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来自于传承,不仅是文化,还有无数中国人凝结出中华民族自己的气质,这些从何而来,成为烙印到我们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处事准则和生存法则?

有头条的网友描述了一幅自己家乡老人勤耕不缀,自立尊严,带领着年青人蓬勃向上,尊老勤勉的画面。在这样的传承下,没有过度啃老倚子的悲哀现象,真是感觉极度舒适欣慰。

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传承的印记,家庭文化的一脉传承最无法磨灭的是“隔代亲”,(外)祖父母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印记让我们永远难忘伴随一生,直至我们的孙辈。在成长的一生中总有某个时刻提醒你,那是(外)祖父母的教诲。

隔代亲能亲到什么程度(隔代亲留给我的)(1)


六岁前是在爷爷奶奶身边度过 ,犹记得和哥哥在爷爷奶奶家门前的小溪里,忍着夏日水面刺眼的麟光,享受水的清凉,看小鱼在足间穿行。听到爷爷的呼唤,回家吃两块沙枣玉米面锅贴,现在梦中依然回味,唇齿间还有那种咸香中突然袭来的枣的沙甜,多年后讲给妈妈听,妈妈笑:你爷爷就会那一样饭。

爷爷留给我的是那个夏天锅贴的香甜,奶奶留给我的却更加立体多面,为了在那样的时代养活家人,奶奶去做了保姆,因为勤快干净,收入可以养家糊口,虽然父亲工作的很早(15岁),但倔强的奶奶依然独立,坚决离开儿子回到原籍和爷爷独立生活,怕爷爷奶奶寂寞,父亲让他们带上了刚满三岁的我。奶奶终身吃素,虔诚礼佛,爸妈寄的生活费很大一部分供了香火,去世后很多人告诉我爸妈,老家某寺庙有奶奶的功劳薄。

六岁时我回到父母身边,奶奶就于第二年去世了,一生倔强的奶奶是在我妈精心服侍后干干净净走的,走时拉着我妈的手唤着我的乳名。

自己有了家庭后回老家省亲扫墓,乡里乡间竟还有奶奶的轶事:在自然灾害期间,为了救快要饿死的公公(我曾祖父)奶奶竟然真的割了自己腿上的肉救活了曾祖父,在物产丰富的今天,作为后辈亦有些愕然,但告诉我们实情的老人无一不竖起大拇指:你奶奶是个烈女。我眼前浮现出儿时被别人欺负,哭着回家,奶奶擦着我的泪:不要哭,哭就说明你输了,我们不欺负人,但也绝不能被别人欺负,明天对那个人你要笑,把她骂你的话笑着还给她。在得知骂我的人家境困苦时,奶奶让我带上双份的饭食予人分享。奶奶用善良无畏和自尊走过这一生。教会我在后来的成长中善良做人,以事论事。

隔代亲能亲到什么程度(隔代亲留给我的)(2)


外祖父是老牌的大学生,经历过很多,在最困苦的时候自己做酱油醋,自己做木工,几乎无所不能,但一生热爱文学,终于在知天命之年回到职工大学任教授,讲授语文。知道我从小喜欢阅读便对我比较偏爱(外祖父有12个内外孙),上大学知道我学医,高兴的给我写了一份希波克拉底誓言。有次外祖父拿出自己的文学作品给我看,我不知道那作品出自外祖父之手,就随口说出“文字浮华,修饰太过”的评语。外祖父当场脸色就挂不住了,低声骂我一句:小破孩,知道啥!转头再不理我。可后面又与我妈打电话大赞我有出息,要好好培养,云。可惜,我依然是没有多大出息的,但外祖父对文学的热爱却深植我心。外祖父的藏书颇丰,并早早说只有我有资格保存他的藏书,隔着辈,我最后终究是拿不上一张纸。但,我知道外祖父已经给了我最宝贵的……

隔代亲能亲到什么程度(隔代亲留给我的)(3)


外祖母是老式的小家碧玉,慈祥富态,谁见了都敬爱三分,她给我念儿时家里流传的打油诗,说有个青年结婚没几年就出去做工了,想念家人写了一封家信:老白毛还好吧?搅和乱嫁了吗?两个孩儿还欢吧?白玉奶奶还安吗?你看,老白毛是父母,搅和乱是妹妹,自己的媳妇是白玉奶奶!外祖母撇撇嘴后大笑,这就是娶了媳妇忘了娘!

人说隔代亲,虽然他们早走在我们前面,但我们对他们的爱却越来越深。有(外)祖父母的孩子享受着两代人的关爱,更吸收这两代人的精华,这些美好的故事代代相传,绵绵不绝。

隔代亲能亲到什么程度(隔代亲留给我的)(4)


您和(外)祖父母有什么故事吗?

,