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很简单:家校联动,提高参与感。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下达文件:9月份开始中小学生每学期要学会做几道菜。

看似简单的事情,落到实处却是一个难处,只因家长太焦虑

奈何,孩子根本就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埋怨父母所给的,并不是他们所想要的。

殊不知这其实是我们做父母自己造的孽,就应该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从小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

做饭不仅能让孩子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这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

那如何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就尤为重要?

1、尊重选择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不例外。

前期让孩子参与做饭时,就让他自行选择一道菜,从买菜、择菜等让他全程参与,切忌通过大吼大叫的方式让他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因为这样,会让他更加反感。

若孩子不想参与时,可以通过等价交换,以及父母共同分担,让他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2、任务分解

孩子过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手的日子,突然让她参与到家务中来,一时会手足无措,这也是正常现象,父母一定要多点耐心,一步步地教她应该如何做。

譬如你让洗青菜。初次动手的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把菜一咕噜全倒进盘里直接洗一遍交差。

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她先把青菜的根子去掉,然后再用水加点盐浸泡一下去虫看,最后再用自来水冲洗2-3遍。

这样一来,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如何做,整体操作过一遍后,她就知道大概的步骤,也就慢慢接受了。

3、趣味化

一家人都在家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赛、花样拼盘等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今年5月份,疫情刚过,小宝邀请同学到家中做客,我准备午饭,小宝负责招待小客人。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竟然利用橘子、橙子、牛肉粒等做了一份小水果拼盘给我,真的是意外之喜,不禁觉得我的小男孩长大了。

带孩子做饭再难也要把饭做好(让孩子知道做一顿饭其实很辛苦)(1)

4、多点鼓励,少点指责

无论孩子做得怎么样,都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纠正他们,反而要给他们多一点的鼓励以及正向反馈。

我至今都记得6岁那年的夏天,父母忙着做农活,爷爷奶奶只做了姑姑一家的饭菜。当时年幼的我就自己瞎捣鼓一通炒了两个菜:韭菜炒蛋、豇豆。

虽然两个菜很咸,米饭也有点夹生,但爸妈还是全部吃完,夸我做得好。从那之后,爸妈在厨房做饭时,我就会像十万个为什么,一一认识蔬菜以及调料等。

现在5岁的小宝也把厨房里的物品一认俱全,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我奖励给他一套磁力片。

他开心地说,“妈妈,做家务就好像升级打怪,好有趣啊。”

其实,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这张纸上面该如何演绎,前期需要我们家长一起去给他填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让他们去体会到做家务的乐趣,同时又能培养亲子情感,何乐而不为呢?

带孩子做饭再难也要把饭做好(让孩子知道做一顿饭其实很辛苦)(2)

我是一名半全职宝妈,持续给大家分享育儿经验生活,与孩子以及大家一起成长进步,欢迎关注我 一起探讨育儿路上的经验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