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苏格拉底

《楚门的世界》自1998年上映以来,就一直受到观众的重视。豆瓣100多万人参与点评,评分高达9.3分。这部电影在二十年之后再看,仍然对观众具有启示意义,当之无愧是经典电影。

很多人解读《楚门的世界》时,是从“逃出牢笼”、“追求自由”等角度去理解,看到的是楚门挣脱束缚的决心和行动。而我却想以“他者理论”来探讨楚门逃离桃花源的深层思维逻辑。

楚门的世界里告诉楚门真相的人(楚门的世界从他者理论)(1)

《楚门的世界》

在西方哲学史中,“他者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代哲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侧重点。萨特在《存在与虚无》里对这个理论做了概括:他人是注视着我的人,而我就相应地是被他人注视的对象,即我为他存在。可以说,他者与相对应的我者,形成辩证对立关系;而看与被看形成权力关系(看是强方,被看是弱方)。

楚门的世界里告诉楚门真相的人(楚门的世界从他者理论)(2)

落入“他者”弱势地位的楚门

楚门从一个小胚胎开始,就被《楚门秀》制作人基斯督选定为主角,成为世界的目光集聚点,观众带着赏玩、同情、探究的态度,看着楚门出生、成长。

楚门出生在桃花源,一个巨大的美轮美奂的摄影棚。他一直在这里生活。无忧无虑的童年,长大后轻松的工作,还拥有身材优美的金发美女妻子,从来不责备他的妈妈,有困难就出现的铁哥们友善的邻居,一切都很美好。只有一件事情让楚门感到遗憾,就是一见钟情的姑娘罗兰突然消失不见了,他心里一直想念她。我想,让楚门念念不忘的,除了爱情因素,还因为罗兰是桃花源里唯一让他感到情感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温暖。

而他所在的仿真完美世界里,一切都很好,一切都恰到好处,但唯一缺乏的就是温暖,因为温暖无法仿制。妻子永远挂着笑的脸,铁哥们的友谊,慈祥的母亲,都没有带给他温暖。

楚门的世界里告诉楚门真相的人(楚门的世界从他者理论)(3)

美丽的妻子,慈祥的母亲

楚门一直快乐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车子里的广播电台突然被杂乱的信号干扰,楚门听到某节目组导播的声音传进来,才蓦然起疑。接下来各种疑点逐渐浮现,楚门渐渐知道有人监视他,便决定要去斐济找罗兰,当年带走她的人说罗兰要去斐济。

感到羞辱是楚门扭转命运的转折点

许多观众觉得,楚门准备去找罗兰,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而我却认为,这只是表面理由,是情节合理化发展的需要。实际上,楚门从起疑心开始,就觉察到四周的人在说谎、在演戏,他有着被蒙在鼓里的羞辱和恼怒。当妻子莫名其妙拿起一包可可粉说着广告词,他就知道有人在看他。

楚门的世界里告诉楚门真相的人(楚门的世界从他者理论)(4)

妻子梅丽尔手拿可可粉,说着广告词

被观众注视着,被制作人操控摆弄着,被限制在自我不在场的情况之中,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楚门不再是自己,他成为“物”而非人。在“他者理论”里,“他者”代表弱势的、次等的、被操控的人群。在众人的合谋下,用谎言欺骗他,他被控制监视了三十年。意识到自己前三十年的生命仅仅作为作为娱乐元素提供给观看者,楚门感到莫大的羞辱。这种羞辱是楚门逆转被物化处境的最主大动力,也是他出逃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楚门的世界里告诉楚门真相的人(楚门的世界从他者理论)(5)

楚门驾驶帆船逃离桃花源

法国思想家福柯指出,物理性的空间可以构成一种隐秘的权力机制,能够持续不停地监视空间中的个体,将其打造成一个新的主体。也就是说,在桃花源这个“全景敞式”物理空间里,基斯督每天二十四小时对楚门进行不间断地监督,把他打造成一个没有个人主体意识的观赏体,提供给观众们欣赏。而这也形成一种权利机制,作为“被看”的楚门,自然成为弱势一方,基斯督则是高高在上的一方。

楚门出逃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扭转这一权利关系局面。

在经历殊死一搏之后,找到桃花源的出口,楚门踏上通往真实世界的楼梯。

引发思考的意象和符号

影片中,导演精心安排许多充满隐喻的符号和物象,目的是达到串联情节、烘托氛围的作用。也为影片增添了趣味,也引发观众的思考。

影片一开始,一个物体从天而降,是桃花源上空充当星星的聚光灯。上面清楚标识Sirius(天狼星)和Canis Major(大犬星座)。我们知道,天狼星是大犬星座里的一颗星,以此告诉观众楚门的处境:被桃花源包围着。

主人公的名字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区别于桃花源里的演员,他是真实的人。第二层是,他要找回真实人生。

楚门和罗兰在图书馆聊天,看到罗兰衣服上别着一枚胸章,上面写着:How’s it going to end? 意思是,这一切将如何结束?这行字暗示了故事的结局:这一切可能无法结束。楚门逃离桃花源,又走进另一个未知的、危险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里告诉楚门真相的人(楚门的世界从他者理论)(6)

胸章:这一切将如何结束?

惊悚大师希区柯克非常善于利用楼梯来营造恐怖气氛。当人物逐渐走上楼梯时,即将而来的、未知的恐惧随之攫住观众。在《楚门的世界》接近尾声的部分,楚门走上长直的楼梯,这个意象很值得玩味。楼梯直而高,而非曲折旋转向上,暗示楚门一定要逃离桃花源的决心;楼梯往上而非向往下,暗示楚门心里认为真实世界就是快乐天堂。

然而,跨上楼梯最后一级,楚门立即没入黑暗里。影片看到这里,才是最意味深长的一幕。它让我们思考,逃出生天后,就真的能拥抱光明吗?走进真实世界里,或许又陷入另一个黑暗的假象中。正如那枚胸章所写的,这一切将如何结束?或许这一切无法结束,出离桃花源,走进另一个未知世界,终将无休无止。

楚门的世界里告诉楚门真相的人(楚门的世界从他者理论)(7)

楚门即将没入黑暗中

另外还有宗教符号。基督教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泉,它深深地影响了西方哲学体系构建。

“楚门秀”节目制作人基斯督(Christof)暗指基督,他一手创造了楚门,为他安排、打造一切。楚门的一举一动皆在这位“创世者”之眼中。

楚门看到结婚照里,妻子梅丽尔食指和中指交叠,表示“我在撒谎,请主原谅”。

楚门驾驶一艘帆船逃离,这艘船以Sante Marie命名,意为:圣母玛利亚。帆船也暗喻为诺亚方舟。在《圣经》创世纪中,人类和各种动物乘上诺亚方舟,来躲避由上帝制造的一场大洪水灾难。影片中我们看到,楚门在海上遭遇的那场风暴,正是由基斯督制造的。另外,船头是一个老鹰头像。基督教里,鹰代表神的儿子。由此可见,这艘充满宗教意味的帆船,暗指楚门生命受到考验,但最终会获得救赎。

结语

《楚门的世界》披着喜剧的外套,实则是一部哲学电影,每一个观众都与它产生情感共鸣,触发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楚门在前三十年生命里,未能省察自己,不可掌控自己的生命走向,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落入“他者”的弱势地位。在他觉察之后,就展开夺回“自我”的殊死搏斗。

影片最后留下一道思考题: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我掌握对自己的自主权。但要如何让这一生过得有意义,如何有智慧的面对难以预测的未来,是我们都需要去深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