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子晚报网

提到放射性物质,大家都避之不及,但有一群人,他们的身体里面被放置了几十粒甚至数百粒的放射性碘粒子,正是这些粒子将他们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当我知道得了肿瘤时,我以为生命进入倒计时,没想到又赚了好几年。”12月18日,国内首个粒子病友会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成立。来自省内外的12名经历过碘125粒子治疗的肿瘤患者在现场说起了他们的“重生”故事……

放射性粒子多久可以排出(身体里放进七八百例放射性粒子)(1)

医患合影。陈红明 摄

七八百颗粒子“狙击”疯长的肿瘤

“我身体里的肿瘤细胞就跟疯了一样,到处跑,最痛苦的时候,我连站都站不起来,疼到生不如死。”赵阿姨告诉记者,2013年,她就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睡在那老是觉得心脏那块往下坠,睡都睡不好。”之后赵阿姨的情况在各家医院先后被诊断成心脏问题、淋巴问题等等,还接受过心脏支架手术,但情况一点都没好转,身体越来越差,辗转多家医院,确诊时已经是2014年。

“我的肉瘤是恶性的,还是最危险的未分化型,确诊后经历了22放疗,5次射波刀。” 赵阿姨说,腹部的肿瘤是控制住了,但别处的肿瘤先后冒出来。2015年,赵阿姨在上海接受了一次碘粒子植入手术,效果挺好,但肿瘤太狡猾又来势汹汹,先后转移到肠系膜、肺部、骶髂关节等处。巨大的癌痛让赵阿姨生不如死,一只脚都踏进了“鬼门关”。“上海的医生跟我说,碘粒子手术其实就源于南京中大医院,劝我不用舍近求远,我这才到了中大医院。”赵阿姨说。

后来对赵阿姨的治疗,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每次检查哪里又冒出了不安分的瘤子,医生们就在哪植入碘粒子。“光是肺部就做了好几次,几年下来放置的粒子有七八百粒了。”赵阿姨告诉记者,她现在腹部还有一个3厘米的瘤子,但活性已经不大了,锁骨关节处也有,也控制住了。

“我和肿瘤细胞和平共处,我还活着,还能做做饭,生活都能自理,这是我之前怎么也没想到的。”赵阿姨说。

作用距离1.7厘米,小粒子从内向外“引爆”肿瘤

为何这碘粒子虽然直径不足1毫米、长不足5毫米,但有这么强大的威力呢?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粒子分会主委、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科郭金和主任医师介绍,碘粒子的“作战兵法”,一般是通过CT或B超设备,对肿瘤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在影像引导下经过穿刺,将直径碘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每颗碘粒子作用范围是1.7厘米,所以需要根据肿瘤大小与位置,精心布点,放置足够数量的碘粒子,将肿瘤范围全覆盖,由内向外“引爆”肿瘤细胞。

植入碘粒子可以说是一次持续的局部放疗,它不像普通放疗一样经过皮肤、脏器,可以精准从内而外爆破,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非常小。置入体内的碘粒子,放射性只覆盖肿瘤,对共同生活的家人没有影响,半年后放射性也会衰竭殆尽。

郭金和主任医师表示,放射性碘粒子技术适应于已经明确诊断是肿瘤,但没有外科手术指征,放疗、化疗、手术等治疗方式已经无法控制疾病,这时可以试试碘粒子这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据介绍,放射性碘粒子技术在中大医院自2003年,开展16年来,已有近5000名受益者。

粒子治疗还有多个“黄金搭档”

粒子治疗,对付广泛转移的前列腺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等实体肿瘤“有一手”,中大医院让碘粒子搭上支架的“快车”,在很多空腔肿瘤治疗上也有用武之地。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介绍,撑开的支架既能“疏通管道”,又能进行局部放疗防止肿瘤再次生长,可以说是“一石二鸟”。这就打破了碘粒子原本只治疗前列腺癌实体肿瘤的局限性,目前该技术出口到欧盟,在全球范围推广使用。最常见的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在解决吞咽困难的同时,对肿瘤进行局部内照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此外,碘粒子还能和微波消融的方法搭档,如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可以先用微波消融方式,把肿瘤“烫小”,然后再进行粒子植入,“剿杀”残兵;还可跟骨水泥并肩作战,既抑制肿瘤细胞又加固骨骼、缓解疼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专家强调,碘粒子植入术,是肿瘤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应该配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以更好地控制肿瘤。

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