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研究夏朝历史,不可不知的就是商汤伐夏。商汤,又名天乙汤,是商王朝的奠基者。商汤伐夏之事,屡见于先秦典籍,然而年代久远,其地名多不可考。商汤伐夏的重要事迹,有伐葛,伐有洛,景亳之命,征韦顾,征昆吾,鸣条之战等。然而到今天,商汤之都城亳在哪还无定论,二里头是不是夏都也存在争议。经过一年多的考证,真知堂发现,古人诚不我欺。景亳之命的亳就在山东曹县土山集遗址。商汤在此地和东夷结盟,实力大增后,征讨韦顾,灭昆吾,最后翦夏成功。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1)

商汤翦夏的历史过程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流传下来最可靠的王朝。但在商朝建立之前,还有一个夏朝存在了数百年。这事,在周武王灭商后,周公对商遗民的训诫文诰中有详细记载:

而西周时代,商朝遗民所做的《商颂》,也详细说明了商汤确实是从夏桀手上夺取了天下。”

从考古学来分析,在代表早商文化的郑州二里岗文化之前,有一个偃师二里头文化古国,曾经占据了以豫西、晋南为主要地区,包括陕西关中东部,豫东大部的广泛区域,面积接近20万平方公里。而二里岗文化郑州商城的陶器研究表明,二里岗文化主要来源于下七垣文化,二里头文化,还包括一部分岳石文化因素。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2)

郑州二里岗商城遗址

以上证据表明,郑州二里岗商城,就是早商遗址。至于它是不是商汤所建的都城亳,学术界争论很大。真知堂认为:

郑州地区的大师姑遗址,就是史料记载中的有洛国都城。商汤短暂占领有洛之后,曾经渡河到了河南温县,却没有站稳脚跟,被来自郑州以南的许昌的昆吾攻击,迫不得已退回了河南杞县(最初的亳)。后来商汤在景亳,和东夷结盟实力大增,于是征伐夏朝诸侯国韦国和顾国,并灭了昆吾国。大军进到夏桀故都偃师二里头。站住脚跟之后,商汤西进,从山西运城风陵渡渡过黄河,和夏桀大战于运城(桀都安邑)。夏桀战败逃亡,后被俘流放,夏朝灭亡。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3)

要论证这个全过程,文献和考古相结合是关键。关于商汤之亳,真知堂考证,最早的商汤之亳,在河南杞县鹿台岗遗址,详情见下文:商汤灭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学者:这座二里头时代晚期遗址就是亳

那么,还有一个景亳和西亳又分别在哪呢?

先说西亳。

由于目前,对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掘无法完全搞清楚两座商城的年代。则两座商城建城的早晚有争议。一般认为,偃师商城略早于郑州商城。从考古发掘证据来看,偃师商城紧邻被学界视为夏都的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且商城规模远小于郑州商城。而这个商汤三亳之说,则来自后人。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4)

郑州商城演变图

真知堂认为:

亳,乃商代都城之总名。商汤最早迁于河南杞县鹿台岗地区,以此为亳。从郑州败退后,退到山东曹县地区,是为景亳。在曹县休养生息和东夷联盟后,商汤伐韦顾,灭昆吾,占领了大夏旧都二里头,然后以二里头为基地,夷夏联军西进伐夏,与夏桀之军战于运城鸣条岗。

偃师商城,则是商汤灭夏后在二里头边上建立的新都-西亳。郑州商城,则是商汤死后,太甲和伊尹建筑的新都!夏商之际实际上有四亳!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5)

偃师商城演变图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6)

商夷结盟的景亳之命

历史上关于商汤都亳的记载不多,也没有太甲和伊尹建筑新亳的记载。考虑到从河亶甲迁都相(河南安阳内黄境内)后,商人一直处于迁都之动乱,直到盘庚迁殷才稳定下来的现实,早商的历史早已散轶,当无疑义。

所以,商汤到太甲(伊尹)时代,商人曾经分别以河南开封杞县鹿台岗,河南郑州南关外,山东曹县土山集,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郑州二里岗为主要聚居地。这四个地方。都被称为亳。

其中,最关键的是商汤起家的七十里之亳,以及商汤大会诸侯的景亳之所在。

搞清楚了七十里之亳和景亳所在,则商汤伐夏的全过程就昭然若揭了。那么,如果如真知堂考证的开封杞县鹿台岗下七垣文化遗址确为商汤之初亳的话,那么,商汤败退的景亳又在哪里呢?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7)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谓景亳之命。

景亳之命的最早记载,来自《左传昭公四年》。鲁昭公四年(前538年)六月,楚灵王在申大会诸侯。大臣椒举曰:"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此事,在今本《竹书纪年》亦有记载。

这个景亳到底在哪?历史上没有正解。《孟子》称'汤居亳,与葛为邻。'而根据《地理志》记载:“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是也。”则葛国应该在今天河南商丘梁园,此地也确实有葛的遗址。这也是真知堂以杞县鹿台岗遗址为商汤初亳的重要依据。

景亳在哪?此地当有景山。《诗经商颂》曰:“涉彼景山,松柏丸丸。”景亳又称北亳或蒙亳,一般认为此地在山东曹县南,河南商丘北。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所谓 景薄 为 北亳 矣, 椒举 云‘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者也。”

今天的山东曹县土山集遗址,则被视为景亳之地。此地有汤陵。

《史记·殷本纪》正义:"宋州北五十里大蒙,汴水流经图城为景亳,汤所盟地。"

《水经注·汳水》:"汳水又东迳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蒙,疑即蒙亳也。"

《太平寰宇记》:"梁国有二亳,南亳在谷熟,北亳在蒙,汤会诸侯于北亳,即蒙之北亳也。"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8)

史料记载,景亳之会后,商汤先后伐韦顾二国。那么韦顾二国又在什么地方呢?

韦在今天的河南滑县。即豕韦。《正字通 韦部》曰:“韦,豕韦,国名,今滑州。”也就是今天的滑县。

顾,在河南范县,《左传 哀公十一年》记载:“公及齐候,邾子盟于顾。”《元和郡县图志》曰:“故顾城在县东二十八里,夏之顾国也。”

商汤从曹县北上130公里到范县灭顾国,再西进100公里灭韦国,从而彻底的解决了后顾之忧。从顾国再往西南进140公里,则又回到了郑州。

至此,我们可以完整的还原商汤灭夏之前的路线图:

第一步:商汤从北方南下到代东夷与夏交界处之河南杞县定居,是为初亳,灭葛。

第二步:商汤西进郑州灭有洛。

第三步:商汤渡过黄河灭温。

第四步:许昌之昆吾进攻郑州,商汤撤退到杞县东北80公里外的曹县土山集,和东夷结盟(景亳之命)。此地为临时都城,是为景亳。

第五步:商汤北上伐顾(河南范县)。

第六步:商汤西进伐韦(河南滑县)。

第七步:商汤回师郑州,南下许昌伐昆吾。

第八步:商夷联军西进偃师,占领二里头。

第九步:商夷联军走崤函古道西进,在风陵渡渡过黄河,从西面进攻运城(桀都安邑),夏桀败逃。

第十步:夏桀被俘,商汤建都于二里头边上的偃师商城,是为西亳。

第十一步:商汤死后,伊尹、太甲执政,建设新都,是为郑亳。

所以,商之代夏,实际上是夷商联盟战胜了夏王朝。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9)

商汤伐夏关键点地理位置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10)

商都亳的考古学佐证

河南杞县鹿台岗遗址,郑州南关外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均存在着下七垣文化与岳石文化共处的现象。而山东地区不见代表早商文化的二里岗下层文化遗存。

这个现象其实从一个侧面证明:

商汤(下七垣文化)确实是联合东夷(岳石文化)一起攻伐了夏国。

所以。郑州二里岗文化早期,是东夷和商人和平共处的蜜月期,此地发现大量的岳石文化因素陶器。

《墨子非攻下》曰:“汤奉桀众以克有,属诸侯于薄,荐章天命,通于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

《逸周书 殷祝解》曰:““汤放桀而复薄(亳),三千诸侯大会。”

而商汤灭夏的功臣伊尹,是来自有莘氏。这个有莘氏,即曹县莘冢集先商遗址。

“莘冢集遗址:位于曹县城西北十八华里,莘冢集的东南角。旧县志载:"......夏本有莘国,伊尹耕此,与陈留莘城为兄弟之国"。从1979年发掘的情况来看,该遗址上层是先商文化堆积,约相当于河南龙井山文化晚期;下层发现了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大汶口文化类型的堆积物。”《莘冢集遗址》

商汤居杞县鹿台岗,距离山东曹县莘冢集不到90公里,完全符合史料“商汤娶妻于有莘氏,伊尹为有莘氏滕人”的记载。

这也是商汤为何撤退到曹县土山集(景亳)的根本原因(此地是商汤妻子之国。)

三国时代《皇览》记载:“汤王陵在汉薄县东北三里,成四方形,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处平地。”《水经注》记载,汉哀帝建平元年,皇帝曾派遣使臣祭拜汤陵。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11)

结语

大约公元前1622年前后,商汤率领族人从河北磁县下七垣一带迁居河南杞县鹿台岗(初亳),和东夷,夏葛杂居,并去了山东曹县地区有莘氏女为妻,和东夷结盟。伊尹以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商汤灭葛之后,西进郑州,灭了夏之诸侯有洛(大师姑古城),并短暂定居此地(南关下遗址)。商汤以郑州为基地北渡黄河,灭夏之诸侯温国,随即被位于河南许昌的夏之昆吾国袭击,被迫撤退到了杞县以东的山东曹县。

商汤在曹县土山集(景亳)召开诸侯大会,取得了岳石文化东夷古国的全力支持,随即北上消灭了下七垣文化辉卫类型古国顾和韦。并以韦顾之民为军,南下郑州,形成了考古学上“下七垣文化漳河型,岳石文化,下七垣文化辉卫型”共同消灭二里头文化”的现象。

商灭夏的地缘背景 早商一共有四个都城(12)

下七垣文化南下示意图

再往后,三种势力南下灭昆吾,西进攻击二里头。二里头遗址的第四期,就是夷商联军在二里头休养生息形成的文化现象。

最后,夷商联军西进渡过黄河,来不及建城的夏桀,匆忙迎战,战败后逃亡。后被俘,商汤流放夏桀于南巢。并迁夏社,建都于二里头之东,是为西亳。

商汤死后,伊尹和太甲执政,国力强劲。考虑到郑州的地理位置之险要,在此建设新都,是为亳!也就是今人所说的郑亳。

以上,就是商汤伐夏前后建立四亳的历史真相。

河南杞县鹿台岗(商汤最初立国之地初亳),河南郑州南关外(商汤灭有洛之后的立脚点),山东曹县土山集(商汤败退到有莘氏之地休养生息召开景亳之会的景亳),河南偃师二里头商城小城(商汤灭夏后初建的都城西亳),郑州二里岗商城(商汤或太甲。伊尹时期建筑的大都亳)。

《诗经 商颂》曰:咸有九州,设都于禹之绩。咸就是商汤的名字,《尚书》有《咸有一德》。禹之绩,就是夏禹之旧都,夏禹来自河南王湾三期文化,伊洛河地区就是该文化核心区。所以,偃师商城应该是西亳。早商就有两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