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为一个老师,大圣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

“同学们,现在把我们刚讲过的错题改正之后交上来。”

教室一片安静,只有刷刷刷的书写声音,很快,大部分同学都交上来了。还有几个学生趴在那里,低头看着作业,愁眉苦脸的,一直不动笔。

“xxx,你怎么不改啊?”

“我不会。”

“哪里不会?我刚才不是讲过了吗?”

“嗯,刚才您讲了好几道题,我都听懂了,但是现在我读不懂题,不记得哪道题是哪道题了。”

读不懂题?哦,我明白了:他不认识字,没办法独立读题。虽然我刚才读了题,但是他忘记了,自己有没有能力独立阅读,即使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

作为一个妈妈,大圣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

小红妈:“唉,现在的孩子可真辛苦,小小年纪就要学这学那,都没有时间玩了。孩子马上就上学了,我可真是发愁。”

小明妈:“就是。我想了,以后上学苦着呢,趁现在还小,赶紧让孩子多玩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豆豆妈:”哎,新闻可说了,国家给小学生减负呢,都不让布置家庭作业了。”

小红妈:”是吗,那就好了,就应该这样做。小孩子,搞那么多压力干嘛?”

豆豆妈:”可是我听我邻居说,他们家孩子小时候什么都没学,现在上学跟不上啊,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啊?”

小明妈:”对啊对啊,我同学的孩子,还没上学,就识几百个字了。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教的。”

小红妈:”啊?几百个字?我家孩子好像还认不了几个字呢!这可怎么办!”

三个人一起转向我:“你是老师,你给我们说说,上学前到底应不应该识字?识多少才够啊?”

我说:“能识当然识,越多越好啊!”

“啊???”

我捂着嘴笑。

三个人明白过来:“滚!”

我正色道:“不开玩笑了,我真的觉得,上学前能认识一些字,对上学的适应和学习有好处。数量嘛,不必有局限。孩子有能力有兴趣,多认一点儿也没关系啊!如果目前只为了上学的适应,那可以先认识一些基础字,1、2百个就够用。”

我还是详细给你们说说吧!

02

上学前到底要不要识字?

如果非要给一个明确的回答,那大圣老师会回答:。奉劝大家,最好不要有幻想:我孩子聪明,上学前不识字,也能跟得上、学得好!跟得上可能跟得上,学得好就未必了!

为什么呢?

不是有规定零起点入学吗?

不识字不行吗?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2)

从我20年的教学经验来看:

首先,一般来说,生活条件有一定保障的家庭,现在的孩子上学之前,完全不认识字的应该很少(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特殊家庭,我不了解)。因为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字,或者孩子翻看书的时候,家长可能会随机告诉孩子这是“人”字,这是“山”字。

其次,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作基础,学习起来更轻松,也就更有效、更自信。

为什么说更轻松呢?

我并不是说,因为他提前学过了,不用学了,所以轻松。而是说,书上会有很多的字,这些字并不在一年级的识字要求范围内(范围后面我会说),但是为了把要学的知识讲述清楚,不可能完全不用这些字。那孩子如果认识其中的一部分,当然看起书来、学起来更轻松。

为什么更有效?

就像文章开头我说的那种情形,几乎每一天、每个班、每一届,都会出现。孩子认识一部分字,加上老师读题、讲题,就能够读懂题意、正确解答。如果上学之前真的一个字都不认识,上学之后光学书上指定的字,那做题的时候,遇到不在范围内的生字,就完全没法读题,还怎么做呢?就算老师读了,也做不到短时间内就记住和理解啊!

为什么更自信?

学得轻松、老师一讲我就会,别人不会但我会,孩子自然就自信。自信不可能天生,而后天的培养,必须使孩子具备真正的能力,并不是简单、空虚的鼓励。“你自信一点儿,大胆一点儿!”这种话是没用的。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3)

再次,一般来说,学前有一定的识字量,其实是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

儿童教育专家蒙太梭利有一个概念,很多爸爸妈妈都知道的——“敏感期”。当然,孩子也是有识字的敏感期的。如果经常陪伴孩子,你会发现,在某一个阶段,孩子会对遇到的字很好奇,会主动问:

“妈妈,这是什么啊?”

“这是字,汉字,宝贝儿。”

“汉字是什么?”

“是我们中国人的语言。”

“那这是什么字呢?”

“这是‘人’字。”

“这个呢?”

“这是‘妈’字”

“哦,我知道了,就是妈妈的妈。”

“对,宝贝儿真棒!”

过了几天,有一天看另一本书,或者在外面某个地方,孩子突然兴奋地喊:

“妈妈你看,那个字不是‘人’字吗?”

这样的对话,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孩子练习了理解力——妈,就是妈妈的妈,练习了观察力——妈字“长”这样,“人”字长这样,练习了记忆力——这次我问了,下次我有没有记住。

这样的孩子,学习起来更容易“上手”,就是说,很快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相反,那些上学之前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孩子,很多都是对学习没什么概念,也没什么兴趣的,上学之后,别说学会知识、记住知识了,就连调动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难。像我们低年级的老师,都会用各种方式方法,在一上课的时候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看个图片啊,听个歌啊,猜个谜语啊,但是有的学生,无论怎么调动都没反应(我要哭了),他们学习好的可能性能大吗?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4)

然后,学龄前孩子,识字的最直接作用,就是在上学以后,帮助理解题意,从而更好地答题。

上学以后,笔头练习题是不可缺少的,有很多家长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在家都会做的,怎么到了学校反而不会了呢?

其实,是因为孩子不识字、不会读题、不理解题意

在家里,家长帮助孩子读题,甚至还讲题目的意思,一遍不明白就再讲一遍。

而在学校里,开始老师会读题,会讲题目要求,渐渐地,就会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题的能力了。不会每道题都读题目要求,不会每道题都讲题目的意思是什么。那不识字的学生怎么完成呢?

最后,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孩子就可以进行独立阅读了。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多说都不为过,能够早点儿独立阅读,绝对是给孩子打开了另一扇世界的大门。

后台回复:幼小衔接资料,会得到相关资源的下载链接

03

好,我们重新确定了我们的认知:上学前有必要识字。那么,识哪些字呢?

一句话回答,

1.书上规定的,

2.教科书上出现过的,

3.感兴趣的、遇到的所有字。

敲黑板:这3个部分是有先后顺序的。

如果你时间有限,只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上学,那可以先去认识书上规定的生字。

现在语文书全国统一了用部编版,网上能够查到电子教材,也能买到教科书。书后有识字表和写字表。

识字表中的字,就是要求认识就行,不要求会写,考试的时候不会让写、让组词。意思就是说,如果出现在一段话中,孩子应该认识,不影响阅读和理解,考试最多考选择正确的读音、连个线啥的,不会让用这个字组词造句写一段话。这个字写错了,理论上是不扣分的。

下图就是部编版一年级的会认字。

一年级上册:会认字300个。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5)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6)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7)

一年级下册的:会认字400个。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8)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9)

看着也不少吧,好在很多会写字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写字表中的字,就是所谓“三会字”、“四会字”,意思就是说,不但要认识,还要会写、会用。知道读什么,能准确注音,能准确书写,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会用这个字组词造句写一段话,将来写作文。

下图就是部编版一年级的会写字。

一年级上册会写字:100个。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0)

一年级下册:会写字200个。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1)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2)

咱们这篇文章只谈识字,那就是认识就行,把这2个表中的字,都认识,绝对就能顺利完成一年级的学习

但是注意了,书上的识字表,也只是一个人为划定的范围,并不是说这些字把书上出现的生字全涵盖了。也不是说这个表之外的字,就不出现在教科书、练习题中了。

比如:一年级入学语文第一课,这篇课文(其实就是这首歌的歌词)中:

歌、空、照、爱学习、爱劳动,都不在上册的会认字表中。那就不需要认识了吗?既然出现了,能认就认呗,实在认不下来记不住也没关系,先有个印象,混个脸熟,也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所以,有能力、有时间的孩子,可以多认识一些教科书中出现的生字。进而,扩展到所有身边出现的生字。

后台回复:幼小衔接资料,会得到相关资源的下载链接

04

重点说说怎么识字

据我了解,家长们常用的方法有:

l看书

lAPP

l生字卡片

l识字玩具

我听说过有的家长讨论什么识字书好,什么识字APP好,买什么样的生字卡片。

大圣老师自己给孩子用过的识字书有:《学前快读600字》,还有迪斯尼分级阅读的1、2级(后来感觉没有这个必要了,就没有继续读这套书的后面几个级别)虽然识字书看得很少,但是平时的亲子阅读很多,所以不知不觉孩子就认了一些字。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3)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4)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5)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6)

识字APP一个都没用过,觉得不利于视力保护,也觉得没必要。

生字卡片买过一个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目的是用来检测孩子的识字量,我看他认识了一大部分,就放心了,从头到尾没有专门教过识字。

大圣老师个人用得最顺手、最轻松的,也是我最推崇的识字方法有2种:识字玩具、生活中识字,可以同时使用

识字玩具,用过这种:识字手抓板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7)

还有一些没用过的:识字多米诺骨牌识字积木。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8)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19)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20)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21)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22)

大圣老师用的最多的就是生活中识字。操作起来很简单,我就是在生活中遇到汉字顺手告诉孩子。

1.培养孩子对字的感觉。

一开始遇到有字的时候,我会指给孩子看,然后告诉他:这是“幼儿园”、“麦当劳”、“小小智慧树”、“首都博物馆”……这就让孩子对汉字有了一定的敏感,至少看到这种符号,知道这是字。

孩子知道了这是字以后,再遇到就会主动问:“妈妈,这是什么字啊?”

还会主动联想

这是“大酒店”。

“哦,大就是大小的大吗?”

这是马路。

马,就是大马的马,骑马的马吗?

2.衣食住行中识字。

……

这样的时候,顺便读一读,指给孩子认一认。

不必强求孩子当时就记住,每次见到都说一说,孩子就对字有了感觉,慢慢提高了识字的敏感和能力。单这几项,一天就能接触至少十几个字。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23)

注意的是:

这种方法,不是集中识字,而是生活中识字,具有随机性,和非强制性,以培养孩子对字的敏感性、兴趣、熟悉程度为主,不是非要让孩子记住,反而破坏了孩子识字的兴趣。

这一项不用特别安排学习时间,渗透在生活中即可。

3. 根据孩子的兴趣识字。

比如有一段时间,孩子喜欢看动画片《葫芦金刚》,可以把这里面的人物名字打印出来,让孩子认一认。

孩子最近喜欢《西游记》,可以把里面人物的本领打印出来,让孩子认字。

孩子喜欢唱某一首歌,可以打印歌词,让孩子认字。

孩子喜欢画画,可以把他喜欢的绘画作品、画家的名字,打印出来认字。

孩子喜欢玩乐高的,在学习乐高课程的时候,可以看学习卡片,顺便识字。

把孩子班级的同学名字打印出来,也可以进行识字。

还可以画出字、用粘土捏字、用积木摆字……

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增加识字的趣味性,用孩子熟悉的语境帮助理解记忆,不用单独安排学习时间

识生字的识字方法(上学前要不要识字)(24)

4.教孩子识记生字的方法。

比如:

有的字可以编个口诀:王奶奶、白奶奶,一起坐在石头上——碧。

通过偏旁来记字: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拍、打、提、挖等。

通过组词来记字:葡萄、同学、青蛙、蚂蚁。

给自己会认的字加一笔 / 减一笔(当然也可以加两笔/减两笔):大加一笔就是天,白减一笔就是白。

5.用生字卡片玩游戏

喜欢用生字卡片(或者已经买了生字卡片的也别浪费)的,可以用这些小游戏帮助孩子识字。

(1)打扑克。每人随机拿几张字卡,轮流出一张考对方,认出来就拿走,认不出来就过。谁剩下的字卡多,谁就赢了。

(2)在字卡中,找到可以组成词语的字,组组词

(3)找出几个字,拼成一句话

(4)在字卡上别上曲别针,自制小杆玩“钓鱼游戏”。

(5)字卡跳格子

(6)字卡下棋。字卡任意摆成一个形状,掷骰子轮流走,走到一个格子,如果认出来字,就可以再前进一格,认不出来就倒退一格,或者停掷骰子一次。(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识字,所以规则可以自己制定)。

(7)把字卡用磁铁贴在墙上,有事没事看几眼。

总而言之,识字的原则就是:重复出现、结合语境、尝试运用。不用给自己和孩子太大压力,没事儿就认几个,一次记不住就下次再记,见得多了,用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