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戏现代戏的创作现状谈起

孙红侠

戏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文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穿20世纪和新世纪以来创作实践的伟大历程。在戏曲现代化这一进程中,少数民族戏曲的发展一直深受重视。但由于各个民族剧种存在的状态差异性很大,现代化的程度也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发展水平也呈现出差别。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目标的进一步落实,少数民族戏曲也由民间状态逐步走向都市的剧场、走向国际舞台,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和变化,逐渐转化为既具有现代思想价值又具有民族性的舞台艺术形式。

藏戏的由来和特色(古老藏戏的现代光芒)(1)

藏戏《次仁拉姆》剧照

藏戏,是中国少数民族戏曲重要的组成之一,种类多样(如青海藏戏、黄南藏戏等)、形态各异,表演细腻精美、身段独特,体系精深,不仅在西藏地区深受观众喜爱,在北上广等地也有大量戏迷粉丝。近年来,现实题材现代戏创作一直是创作实践的重点,以现实观照表现时代巨变和时代精神,是包括藏戏在内的所有少数民族戏曲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自觉的艺术追求。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之下,藏戏创作中涌现了很多新编现代戏作品,体现出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体现出少数民族戏曲的现代转化。这些都值得关注和探讨。

藏戏是一门集说唱、表演、歌舞、文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距今有600余年历史,被誉为“西藏文化的活化石”。1959年,散在各处的觉木隆(注:村落名)艺人成立了在拉萨市政府领导下的藏戏队。此后,藏戏就开始了现代戏的创作实践,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解放军的恩情》《幸福证》《农牧交换》、80年代的《阿妈加巴》《交换》《古卓玛》《婚礼上的贵客》、90年代的大型藏戏《仓决的命运》以及2005年的综艺藏戏《万里高原千里春》等都曾是在当时产生过一定影响力的现代戏作品。

正是这些藏戏现代戏创作经验积累,使得藏戏近年来的创作呈现出新气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的《次仁拉姆》、国庆献礼剧目《藏香情》、入选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的《金色家园》以及《六弦情缘》等都是近年来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些新编戏立意鲜明、主题昂扬,舞台形式充满了浓郁的现代色彩,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剧作的创作观念无不呈现出对藏戏传统的尊重与坚守,对藏族文化资源的尊重与现代转化,体现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与立场。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2019年创作上演的现代戏《次仁拉姆》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剧目,这台新编现实题材藏戏在很多领域都代表了近年来藏戏现代戏创作的最高水平。

《次仁拉姆》取材于真人真事,是普通藏民次仁拉姆从苦难走向新生的生命历程的讲述,更是以个体的经历浓缩西藏民主改革宏大历史变迁的作品。1926年出生的次仁拉姆,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劳动模范,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感动西藏”人物之一。这个降生于牛棚的西藏女性,6岁起就是农奴时期西藏领主的“朗生”——也就是奴隶,她的劳作与屈辱、磨难与命运是千千万万藏地农奴的真实缩影。1959年,次仁拉姆和百万翻身的农奴一起迎来了西藏民主改革的春天。从身份到心灵都获得了重生的次仁拉姆,为新的社会与新的生活投入了她全部的热情。作品用藏戏的艺术形式再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回答了百万农奴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跟从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再现了千百万农奴走出奴隶社会的黑暗,走向翻身解放和致富,走向尊严与文明的历程。

《次仁拉姆》这样的题材选择,故事本身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是该剧的创作者没有止步于题材和内容的优势,不仅以文学意图回应了时代的精神和创作的要求,在舞台形式和表现上也下了足够的功夫。《次仁拉姆》中,藏戏最本体的结构和特色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开场的程式性演出、符号化的面具,都保持了祭祀性的基因和音乐舞蹈结合的美感,同时完全保留了白山羊皮面具的使用。从表演上看,主唱忠实于传统藏戏的演唱方法,独特的装饰性颤音不仅得以保留,且运用自如,主要段落的演唱背后都保持了人声帮腔的传统唱法,细腻深情、贯穿始终;念白“连珠韵”念诵的形式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以念诵调交代剧情;器乐使用上,尊重和保持传统藏戏一鼓一钹的传统形式。这种以尊重和继承的态度,为进入剧场演出的藏戏带来了生命力和审美价值。

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表现阐释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让中国经验能得到世界分享,是时代主题,更是对当下艺术工作者提出的创作要求。在这样的创作要求之下,挖掘好故事、选取好典型、汇聚正能量,以艺术的方式和力量庆祝建党百年,是当下戏曲院团创作的重中之重。《藏香情》《金色家园》《六弦情缘》等正是这一类型的新编现代戏。相比较于《次仁拉姆》,这几部作品在剧本结构和叙事方式上,没有那样宏大的气势和厚重的历史感,而多了生活的气息。《藏香情》是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国庆献礼剧目,更是一部用舞台方式展现脱贫攻坚成果的作品。这部剧作将藏香制作的历史技艺和传统匠人的精神世界结合起来,把人生价值与选择的种种思考融于其中。剧作的舞台设计色彩浓郁、鲜明,由大块具有藏地风情的纯色构成,富有现代剧场的视觉传达力量。LED背景以山水为实景,与近区的实物景片完美结合,灰白色的台阶通向表演后区,突出了神秘感。这些形态和色彩的出发点,无一不是立足于西藏民族文化资源的设计意图。《金色家园》展现的是乡村建设,讲述藏民冲破民间崇拜,引水修渠、科学种田的故事。《六弦情缘》则是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弦琴艺术为贯穿道具而讲述的跨越等级和数十年光阴的凄美爱情故事。这几部作品表现的都是藏民质朴善良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性格,表现社会的变迁发展。

这些现代戏的创作实践表明,尊重与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传统与资源,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坚守藏戏的根与魂,才能更好地面向现代的观众,为更好满足人民的需求服务。藏戏的现代戏创作,从很多方面回应了这些思考。正如《次仁拉姆》的编剧朗加旦增所言:“藏戏要根据新时代藏戏舞台化艺术表现形式的需要,更要结合本土受众审美的需求,在守正前提下进行创新。然后更重要的创新重点要放在故事内容上。简言之,藏戏艺术形式上更多地去保留原汁原味,内容上更多地去创新、讲当下。”这样的创作意识是鲜明自觉的,更是忠实于艺术规律、符合藏戏发展历程的。藏戏发展过程中,汤东杰布、扎西顿珠等前辈艺术家一直没有停下对传统的变革与新形式的探索,他们的创新能融于藏戏现在的传统之中,正是缘于对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挚爱。

近年藏戏现代戏的创作成就,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同时也通过这些创作实践让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形成了坚守传统、锐意创新的院团发展路径和创作风格。这些创作经验,不仅为藏戏提供了在当代发展的路径,更为少数民族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为民族文化资源的转化与创新提供了思考的视角。有了这些探索和思考,古老的艺术形式才会在现代社会重现光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