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仓惶逃出洛阳城,途中又得陈宫弃官跟随,准备回乡举义起兵讨伐董卓。不想在吕伯奢事件中,曹操一错再错,令陈宫心寒不已,并因此而离开曹操。如此这般情况下,曹操孤身一人回到了家乡陈留,向四方州郡发布矫诏,正式举义起兵,号召四方共同讨伐董卓。

他才是曹操手下的第一战将 他是曹操举义起兵的投资人(1)

起兵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其中牵扯繁多,比如得招兵,得买马,得打造兵器,得打造盔甲,得准备粮草等等,而这些事无一不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曹操要起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钱的问题,三国演义中也重点点出了这一核心所在:

遂连夜到陈留,寻见父亲,备说前事;欲散家资,招募义兵。父言:“资少恐不成事。此间有孝廉卫弘,疏财仗义,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图矣。”

曹操的父亲作为一个长辈,其阅历果然非同一般,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核心:钱少了没什么用。其潜台词很明显,举义起兵这件事没有问题,但你得先解决钱的问题,不然也只能是空想,而且顺带的给曹操指明了出路:本地的孝廉卫弘家底雄厚,而且为人仗义疏财,如果你能得到他的帮助,则大事可成。

他才是曹操手下的第一战将 他是曹操举义起兵的投资人(2)

曹操听了父亲的话,也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于是在家里设宴,请卫弘做客,席间向卫弘阐述了起兵的意义所在,并请求卫弘予以资助。卫弘果然是个明白人,听了曹操的话,二话没说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并表示曹操就是自己一直在等待的那个人,《三国志》中称其当时评价曹操说“平天下者,必此人也”。至此,曹操的后顾之忧完全解决,正式拉开了起兵讨董的序幕。

他才是曹操手下的第一战将 他是曹操举义起兵的投资人(3)

在《三国演义》书中,卫弘出钱全力资助曹操举义起兵,这并非是杜撰,而是有历史原型的。不过在正史中,资助曹操起兵的人虽然姓卫,但是叫卫兹,至于卫弘与卫兹是否为同一人,还是罗贯中无意失误不得而知。

总之,卫兹是曹操举义起兵的最大投资人,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正史中有明文记载。而后来随着曹操的强势崛起,卫兹的这笔投资也是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额回报,让卫家富贵延续了百年。

1、卫兹惜早亡

曹操起兵是在公元189年,在卫兹的全力资助下招兵买马,拉起了一支五千余人的队伍,因此成为了后来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一股强劲力量,卫兹也舍家跟随曹操一起领兵征战,帮助曹操出谋划策。但是可惜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在190年的荥阳之战中曹操大败,所部伤亡惨重,连曹操本人也差点丢掉性命,卫兹也在此战中死亡。卫兹死后,曹操极为惋惜,此后每次路过陈留老家时,都会派人去卫兹墓前祭奠。

他才是曹操手下的第一战将 他是曹操举义起兵的投资人(4)

2、儿子数封侯

卫兹的儿子叫卫臻,曹操对其极为重视,在掌握了中央朝廷后,为了感谢当年卫兹的恩情,封卫臻为关内侯,并委以重任。曹丕建立魏国后,卫臻依然受到了曹丕、曹叡两代皇帝的信任,先后封其为安国亭侯、康乡侯,历任散骑常侍、尚书、侍中、史部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司徒、司空,官居显职,荣耀加身,身为朝廷重臣二十多年。即使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掌权,卫臻依然屹立不倒,被进封为长垣侯,他的一个儿子也被封为列侯,卫臻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敬候。纵观卫臻生平,不管生前还是身后,都可谓是富贵一生,而其本人也能力卓绝,屡屡为魏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国志》中有传详细记录其人其事。

3、孙辈依显贵

卫臻有三个儿子,正史中记录不多,但仍可以从只言片语的记录中,看出其家族显贵不减当年。卫臻的大儿子叫卫烈,官职为光禄勋,这是一个十分接近皇帝的职位,实际权力虽然并不大,但是极为显贵,地位很高。卫臻的另外两个儿子卫京、卫楷,也都做到了二千石官,具体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汉朝的管制,二千石俸禄对应的郡守(太守)一级的官职,而郡守(太守)在黄巾起义之前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的首脑,黄巾起义后由于新设州牧,郡守(太守)地位下降,到了三国及西晋时期,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首脑。卫臻的孙子叫卫权,在晋惠帝时任职尚书郎,也是京官中的显要职位,并非一般人能够担任。

综上,卫兹虽然早早的阵亡了,但是其资助曹操起兵的政治投资可谓是收获颇丰,儿子卫臻在魏国身居要职几十年屹立不倒,即使司马代魏改朝换代,其家族富贵依然延续。即使从公元196年曹操势力成型迎汉献帝至许昌算起,到晋惠帝时期(290年-307年)止步,卫兹的投资遗产也让他的后代享受了长达百年的荣华富贵,真正可以算得上是收益无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