等四个园区(单位)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厦门多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和潜力的中国城市”。

来源:投资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